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新闻

南京都市圈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同城化制度创新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破解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同城化制度创新。

  跨界同城化的脚步,如何行稳致远?维护共同的发展利益是基础,建立合理的成本利益共担共享机制是保障。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聚焦如何构建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各个城市做出了依据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指引,提出了产业关键领域的创新方向。

  规划明确,以市场需求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服务经济为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南京要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化和旅游、健康、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等优势产业,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

  镇江要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创意生活休闲中心;扬州要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淮安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生态经济示范城市。

  芜湖要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现代物流中心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马鞍山要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江海联运物流基地、运动健康休闲中心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滁州要建成都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新兴旅游目的地;宣城要打造都市圈重要的新兴制造业基地、休闲旅游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溧阳和金坛要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根据规划,产业精准定位后,各成员城市还要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开放新优势,在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共同打造“开放都市圈”。

  强化与上海大都市圈互动,积极融入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促进与苏锡常都市圈分工合作,探索建立设施互联、功能对接、产业互补、市场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强化与合肥都市圈协同,联动沪宁产业创新带与G60科创走廊,先行布局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和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探索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实现两圈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促进与杭州都市圈联动,推动在数字经济领域全面合作。

  规划提出,逐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公平市场准入,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统一市场。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规划团队,长期深耕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团队专家指出,相对一个行政区划内的规划,跨行政区规划特别是跨省规划,更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更需要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率、低交易成本的统一要素市场。“在合作中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主题,离开这一根本,合作就很难推进下去。”专家表示。

  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才共同招引和柔性使用机制,试行第二居所和职住交换计划,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等。

  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形成企业需求联合发布机制和财政支持科技成果共享机制;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实施“创新券”互认工程,建立网上注册、合同备案、创新券申领兑付一体化服务协同机制等。

  建立统一的金融资本市场,稳步推进信贷管理一体化,依法合规扩大发行企业债券、绿色债券、创新创业债券;推进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合作,建立都市圈共推企业上市的工作联动机制,打造证券市场的“南京都市圈板块”;构建土地、房产、矿产等统一的产权信息网络服务和管理平台,逐步实现产权要素市场“资源同城化、规则同城化、信息同城化”。

  与此同时,强化金融监管合作和风险联防联控,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联合处置机制,共同维护都市圈金融系统安全。

  此外,规划还明确,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建立都市圈市场服务平台,打造诚信都市圈,建立都市圈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建立行业行政许可互认机制,强化执法合作与联动协查。

  4月23日,南京市江宁区与马鞍山市博望区正式签订《江宁博望政务服务一体化“一网通办”合作协议》。这是全面推进全国“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成果集中落地后,皖苏两省毗邻地区签订的首个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

  根据规划,未来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特别是创新都市圈一体化协调机制还将不断有“大动作”。

  这里将健全常态化协商机制。切实发挥好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运作机制作用,定期召开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市长联席会议,形成高层常态化沟通机制,促进项目信息定期沟通和交流。实质性推动都市圈各专业委员会工作,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搭建高水平区域分工协作体系,推动联合编制有关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做好项目推进等工作。

  这里将建立政策协同机制。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江苏、安徽两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探索研究制定都市圈有关地方性法规。协同建立都市圈标准化联合组织,负责统一标准的立项、发布、实施、评价和监督。推广宁镇扬住房联动发展合作机制,推动都市圈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里将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联合招商、共同开发、利税共享的产业合作发展机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产业转移承接地间经济指标分算机制。鼓励探索建立积极构建都市圈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在法定权限内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协调。

  根据规划,都市圈城市还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责,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王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