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第三季度报告

  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以下简称“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行董事长高迎欣、行长郑万春、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彬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殷绪文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季度报告所载财务数据及指标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未经审计。除特别说明外,为本行及附属公司(以下简称“本集团”)合并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本季度报告中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本行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2.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等规定计算。

  7.减值准备包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减值准备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减值准备。

  10.拨备覆盖率和拨备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的规定执行。本报告期末,本集团及本行适用的拨备覆盖率和拨备率的监管标准为130%和1.8%。拨备覆盖率=减值准备/不良总额;拨备率=减值准备/发放和垫款总额。

  注: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非经常性损益(2008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报告期末,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本行H股股份合计数;

  3.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持股数量和质押股份数量中含有因发行债券而转入“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质押专户”(共三期)的1,368,920,000股股份;

  4.2022年7月21日和7月29日,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本行的1,799,582,618股股份被轮候冻结。

  本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围绕《中国民生银行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入推动战略实施,认真做好防疫情、稳增长、促改革、控风险各项工作,进一步夯实全行发展基础。以改革深化激发组织新活力,深入践行“以客为尊”服务新理念,落地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新模式,加快实现数字化金融新体验,持续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展现出稳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的经营新局面。

  2022年前三季度,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37.78亿元,同比下降17.09亿元,降幅4.82%;实现营业收入1,085.96亿元,同比下降220.39亿元,降幅16.87%。利息净收入方面,本集团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对优质客户的信贷资产投放力度,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发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51BP,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00.08亿元;此外,受债券市场价格影响,新配置利率债、信用债利率下降,本集团各项投资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22BP,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减少20.80亿元。非利息净收入方面,受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投资估值及代理基金业务规模下降,本集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59.37亿元,代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减少21.32亿元。

  本集团积极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全力推动信贷资产投放,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1,339.21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11.35亿元,增幅2.61%;其中,发放和垫款总额41,314.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57.26亿元,增幅2.12%。本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鼓励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信贷投放,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制造业总额3,895.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8.78亿元,增幅12.37%;绿色信贷余额1,629.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56.15亿元,增幅51.82%;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国家重点区域余额24,838.5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76.33亿元,增幅4.53%,增幅高于全行各项平均增幅。

  本集团深化客群经营,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强负债质量管理,各项存款实现良好增长,负债结构有所改善。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65,227.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64.79亿元,增幅2.46%;吸收存款总额40,513.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56.37亿元,增幅7.30%,同比多增1,769.08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62.11%,比上年末提升2.80个百分点,其中,个人存款9,482.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27.77亿元,增幅14.87%,在吸收存款中占比23.40%,比上年末提升1.54个百分点。

  本行坚持战略不动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深入研究客户需求,持续提升基础产品与服务能力,强化客户非金融权益和特色服务,提升客户服务质效;聚焦细分客群,优化客户旅程,不断完善公司、零售、资金业务模式。

  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持续深化和完善公司业务营销体系改革,扎实推进战略客群服务模式转型与基础客群经营体系再造,体系改革的活力逐步释放,各项业务保持平稳健康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公存款余额30,825.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91.27亿元,增幅5.08%;对公余额23,779.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9.86亿元,增幅3.39%。

  战略客群业务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本行战略客户营销新模式聚焦专业服务、落实分层经营、践行一体开发,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战略客群业务规模实现较快增长,进一步筑牢公司业绩增长“压舱石”。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总、分行级战略客户存款余额11,805.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96.81亿元,增幅17.95%;存款日均11,754.30亿元,比上年增加1,575.34亿元,增幅15.48%;余额10,641.0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74.09亿元,增幅18.67%。

  基础客群经营体系再造有序落地。本行有序推进基础客群经营体系再造落地实施,聚焦以战略客户为“牛鼻子”的“点、链、圈、区”四大业务模式,通过“自上而下驱动、团队作业、综合开发、数字管理”四大策略,不断夯实“团队建设、平台搭建、产品权益、风险协同、品牌塑造”等配套支撑,同时依托“携手”“信贷”“萤火”三大计划推进重点细分客群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公有效客户29.3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51万户,增幅9.36%。

