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金陵科技学院教师数字化记录传承南京云锦文化

  南京云锦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因其织造成本昂贵、色泽灿若云霞,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不容忽视的是,现在从事云锦织造行业的传承人正渐渐老去,开展相应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的杜小钰副教授,是“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俊(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数字化记录工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从去年8月开始便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帮助下,对南京云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俊进行数字化记录工作。杜小钰介绍,郭俊老师对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有深刻的理解,在设计纹样、制作意匠图、桃花结木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项目组通过数字化手段予以记录,就是想让南京云锦文化得到活态传承,让更多人了解云锦、爱上云锦。

  项目组为了真实系统地数字化记录,先后拍摄了口述片、实践片、传承教学片和综述片。在口述片中,项目组以郭俊老师的年表为访谈主体脉络,先后采访了郭俊本人和他的配偶、子女、徒弟、同事、同行等,对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实践片中,项目组对郭俊代表作《凤翔九天》《九龙图》《万寿中华》等云锦图案的设计创作进行了重点拍摄。传承教学片则记录了郭俊老师授徒和关键技艺辅导等内容。在口述片、实践片、传承教学片的基础上,项目组再次精选素材剪辑制作成综述片,展现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的独特魅力。

  南京云锦的制作过程严格繁琐、工序极多,容不得丝毫差错,行业内的专业词汇和技艺也相对较多,这让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项目组多次走访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云锦研究所、南京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等地,同时对郭俊的手稿和经典作品进行研究学习,从中探究南京云锦的迷人之处。杜小钰表示,南京云锦不仅技艺精绝,更具有鲜明的中国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项目的推进过程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学习过程。

  古典文献专业的张帧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姑娘,从小家人便教她“大脚仙,咸板鸭,玄色缎子琉璃塔”的民谣。去年寒假,她作为学生成员加入项目组,协助整理南京云锦史相关资料。“民谣中的‘玄色缎子’就是云锦,虽然之前也曾经在博物馆参观过,但这次项目组的经历让我对云锦有了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张帧表示。

  近年来,金陵科技学院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先后对明城墙、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等南京本土文化进行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人文学院院长张维亚表示,学院将继续认真执行学校“南京文化体系战略”的要求,组织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南京文化的研究传承中来,推动南京文化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