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学生盼的就是我们该做的讲述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蔡惠华

  我和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同时负责学校的就业工作。毕业季来临,学生忙,我也跟着忙,每当看到学生找到了心仪的岗位,我便有一种满足感。

  我接触了很多95后、00后学生,他们的择业观更灵活、更开放,兴趣爱好、个人价值成为择业时的重要考量。我们学校有一位电信专业毕业生,拿到了中国电信的录取名额,也考取了研究生。是工作,还是深造?纠结之中,他找到我们倾吐心声。我们讲了很多过往案例,并为他分析当下的就业环境。他的心结解开了,决定一边工作一边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做到实践、学习两不误,并且感慨:“尽管辛苦,但生活需要奋斗!”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未消除,线上招聘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方式。如何在学生与单位之间搭建桥梁,让彼此更好地沟通?我们在搭建云平台的过程中摸索出不少经验。比如,以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方式举办“走近名企面对面”活动,让企业高管指导毕业生的笔试、面试。活动一上线,场场爆满,学生反馈说,效果好、收获大。又比如,线上就业指导云课堂,学生有疑惑,就在线提出,我们即刻回复,尽力以“无障碍沟通”驱散学生心中的愁云。此外,校领导主动“访企拓岗”,相继走访了南京的一些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一旦引进好资源,我们就搭起云平台,让校、企与学生在一场场招聘直播中碰撞,产生更高效的互动。

  前段时间,我们对大三大四在校生进行过一次调研,了解他们对求职的疑惑,发现“提升职业技能”是他们普遍关心的事。如何让学生既有求职渠道,又有求职技巧,还能在长期锻炼中提升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这是一道现实考题。学生们盼的,就是我们该做的。希望社会各界与学校携手努力,为每位学生都有工作、有好工作创造条件、贡献力量。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邓晖、陈之殷、苏雁、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徐梦玲)(记者 李晓 记者 邓晖 记者 陈之殷 记者 苏雁 记者 王斯敏 通讯员 徐梦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