  交易银行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本行聚焦客户数字化升级需求,大力推广“资金e收付”和“资金e监管”结算服务,加速国际业务线上服务落地应用,全面推进电子保函规模发展,持续提升网上保理和线上化票据产品服务效能,上线推广“e点通”“e办公”等服务,完善企业客户服务体系。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结算类产品一般存款日均10,604.80亿元,比上年增加1,348.32亿元,增幅14.57%;开立电子保函5,227笔,同比增加1,477笔,增幅39.39%。

  投资银行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本行持续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作业模式、深化客群服务,全方位、多元化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新基建投资、供应链及产业链强链补链、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并购余额1,719.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05%;境内银团(不含并购银团)余额1,052.1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07%。本行聚焦服务国家重点战略,创新承销碳中和债券、绿色金融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乡村振兴债券、高成长债券等。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债券发行规模2,164.37亿元,其中,承销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432只,规模2,001.62亿元。

  机构业务稳健发展。本行对机构客群实行差异化营销开发,推动机构业务下沉营销层级,大力拓展基层客户数量;强化地方债投资管理,持续提升投债效率,稳步推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业务和社保基金分存业务拓展,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机构业务平台项目建设支持各级政府部门智慧政务建设,深度参与财政资金循环,获取优质结算存款。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机构存款余额7,856.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03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实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500.90亿元,同比减少6.53%,在本行营业收入中占比49.01%,同比提升5.57个百分点(在本行对公及零售营业收入中占比47.57%,同比提升4.12个百分点);实现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103.11亿元,同比减少14.76%,在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中占比20.58%;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在本行非利息净收入中占比43.25%,同比上升1.20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22,113.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6.6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9,300.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3.06亿元;零售理财产品9,705.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5%。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总额(含信用卡透支业务)17,980.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1.95亿元。其中,信用卡透支4,624.8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5.90亿元;按揭5,823.1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8.72亿元。

  加速基础客群增长。一是获客活客持续提升。持续优化代发端到端旅程,强化公私联动;优化双卡联发获客模式,强化存量信用卡单卡客户转化,固化厅堂信用卡激活客群营销;全面升级商超系列项目模式及权益,提升联名卡获客产能。持续深化互联网场景合作,上线“企微+电子账户”轻型获客模式,泛出行生态形成规模,获客效能逐步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开发借记卡新客415.21万户,同比增长20.60%;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有效及以上客户490.5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1.52万户,增幅4.59%。二是持续加强一体化营销获客,上线“民生银行推荐官”小程序,实现全行员工随时随地营销办卡;继续深化与头部企业合作,构建“银行、商户、客户”三方互利共赢的业务发展机制。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信用卡客户219.18万户,同比增长114.02%。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1,646.8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33.09万户。其中,信用卡客户数4,707.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88%,交叉客户累计1,540.48万户;零售客户数289.3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8.44万户。

  深化细分客群专业化经营。一是围绕用户旅程构建零售新客标准化经营体系。截至报告期末,新客企业微信绑定率81.30%,账户入金率52.04%。二是持续推进企业家级客群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专家库和专属财富产品资源,推出投资、法税、家族信托等定制专家交流服务,2022年前三季度,已支持34家分行落地定制化服务417场。三是全面升级私银中心服务模式。建立远程专家服务模式,针对高净值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规划重塑私银中心物理场所,打造统一私人银行品牌,探索社交营销新模式;推进私银客户双人维护模式,强化全行客户一体化协同。四是优化家族信托业务流程,加强专业培训支持。2022年前三季度,新设立家族信托1,218单,截至报告期末,家族信托累计存量规模101.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7.37%。

