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校园“大神”是南信大的骄傲
华为ICT大赛是华为公司面向全球大学生打造的ICT人才竞技交流赛事。2021年3月,华为ICT大赛首次纳入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名单。
华为第六届ICT全球大赛以“联接、荣耀、未来”为主题,共吸引了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所院校、15万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区域赛、国家赛层层选拔,我校代表队与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支队伍共同进入了全球总决赛。
日以继夜的准备、指导老师与队员不断的打磨、队员们自己过硬的水平与信念,让我校代表队在决赛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景宇飞、薛业海、管达代表队获行业赛一等奖,陈杰、刘宇、姚雨旸代表队荣获实践赛云赛道二等奖。
除今年ICT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外,2021年,我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内竞赛项目中获各类奖项328项,创历史新高,涵盖了理工、经管、艺术等各专业领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我校名列全国第55位,较上一年度提升6位。
我校一贯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践行“三融合两全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在多项竞赛中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总数列全省第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学校还积极承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华为ICT大赛等,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针对高水平双创竞赛项目开设了藕舫学院竞赛实验班,扩大学生竞赛受益面,2021年全年共开设29类、65个竞赛实验班,6578人次学生参加竞赛班的学习。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项227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77项,省级奖项1596项,获奖人次达3383人次,奖项数量和人次创历史新高。
在浓厚的双创氛围下,学校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创新创业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准备华为ICT大赛2021/2022行业赛期间,我和队友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们在比赛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详细的备赛规划,并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将书本和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方案之中,极大地锻炼了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们比的是专业技能,更是心理素质,做到在紧张的时刻自我镇静、敏捷思索。
这次参加华为ICT大赛获得一等奖实属不易,但我认为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认为比赛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打磨作品,努力将脑中所想一一实现,这个过程本身也就是参加比赛的意义所在。当进入决赛,与一众顶尖高校同台竞争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是怯懦,而是兴奋。当一个人能够与同伴享受比赛过程的时候,我认为这就已经获得了比赛的最高奖项。
这次参加华为ICT大赛既打磨了我的耐性与毅力,也开拓了我的视野与知识面。决赛备赛过程中,模型的训练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检查与改进,这个反复的过程还是比较考验我们的耐心的。整个备赛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过程,多方查阅资料、向指导老师请教问题并与队友一起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我们不仅完善了作品、增进了友谊,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储备。
因为疫情原因,在备赛的冲刺阶段,我和队友都在家里奋斗。虽然无法面对面交流,但通过云端,我们依然配合默契。每天从早8点到晚上11点,有时甚至是凌晨,我们相互合作、鼓励与陪伴,训练是艰苦的,但是团队是温暖的。在比赛中,通宵熬夜修改、完善论文,看着月亮慢慢落下,太阳缓缓升起,这是将是我最特别、最难忘的经历记忆。
比赛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学习,因为数模比赛常常着眼于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团队的知识积累和资料查询来解决,而这是长久的学习与训练的结果。参加一个竞赛往往要花长时间准备,而要想要取得好成绩,更要付出超于常人的时间和精力。
大广赛包含对营销策划、审美价值、广告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考量,是对一个团队综合能力的挑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备赛的过程无疑是疲惫的,熬夜、想法枯竭、推翻重来、反复演练都是必经之路。印象最深的是决赛前不久的一天凌晨,队友抱着ipad睡着的样子。比赛之路不易,但却能获得内心的充实满足,吸取更多贴合实际的专业知识,在不经意间变得更加成熟。总而言之,就是疲惫着却又斗志昂扬着,就像我们的作品名称——无惧负担,勇敢向甜。
从开始进行双创项目,到走向服创赛国赛舞台的这700多个日日夜夜里,有共同完成目标、分享成果的喜悦,有和团队成员们并肩作战、通宵备赛的美妙感受,但也充满了诸多挑战。在导师和团队对项目的评估过程中,我们不断接受企业导师系统的双创培训、向业内投资人取经讨教,修改商业计划书、优化路演PPT、制作项目纪录片,哪怕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些logo,都在团队的创作下修改了十几遍。而在产品测试过程中,我和团队花费了2个多月的时间,在软硬件集成上下足功夫,对所构建的林保无人机进行模块化重组,对调度算法进行再优化,克服了技术难题。
两年多时间的磨练,我们这支双创团队逐渐走向成熟,导师的鼓励、项目合伙人的坚持、学校的支持和推动,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双创小白慢慢成长为一个已登上数十次路演舞台的双创战士。
竞赛获奖是日常积累与赛时快速学习的综合结果,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奋斗的成果。在日常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每当遇到与行业痛点、前沿课题有关的问题和技术,都应该记录下来。在开放式命题的竞赛中,这些平时的积累都可以拓展成能迅速抓住评委眼球的竞赛题目。
筹备比赛过程中,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和挑战,一定要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技术优势,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才是竞赛带给团队更多凝聚力和经验的宝贵财富。
我已经记不得在实验室楼梯口那么一个安静的小角落里,进行过多少次声音定位的测试了。每次一测试就要到晚上11点。特别是在项目最后,队友们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信任地让我来进行最后的收尾,这需要我自己一个人来处理算法部分,因此我每天都鼓励自己要坚持。“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下去,而是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希望”,这真是我赛后最大的感悟。
我在大一时就报名参加了电子设计竞赛的校内选拔赛,并且获得了暑假留校参加国赛的资格,也是在这个时期我认识了我的两位队友。我们彼此志同道合,于是组成了一个固定的队伍,相互鼓励,一起参加了很多个学科竞赛。
暑期炎炎夏日,我们每天奔波于宿舍和实验室之间,备战比赛;参加比赛时,深夜下通红的双眼、疲惫而兴奋的脸庞都是这四年中最美好的回忆。在学科竞赛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从书本中寻找答案,这是一个学以致用、以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一次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良机。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