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资讯  资讯

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改革任务总体实施率超90%

秋冬之交的长江北岸,面积39.55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峥嵘初露、势头正劲。

新增注册企业1.4万多家,注册资本950亿元,其中外资企业90余家;签约落户亿元以上产业链大项目30余个,总投资近500亿元;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18%,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40%……一年多来,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功能定位,南京紧扣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推出“1+9”系列文件,用不断深化的改革举措,点燃开放创新的澎湃激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产业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7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截至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南京片区的97项改革任务已实施92项,建设实施方案涉及南京片区的113项改革任务已实施105项,总体实施率超90%。

置身全国自贸区同场竞技的“大擂台”,肩负着“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的新使命,南京片区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全面对标浦东新区,提高江北开放水平,做好创新开放、市场开放、制度型开放等文章。”11月13日,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调研时指出,把握自贸区和国家级新区“双区叠加”的战略机遇,南京片区要努力成为高水平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试验田”里育出“新活力”

“自贸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零敲碎打的试验,而是系统集成的改革;不是他人模式的照搬,而是特色路径的探索;不是边界固化的区域,而是全域联动的引擎。”这段阐述,来自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动员大会。从诞生之日起,南京片区的核心任务就已明确:制度创新,打造促改革、推试点的“试验田”,加快形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作为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本已是南京改革创新的主战场,自贸区落子,意味着“双区叠加”的背景下,改革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重点更多,把改革的“试验田”变成创新的“高产田”,更需要大胆试、勇敢闯、自主改。

9月开学的南京托马斯学校,就是一个鲜活案例。今年3月,南京首张“告知承诺制”施工许可证在南京片区发出,托马斯学校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施工许可,项目开工时间大幅提前。自贸区获批之前,江北新区已实现“2330”改革目标,重大项目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标国际一流,南京再造审批流程,通过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加强监管等措施,以企业信用为基础,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实质性“拿地即开工”。项目施工方中建二局相关负责人感慨:“自贸区效率,令人叹为观止。”

就在南京托马斯学校对面,国际化名医中心项目因为共享了环境影响、水土保持、节能审查区域评估成果,申报材料精简为一页纸的承诺表,企业节省了3个多月、50多万元。区域评估,是南京片区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的另一项探索,由政府对相关区域统一开展评估,结果供落地项目共享,进一步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南京片区基本实现8项区域评估改革集成,形成改革应用案例34个。

改革提速,南京片区不断涌现“首创”“第一”:打造知识产权认证平台、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区域集成评估改革示范区首开全国先河,零售药店“一业一证”审批模式、境内外律所“复式联营”、企业错币种跨境融资均为全省第一。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的评估显示,南京片区营商环境综合指数模拟国际排名第26名,部分指标接近国际营商环境前沿。

南大商学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剑认为,南京片区建设任务的核心是制度创新,最大的亮点也在制度创新。自获批以来,南京片区围绕企业经营、项目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堵点、痛点,开展企业“证照分离”、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试点,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营商环境正加速接轨国际一流。

“策源地”上筑起“新标杆”

改革力度要更大一些,创新速度要更快一些,开放程度要更高一些,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对自贸区南京片区的要求。

站在南京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南京片区正以放眼全球的视野和胸怀,最大限度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最大限度支持创新驱动和主导产业发展、最大限度激励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打造开放创新的“策源地”。

企业需要什么,改革就推进什么。

生物材料制品出入境,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流程,通关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南京片区联合金陵海关,通过实施分类管理、简化审批流程、实行集中监管、优化涉企服务等方式,对特殊生物制品进口审批进行改革,审批时间由原有20-30个工作日,变为有需求即审批,一般为1-3个工作日办结。

打破瓶颈的关键,在于搭建一个生物医药监管公共服务平台。走进南京片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这里的高端精密仪器设备总资产超过15亿元。依托集中查验监管系统,一个入境的生物样本进入平台,经过存储、处理、检验,最后以数据的形式“无害化”回到企业,大大降低了过长的通关周期造成的生物制品活性受损。这一模式创新,入选了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推动贸易便利化,就是要深入企业找方向,他们的需求是我们改革的方向。”南京市商务局(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说,“1+9”文件体系中的“9”,就是聚焦投资贸易便利化等9个专项支持措施。南京提出,力争通过3-5年的改革探索,建成中国自贸试验区新标杆。

开放创新“策源地”的定位,意味着南京片区还承担着以“一区”带动“全域”的职责。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放大自贸效应推动联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江北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全市15个高新园设立联动创新发展区,确保片区创新成果“出得来”,各板块资源项目“进得去”。

一个覆盖全域的南京“自贸圈”由此形成。目前,南京片区已面向全市推出72条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南京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各板块提炼20余项高质量改革创新成果“反哺”南京片区。

“增长极”正崛立“新高峰”

11月18日,长三角离岸数据中心在自贸区南京片区揭牌,一个链接全球的创新网络呼之欲出。法国“互联网之父”路易斯·普赞发来祝贺:“科技进步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前进,通信枢纽的建立,将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到这片热土大展拳脚。”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双区叠加的“乘数效应”,正在激情释放。聚焦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的“两城一中心”产业定位,一个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全链条、重集聚的经济“增长极”初具规模。数据为证:前三季度,江北新区GDP同比增长8.4%,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

hevc.webp

10月22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落户江北新区,全国首家“芯片大学”轰动学界和业界。同样是在10月,南京片区在去年颁布的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基础上再次加码,提出人才举荐制、导师“双聘制”等改革举措,通过50亿元集成电路专项基金招揽,大力推进团队奖励、人才奖补等措施。

为了一枚小小的芯片,南京统筹谋划,不断打出强链补链的“组合拳”。近年来,南京片区相继设立集成电路公共服务中心和中国EDA创新中心,攻关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核心技术难点。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园、龙芯自主创新产业园等产业创新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全球IPv6测试认证中心和超级算力中心惊艳亮相。前三季度,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8%,预计全年突破500亿元。

一流的创新生态,孕育一流的产业底色。韩剑认为,通过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安排,加强创新规则规制开放,南京片区促进科技、金融、贸易、产业的多维度融合,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的多要素联动,加强产学研、内外资、政社企的多主体协同,为我国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探路先行。

1__#$!@!#__hevc.webp

不仅仅是集成电路,南京片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产业高峰加速崛起。打造引领前沿的“基因之城”,南京片区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建成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质谱分析中心、国内最大的生物银行以及行业领先的新药检测平台,满足创新药物与精准医疗的研发需求。前三季度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2%,预计全年突破1000亿元。打造产融结合的“新金融中心”,南京片区设立扬子江数字金融平台,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建设扬子江国际基金街区,配置产业基金逾70支,总认缴超1400亿元,投资落地项目超200个;建设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智能服务系统,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62.6亿元,获得授信贷款企业达1933家。

改革更进一步,发展才能再上台阶。南京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认为,一年实践探索,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紧扣制度创新这根主线,深化细化自贸区“1+9”改革举措,不断增强创新动力、产业实力、制度活力、开放能力。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历史使命,南京片区既要用好国家加快自贸区建设的大政策,更要营造体现南京特色优势、契合市场主体需求的小环境,进一步提高制度供给和经济治理效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来源:南京江北新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