  强化产品与服务。一是优化升级财私产品货架,强化稳健的财富管理品牌。以低波动理财和“民生磐石系列”为核心满足客户稳健投资需求;私募产品深耕头部权益私募机构精选策略,推出量化单一及多策略配置产品,打造结构化特色定务,满足私银客群多元化、全方位需求。二是持续强化基础产品服务支撑,上线电子社保卡,加速个人养老金系统建设,推进与三方流量平台业务合作,上线跨境汇入线上国际收支申报服务。三是加快推进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按揭业务持续深化经营策略,加强战略房企合作,优化作业流程提升服务体验;个人消费聚焦存量优质客户,通过行内交叉销售、战略客户企业员工批量获客等方式,持续加强产品推广。四是推动信用卡客户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重塑关键客户旅程,加强支付场景建设,不断丰富缴费场景。2022年前三季度,电子支付交易额4,439.58亿元,同比增长24.63%;电子支付交易笔数9.61亿笔,同比增长6.26%。五是深耕V+会员权益体系,上线微信立减金、消贷优惠券等特色权益,打造周二V+会员日营销活动;完善积分商城体系,持续丰富产品品类,实现积分+现金混合支付、实时积分任务等功能;开展“敦煌艺术大展”主题积分兑换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各渠道触达客户已达41万户。2022年前三季度,V+会员点击量1,726.09万人次,领取权益83.15万人;积分商城兑换77.38万人,订单量113.32万笔。进一步丰富“非凡礼遇”权益体系内容并加速推广,深耕优势权益,开展“端到端”客户旅程优化项目,助力高端获客及体验提升。六是顺应行业趋势,对标最佳实践,加快推进网点转型升级。七是面向新市民、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普及金融知识,揭示金融风险,活动触及1.4亿人次。

  数字化赋能零售客群经营。一是开展规模化、智能化线年前三季度,多渠道触达基础客群3,740.12万户,共引导426.36万客户完成连接、活跃、层级提升、保有等旅程节点,成功率11.39%,是对照组的1.67倍。二是持续提升手机银行客户财富产品持仓体验,优化理财产品收益展示。推进财富产品智能双录建设,全面实现保险、私募、理财、基金、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手机银行远程双录作业模式。三是升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配套差异化的准入及额度赋予策略,不断调优客群结构。截至报告期末,新增信用卡客户中消费稳定型客户^1占比达到87.90%,网申一卡核准率较上年末提升3.84个百分点,全民生活APP注册用户比上年末增长10.08%。四是深度推广策略库应用,完善代发策略图谱,启动代发企业户经营策略分行试点。截至报告期末,共沉淀策略2,493项,目前,在运行策略1,092项,累计触发名单数3,539万,触达客户数851万户。五是全面推广数字化营销活动管理平台“营销云3.0”,五家试点分行部署存量长尾客群金融资产提升、MGM获客等专项活动,2022年第三季度,共覆盖客户5.75万户。六是围绕小微特色产品、积分权益、全民生活用户行为等内容上线项,新开发小微有效户提升模型3项。七是消费全流程线上化及决策审批智能化项目一期投产,人工审批工作量降低50%,客户体验全面提升。八是抗击疫情,快速响应一线的移动化销售作业诉求,加速民生魔方支持与使用推广。2022年前三季度,魔方月活达50万人次,使用量同比增长43.11%。九是持续丰富零售财富管理平台客户视图画像,投产客户权益视图,构建立体化客户视图,丰富数字化营销工具,赋能零售条线一线销售和客户服务团队。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小微^26,680.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3.20亿元。小微有贷户42.92万户。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5,372.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4.06亿元。本年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4,705.3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平均发放利率4.76%,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率1.73%,比上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全行2,446家网点面向小微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升级普惠金融服务内涵。一是加快线上化转型,大力推广“民生小微”APP,进一步加大对小微客户的各项礼遇回馈力度,客户通过“民生小微”APP完成登录、申贷、支用等动作可以获得相应的小微红包,截至报告期末,APP注册用户数突破77万。二是持续丰富小微产品体系,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民生小微”APP端上线优化各类信用类产品,包括面向个人和法人的新版网乐贷、引入银联等多种外部数据综合打造的商户快贷类产品等;同时全行推进信融e、采购e、关税保函、政采快贷、厂房按揭、科创贷等产品在小微领域落地应用。三是持续提升小微客户综合服务水平,开展“星火燎原计划”,通过为入库初创、成长等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特色化专项产品与服务,培育核心价值客群,致力成为小微客户主办行。

