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研支团:“我们在汶川当老师”
山峦叠嶂,江流宛转,这里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群山环抱中的四川省汶川中学是南京医科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的地方。
经过层层选拔,2021年夏天,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的王瓅珠、护理学院的汤文萍与药学院的张梦蝶踏上了支教之旅。
2008年5月12日,是王瓅珠的9岁生日。“当时我和小伙伴们正在吃蛋糕,听到新闻我们都停了下来,非常震惊。”她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命是如此脆弱。
“当时年纪小,听说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我对震级没概念。看到新闻和影片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多么严重的灾难。”汤文萍回忆道。
张梦蝶对当时的感受记忆犹新,“那年我读小学四年级,每天都抱着报纸关注汶川的情况——向解放军敬礼的男孩、拥有芭蕾梦的独腿女孩……读到这些故事,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很希望能帮助他们。学校组织捐款的时候,我把我仅有的10元钱都拿了出来。”
13年后,三位姑娘以研究生支教团支教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这个在她们记忆深处烙下印记的地方。她们说,“填报支教地时,汶川是我们的首选。这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的城市,我们希望尽我们的能力为汶川作贡献。”
在正式开启教学生活前,王瓅珠、张梦蝶和汤文萍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漩口中学遗址。该遗址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汶川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带我们参观遗址的老师是当年大地震的幸存者。面对满目疮痍的校园,听她讲述着当时的经历,我们潸然泪下,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在汶川中学,王瓅珠、张梦蝶和汤文萍讲授的课程是《生命生态与安全》,这门课包含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生态安全等内容。她们面对的学生是初一年级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大多出生于2008年。
第一堂课,孩子们的热情超出了王瓅珠的预期。“有些问题我原本计划让三四位学生发言,但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甚至还会自发站起来交流,以至于我准备的内容一堂课都讲不完。”孩子们无条件地信赖和喜爱,让王瓅珠倍感振奋。她主动将自己的联系方式提供给孩子们,欢迎大家找她交流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有一天课后,我发现我的包里有棒棒糖,原来是他们悄悄放进来的”。
“老师,下节课还是你来吗?”第一堂课结束后,有个孩子来到张梦蝶跟前,羞怯又诚恳地询问道。“当时仿佛觉得自己的心脏被击中了一下。短短一堂课的时间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我既开心又感动,但同时也有了压力。我想着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
孩子们用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感情。每次上课前,他们会早早地跑来办公室,把志愿者老师的书本、U盘送到教室;在校园里遇见志愿者老师,他们隔着老远就用四川话大声问好。张梦蝶记得,有次课上说到小丑鱼作为硬骨鱼类被评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第11名”时,有个孩子问道:“那最可爱的动物是什么呀?”一时间,教室里叽叽喳喳讨论开来,突然有个声音回答:“世界上最可爱的是张老师!”
“课堂上他们称呼我汤老师,私下里他们喜欢喊我姐姐,我们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谈到自己的学生们,汤文萍的语气里满是欣喜。“有一天我路过乒乓球场,我们班的孩子看见我,乒乓球也不打了,跑过来拉着我要给我表演一个才艺。我纳闷什么才艺这么隆重,没想到他是喝一口水,然后用牙齿的豁口当水枪表演。他们就是这样天真烂漫,什么有趣的事情都想和我们分享。”
作为医科大学出身的老师,王瓅珠、张梦蝶和汤文萍希望能够发挥专业所长,在课堂讲授中融入医学知识。讲到细菌性食物中毒时,她们会科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讲到心理健康时,她们会结合心理护理的知识作为补充;她们还教孩子们“8”字包扎、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方法。
“仅仅依靠课上讲解,学习的效果比较有限。我们想为他们提供一些医急救物资,以及方便他们互相传阅的、简单易懂的急救知识图谱。”研支团志愿者们主动联系南京医科大学团委讨论物资问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应急救护模拟假人、急救包、急救知识图谱等物资送到了汶川中学。孩子们在支教志愿者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实践,“不少同学告诉我,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医学知识的必要性。”
今年三月,南京医科大学与四川省汶川中学开展结对活动。汶川的孩子们在心愿卡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寄送到南京医科大学,由南医学子认领并帮助实现。孩子们的心愿各不相同,有的希望能够得到语数外整套复习资料;有的想要收到小零食;有的则在心愿卡上写下,“我想亲眼看看南京医科大学是什么样子”。
令汤文萍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想要收到复习资料的孩子,“包裹送到时,同学们都围过去催促他快拆开看看。拆开之后,全班掌声雷动”。
有一个曾经在张梦蝶的课上看小说的孩子,在这次心愿卡活动中收到了几本名著。“我和她交流过看不良小说的危害,但这个孩子其实是很喜欢看书的。她的心愿卡写的是想要获得一些课外读物。收到南医大寄来的名著图书后,她找到我,送给我一个心形书签。我想她是认识到了之前的错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谢吧。”
有一天,有个孩子来到王瓅珠的办公室,沮丧地表示自己的心愿没有得到实现。经过交流得知,原来她的愿望是希望有人可以辅导她,帮助她提高数学成绩。但由于客观因素,这个愿望暂时没有被认领。于是,王瓅珠决定担任她的辅导老师,每周定时为她答疑解惑、巩固知识点。期中考试成绩公布时,这个数学成绩总是不及格的孩子考了八十多分,王瓅珠感到无比欣慰。“我买了一包糖奖励她,她特别心灵手巧,还自己做了一个发卡送给我。”
她们说,这段支教经历让她们有机会深入地去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让她们更加独立,更能吃苦耐劳,更加深刻认识到青年党员肩上的使命。孩子们的纯真无瑕荡涤着她们的心,而汶川,也成为了能让她们心安的“故乡”。“有时候去隔壁县城出差,回到汶川的时候都会长长地舒口气,觉得回到家了。”
这个夏天,她们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就要结束了,下一届研支团即将启程,“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把他们的青春之风,从南京吹到汶川来,为汶川这片土地,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