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他们这样助力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江北新区获批成立七周年。七年来,江北新区紧扣“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南京城市发展格局从秦淮河时代迈向了扬子江时代;江北新主城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品质日益提升,中央商务区、研创园、生物医药谷等片区初步形成产城融合、功能明晰的发展格局;核心区开发建设持续加速,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等一批新地标正式“上线”,定山城市客厅、桃湖公园相继建成开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形象加速显现。一座绿色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宜居之城,在长江之滨崛起。

  在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和快速发展的征程中,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规划引领、要素保障、便民利企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砥砺前行,全力保障江北新区城市面貌蝶变和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而奋蹄疾驰,助力绘就长江滨江岸线的极美画卷。

  自成立以来,江北新区始终坚持“多规合一”,注重强化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规及城市设计的同步编制和相互反馈,提高规划管控科学性,高效支撑城市建设发展。《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于2016年获市政府批复,编制范围覆盖江北2451平方公里全域,规划确立了“三区一平台”的功能定位和“中心城—副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城镇体系,引领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

  2019年,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要求,江北新区启动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编制范围为国务院批复的江北新区788平方公里,并同步开展了《江北新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等5项专题研究和《江北新区城乡综合交通总体规划》等2项专项规划。

  此外,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经验,在中心区内创新式集成运用了地下空间、海绵城市、小街区密路网、绿色能源等先进理念,引领江北新区更科学、更集约、更高效的发展。

  按照集聚要素、发展产业、改善人居的基本方向,七年来,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断夯实专项规划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发展。

  规划构建“城市级中心—城市级副中心—地区级中心—社区级中心—基层社区级中心”五级中心体系,构建城市社区生活圈、乡村社区生活圈、产业社区服务圈和创新社区服务圈;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理念,合理规划中心区路网系统,加强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加快完善公共及公用设施网络体系,开展教育设施规划、殡葬设施规划、停车设施规划、消防用地控制规划、中心片区管线综合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不断优化新区公共配套设施布局。

  正是得益于这些专项规划的持续实施,七年来,江北新区优质公共资源供给持续增加,民生短板加快补齐:建宁西路、仙新路等过江通道加快建设,地铁11号线号线二期正式开工,沿山大道、浦乌路等骨干路网改造完成,城市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新组建4个教育集团,加速集聚名校资源,集团化办学逐步实现全覆盖;南医大四附院京新院区全面运营,鼓楼江北国际医院二期、中大医院新院区、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公卫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项目有序推进,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矛盾加快缓解。

  一“总”一“专”两大规划引领体系,如何确保快速落地见效?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精细管控作答,为规划工作的高质量实施锤炼强健筋骨。

  目前,江北新区78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镇建设地区基本实现法定控规全覆盖,为江北新区的建设提供了精细化管控依据。同时,为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以城市设计为引领,加强片区控规、城市设计的相互校核、有机融合,高质量完成江北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开展江北大道沿线、长江五桥沿线、浦口火车站片区等城市设计,为这些片区的发展注入活力;精致精细做好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绿地超高层、“两馆一中心”(美术馆、图书馆、市民中心)、新金融中心等项目方案审批,其中:江北新区市民中心获评“鲁班奖”,并被评为南京市“十三五”十大优秀公共建筑工程。

  重大项目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产业结构提升的“牛鼻子”。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树立“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导向,在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不断提升重大项目规划资源保障水平,通过土地指标、空间资源要素精准化配置,实现重大项目应保尽保。

  为及时响应江北新区发展建设需求,通过动态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和重点项目选址,为建宁西路等过江通道、省肿瘤医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空间保障。同时,全力做好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工作,制定2022年度江北新区预支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为建设项目做好空间保障,对江北新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做到“应保尽保”。

  重大项目的应保尽保,核心是用地指标。七年来,在建设用地总量强度“双控”“增违挂钩”和“增减挂钩”背景下,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扎实做好用地保障和资源管理能力提升,做好土地资源要素保障。

  2017年以来,江北新区直管区共取得45个征地批复,有力保障了南京北站、南农大新校区、浦仪公路西段、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和省产研院、中科院麒麟刀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

  一边是有限的土地资源形成要素“瓶颈”,一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保障,江北新区通过节地挖潜,推动有限的资源要素向最好最优最先进领域集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的双“硬”双“赢”。

  在出台《南京市江北新区土地复合利用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思考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路径,推动核心区变电站、研创园净水站、桥荫路市政综合体等项目土地复合利用,有效提升新区土地利用效益;在中心区内创新推出“立体分层供地”方式,地上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促进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拟定《江北新区节地增效、存量挖潜工作方案》,全力盘活新区存量用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集成开发建设模式”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施工,实现了各类功能的复合利用,被自然资源部评选为全国第三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先进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为我市唯一入选项目。“综合管廊建设”是江北新区近年来积极探索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途径的又一举措,高压线亩。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七年来,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助力绘就生态江北极美画卷。

  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空间管制为基础,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管控区的刚性约束。同时,突出空间与用地载体的引导支撑作用,合理安排各类自然资源的空间布局,有力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在低碳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要素支撑作用,以结构性绿色空间、河湖水系、重要廊道、热岛和内涝高风险区作为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聚焦理水、融绿、通廊等方面部署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任务,通过开展碳汇型绿地修复工程、产业能源结构调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的融合共生,助力提升城市人居生态品质。

  七年来,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持续释放改革创新效应,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上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2018—2021年,江北新区直管区共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案件65.94万件,发放各类证书、证明35.57万本,先后进行了四次不动产登记大提速,使登记时效从最初的“15个工作日”压缩到“个人类”不动产登记业务80%以上“立等可取”,“企业类”不动产登记基本“1个工作日”办结。

  江北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率先在全市提出“2330”改革目标,率先实现“交房即发证”,率先启动江北新区直管区范围内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并为9000余户企业和群众颁发了不动产权证书。同时积极推广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审批,实现全市37家注册银行抵押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双预告登记不见面服务。积极推广不动产登记“网上E办证”,全面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线上缴费、快递送证”的模式。开设企业绿色窗口、特殊群体VIP通道等特色服务,采取预约取号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和企业。

  今年4月,江北新区全面开展不动产“收件即收费”服务,在综合受理窗口推屋交易备案、核价核税、不动产登记受理和刷卡缴费“一窗办理”服务模式,将江北新区“登记财产”营商环境考核环节压缩至“1”个。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紧紧围绕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奋斗目标,为江北新区聚力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江北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新主城做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