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南京市急救中心编制常年不满 急救人员短缺难题亟待破解

  上周五刚通过市审议的《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明确,每20万人口或者救护车活动半径3至5公里范围内,至少设置一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其他区域每个建制镇(街)设置一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这意味着,我市未来将增加一批急救站点。但记者昨天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急救人员年年都面临人难招、人员流失严重的尴尬,急救站点建成后,急救人才哪里来,成了最让他们头疼的事。

  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魏强介绍,我市现有50多个急救站点,但分布极不均衡。、溧水、高淳等区域内只有一两个急救站点,大量的街镇是空白;主城范围内雨花台区、栖霞区的缺口也较大。站点设置,最头疼的是人。市急救中心共有99个用人编制,但目前还有20多个名额空缺,“去年计划招聘4个,最终只招到1个,2015年也只招到1个”。

  急救中心不仅难招到人,留住人也难。“近几年来,已有10多名急救医生离职,去年和前年一下子走了4个。”魏强说。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因急救人员轮转不开,目前,设在仙林、南医大二附院和鼓楼医院的3个急救站点还没法实现24小时待命。

  此前离开市急救中心的沈力(化名)和正在岗位上拼搏的急救医生严智勇道出的苦水,或许正是这道难题的“答案”。

  “120调度指挥中心每天能接到1500人次电线是急救电话。在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高发的秋冬季节,最多的一天出诊超过20次。”严智勇介绍,持续的出诊,让他们时常到下午两点才能吃上午饭,“饿着肚子也要抬担架,有一次高层电梯停电,我们来回整整爬了40层,到楼下腿都软了。”

  “劳动强度大倒不怕,最怕的是专业提升没有空间。”沈力说,2007年他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经过几年历练已经成为市急救中心的团支部,同时兼任院前急救,但前年某部队医院急诊科招聘医生时,他果断放弃“编制”跳槽了。

  “新岗位虽然没有编制,而且也要随120车出诊,但我现在能完整地看到一个病人发病、给药到康复的全过程。而在急救中心,将病人送到医院,属于我们的医疗过程就结束了,病人吃的什么药、怎么康复的一概不知。”沈力说,因经验积累不足,他们在职称晋升时也是举步维艰。

  “不仅劳动强度大,承担的职业风险也很大。”我市某急救站点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须在没有X光、核磁、CT等辅助检查工具的帮助下,短时间内对病人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给出治疗方向,稍有闪失就是医疗事故。

  市卫计委正通过直属医疗机构内部对口支援的方式解决眼下急救人才短缺难题,首批来自多家医院的6名医务人员已完成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培训,正在跟车锻炼。

  “120急救作为政府的公益性保障,应将急救人员视为技术型公务员,在待遇上实现‘特岗特酬’。”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提出,在薪酬待遇提高的同时,也应开辟更多的专业提升、职称晋升的绿色通道。《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明确提出,将对急救人员的招聘、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按相关规定给予扶持。

  “目前,院前急救人员的职称考试已和院内急诊人员分开,职称晋升已经比之前容易得多,如果政策、待遇再作相应提高,我相信,人才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严智勇说。(顾小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