杭州大动作!有些区没了,有些区新成立,如此腾挪为了什么?
杭州,这座长三角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迎来20年间第四轮空间结构调整。
4月9日,浙江省政府官网发布通知,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已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同日,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实施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网页截图
经过此番调整,杭州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分别为: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
总体建制数量不变,但内部结构已然“大换血”。
上城区与江干区合并、下城区和拱墅区合并、余杭区一分为二、钱塘新区由功能区升格为行政区……调整范围之广,可见杭州魄力之大。
2019年,杭州人口增量一举超越深圳,跃居全国第一,由此晋升千万人口城市。不过,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持续流入的另外一面是,“区域空间不协调、产业布局不合理、人口密度不均衡、空间规划不协同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此前,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一核九星”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即“城市核心区+9个郊区新城”,其实就已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而此番调整落地,能否带动杭州向“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起冲刺?
重塑
在此之前,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杭州已经历3次空间结构调整——
2001年,萧山、余杭撤市建区,与原来六个区构成“新杭州”,市区面积由此从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在当时的副省级城市中由倒数第1位升至5位;
2014年,1808平方公里的富阳撤市建区,市区面积增至4876平方公里;
2017年,临安撤市建区,市区面积猛增64%至8002.8平方公里,杭州成为长三角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
《2020年杭州统计年鉴》显示,位于市中心的上城区、下城区面积均不足30平方公里,临安、萧山等郊区面积却有上千平方公里,差距巨大。
其中,下城区人口密度高达17954人/平方千米,上城区、拱墅区分别为13260人/平方千米、8366人/平方千米,典型的“僧多粥少”。全市人口密度最高的下城区与密度最低的淳安县(81人/平方千米),相差超过200倍。
一组更直观的反差数据是,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3个区,以占杭州全市0.7%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市14%的人口。
不仅如此,杭州上城、下城等老城区小学、初中名校众多,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密集。而外围江干、拱墅、萧山、余杭等城区,则备受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困扰。正是因此,在4月9日的动员大会上,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着重提到,要把优化布局作为着力点,切实解决人口密度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的突出矛盾。
这只是杭州新一轮城市空间格局重塑的第一步。
根据规划,未来5年,杭州将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原则,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
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城市核心区过度密集区块人口向郊区新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区新城集聚,有效遏制城市单体规模无序蔓延,形成“众星拱月”的组团式发展形态。
新机
同样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的,还有杭州的产业发展瓶颈。
面对制造业占比下降过快问题,两年前,杭州提出“新制造业计划”,制造业随即成为杭州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摄图网
区域经济理论指出,有怎样的产业经济地理,将决定城市有怎样的产业格局。在杭州对制造业进行整体再造过程中,土地问题成为率先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
纵观杭州,1996年由萧山划出并成立的滨江区,被认为是整个城市的制造业发展重点。但作为杭州面积最小的区之一,滨江区产业用地紧缺的隐忧一直存在。自2018年开始,杭州启动全市工业用地、产业单元专项规划编制,以优化存量土地、最大限度释放工业用地价值。
对于此轮工业用地的再梳理,杭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解释,“我们有必要结合杭州工业向何处去的思考,加强对全市工业布局和空间保障的研究。”
下一个制造业重点应诞生于何处?杭州需要进一步破题。
在发展制造业的“指挥棒”下,2019年,在整合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基础上,钱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根据之前的规划,钱塘新区的目标是“成为展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且将在“条件成熟后创建国家级新区”。
从数据上看,钱塘新区已积淀起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条件。2020年,钱塘新区GDP达到1095.7亿元,与主城区江干区、下城区大致相当。
但去年底,有媒体深入分析指出,钱塘新区“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低效工业用地较多等问题”,“空间储量不多、开发成本较高、利用效益偏低等因素已逐渐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
在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整治同时,钱塘新区跨区又跨江的发展机制急需改变。有专家指出,作为杭州“拥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延续,钱塘新区由功能区设为行政区钱塘区,区域决策权、控制权和执行权将进一步统一,有利于其进一步实现资源调配与产业发展。
在保障新一轮制造业发展阵地同时,杭州还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拓宽边界。
互动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新设区的钱塘和临平,还有推动杭州区域协同的功能。
位于杭州东北侧的临平,与上海有着天然的区位亲近感。一组数据在当地被反复提及:临平到杭州东站和萧山机场分别需20、30分钟车程,而到上海虹桥枢纽仅需45分钟。基于此,在临平新城管委会官网概况一栏,临平被描绘为“杭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和枢纽”。
临平亦探索将距离优势转化为产业合作优势。在余杭“上海科研溢出+余杭智造落地”的产业转化模式下,长三角企业创新研发总部基地、长三角数字科创园、长三角(杭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城等项目先后落户临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已有20多家长三角优质企业落户临平新城”。
在临平向北的同时,钱塘加速与南侧亲密互动。
2017年,浙江提出谋划实施杭州湾“大湾区”,此后,杭州、宁波、绍兴均沿杭州湾设立钱塘新区、前湾新区和滨海新区,向湾发展已然成势。在整合优势的思路下,三大新区开始谋划“抱团”,从钱塘新区向南形成一个沿湾发展的“弧形”杭州湾产业带。
在推进杭绍甬一体化过程中,钱塘新区也由此成为杭州突破行政壁垒、寻求区域协同的重要承载地。
去年,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率杭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宁波市考察学习。他指出,希望两地继续唱好“双城记”,在打造杭州湾产业带新高地上深化合作。其中,将大力推动杭州钱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协同发展。
同样作为新兴产业聚集区,新区之间的“共同话题”,将有望激发更多合作空间。比如,在2019年发布的《杭州钱塘新区规划纲要》中,就包含了一条从钱塘新区到前湾新区的自动驾驶试验线。
杭州发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临平与钱塘设区,均将进一步推动杭州融入长三角,在整个区域中再定位自身。而这反过来亦推动杭州向东发展。
事实上,主城区靠东的杭州,一直在向东和向西发展之间摇摆不定。2000年,杭州曾提出“东进”战略,一度使城市的资源加速向东倾斜。但自2013年阿里巴巴进驻余杭的西溪园区后,随着项目的一路向西,城市重心又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向西偏移。
如今,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方向下,向东是否将是杭州新一轮发展的出路?此次区划调整,似乎正在为杭州作出抉择。
来源:每经网
- 标签:基金110010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吴向东牵线?华夏幸福将深圳城市更新公司卖给了鹏瑞
市场传闻吴向东加盟鹏瑞后,近日华夏幸福与鹏瑞之间的交易也浮上水面。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
- 土地出让收入为何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影响房价吗?
- 河西一奇葩户型竟超7万/平成交!
- 5个城市发文:禁止开发商设多个马甲公司同时竞拍同一块地
- 总规模约16万方!江北一项大工程即将开启!
- 日本将对苹果、谷歌展开调查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
- 6月15日财经早餐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
- 不断开拓上合组织发展新局面
- 出行提示:10号线中胜站1b出入口北侧人行道路临时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