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知、情、意、行”思政育人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所電子類中等專業學校,被譽為“共和國電子人才的搖籃”。學校致力於培養“國家使命在心,個人使命在行”的新時代智能工匠,跨部門成立學生德育發展中心,落實立德樹人各項舉措。

  學校按照“知、情、意、行”的成長規律,協同構建“理論認知”“情感認同”“意識內化”“使命踐行”四大教育模塊,形成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思政育人立體生態。

  學校將思政課作為全校“第一課”,對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起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運用視頻、問題、案例、情境表演等多種方式開啟課堂教學,使教學切點靈活。開展集體備課、研課磨課等活動,把教材用語轉換成教學語言,使學生聽得進、理解透、受啟發、有收獲,將教學語言用活。

  建設思政課程資源庫,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建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教學資源鮮活。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現場教學、雲連線教學,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中促進學生思維激活。建成思政課虛擬仿线D、VR虛擬仿真等技術,創設沉浸式、情景化、可交互的教學情景,推動思政課教學入腦入心,將教學內容盤活。

  學校通過思政“活課”,強化課程“教化”功能,夯實學生理論認知,成果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學校連續兩屆入選江蘇省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校優化頂層設計,研制教學標准,抓好教師隊伍,不斷提升課程思政實施能力。將課程思政建設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整體設計,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行同向,在各類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增強學生情感認同。

  按照“成果導向、一鏈貫通”的專業培養方案開發范式,將思政育人要素納入人才培養的目標鏈和標准鏈。以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為著力點,開發了《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標准》,研制了《課程思政元素參考指南》,列出26個思政元素挖掘方向和思政教學內容的開發來源、教學活動的參考設計。

  學校還成立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教學研究中心,對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的建設,提出思政教師或輔導員參與的“雙師”建課原則,幫助專業教師共同開發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學校入選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課程團隊1個、教學名師7人。

  學校抓住青年學生深受互聯網影響的特點,建好“南信易班”網絡平台。引導學生運用自身特長和優勢在平台上組建網絡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班級建設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和主人翁意識。

  圍繞“重大紀念日”“傳統文化”“工匠精神”等內容,學校在“南信易班”平台開辟專題微社區,鼓勵學生從“小故事”中講出“大道理”,把“網絡正能量”內化成“核心精神力量”。以短視頻、H5作品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正能量的內容發布在“南信易班”平台,讓同學們願看、愛看、反復看。上線“南信易伴雲”專題輕應用,為學生提供各類在線生活服務,圍繞“好用、易用、愛用”不斷充實服務內容,提升服務響應質量,提升學生參與度和活躍度,持續激活學生用戶黏性,打造由學生群體共建、自主運行的網絡精神家園。

  學校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育人作用,連續15年開展“農民用網”專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南信學子的信息特長,服務鄉村振興,面向農業生產、智能化灌溉、農村電商等方面的需求,赴江蘇95個縣區的鄉村開展信息化技術培訓,服務鄉村振興,年均參與學生5000名,服務農民2萬名。組織學生返鄉參與政務實踐、企業實踐、社區服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培育扎根基層、服務鄉土的情懷。數據統計,學校近五年累計有153人畢業后選擇了“西部計劃”“蘇北計劃”等基層服務就業崗位。

  學校數碼藝術學院師生團隊巧用專業技能,傳播紅色文化,先后開發了梅園新村“小紅梅”紀念館、侵華日軍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9個場景化、沉浸式VR空間,傳播紅色文化。士官生組建國旗護衛隊和禮兵隊,與雨花台烈士陵園合作共建實踐育人基地。每年為江蘇省各類愛國紀念活動提供禮兵服務20余次,獲得多個部門致信表揚。學校2次獲評團中央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榮獲2021年“挑戰杯”紅色筑夢專項全國競賽優勝獎。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