  助企纾困,减费让利。本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金融工作性和人民性,认真落实国务院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经济政策,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客户关怀与慰问,及时了解客户实际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金融服务需求,针对性提供差异化的方案支持。二是持续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主动实施调整还款计划、延期还本、远程视频面签等措施,有效缓解疫情期间人员聚集风险。三是积极梳理降费项目,全面排查收费标准,制定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转账汇款、票据、电子银行、刷卡等方面的降费政策措施。四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运输物流、餐饮、住宿、旅游、文化等行业小微客户主动下调指导定价,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助力小微发展。一是引入外部平台数据,通过完善客户画像深入洞察识别客户,精准生成营销线索,持续提升小微数字化营销能力。二是推进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从创新审批模式、优化流程、引入外部数据、建设法人风控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加速小微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落地重点产品风控策略应用设计与优化。

  本行围绕“同业客群综合经营”的理念,持续宣导改革转型、推动转型全面落实到位,持续完善统一营销、统一授信等工作机制,有序推进重点同业客户营销、扩大同业客户授信覆盖面,不断提高同业客户综合服务水平,客户基础不断夯实。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在满足行内流动性和监管指标要求的同时,深挖资产业务机会,优化同业负债结构,实现同业业务的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同业活期存款3,896.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6%。

  固定收益业务方面,为规范和加强债券业务,提升综合效益,有效防范风险,本行坚定推进债券投资业务的深化改革。通过搭建市场化、专业化的固定收益服务平台,打造了涵盖投资、交易、销售、代客等金融市场服务的一体化民生固定收益品牌。本行持续提升投资交易能力,积极响应实体需求,大力提升债券组合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债券资产规模1.75万亿元,其中,本币债券资产规模1.63万亿元、外币债券资产规模171.16亿美元。

  外汇业务方面,为积极倡导客户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本行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主动引导企业客户将避险保值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通过加强外汇避险产品研发和对市场信息的分享,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加符合市场环境的汇率避险工具,丰富对客外汇市场产品,面向企业客户新增美式期权、亚式期权等交易工具,持续提高对企业客户外汇避险的服务效率。提升境内外汇衍生产品定价和做市交易能力,2022年前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9,511.10亿美元;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量1,255.20亿美元。

  贵金属业务方面,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展普惠金融、努力提升客户体验,提供线上线下互通的黄金产品和服务,打造了集“交易、避险、积存、实物、投资、理财和融资”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贵金属业务黄金竞价交易量(含自营及代理业务)522.02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2,044.95亿元;黄金询价交易量708.47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2,772.42亿元;白银竞价交易量(含自营及代理业务)2,082.70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96.71亿元。以交易金额计算,本行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前十大交易商,也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最为活跃的贵金属自营交易商之一,亦是国内重要的黄金进口商之一。

  本行持续推进托管业务变革转型,优化业务结构,从业务理念、运营流程、产品服务方面推动托管服务重塑,集中资源发展行业主流产品托管业务,致力打造服务客户旅程的全景托管银行。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托管规模12.4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6万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托管业务收入15.29亿元。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收入6.77亿元,同比增长33.93%,持续两年保持快速增长。

  养老金业务方面,本行紧密围绕国家养老金体系战略布局,高度重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金业务发展,积极布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以客户需求为基准,夯实“客群+产品”协同营销机制,持续提升年金业务履职服务能力,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客户提供优质的养老金管理服务,实现全行养老金业务健康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企业年金托管规模487.01亿元,企业年金个人账户17.15万户。

  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不断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持续打造生态银行和智慧银行,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优势,全行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生态银行服务边界和服务内涵一体化拓展快速突破。企业经营生态方面,持续创新“采购e数据增信”“订单e”模式,升级供应链智能化风控体系,新增“采购e强增信”“信融e集团模式”“银票贴现低风险授信智能审批”“供应链票据”等产品,大中小微及零售客户一体化开发取得实效;智慧政务生态方面,上线福建、山东、重庆和陕西等省市的“政采快贷”产品;互联网开放生态方面,上线电商场景生态小微商户纯线上融资产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个人生活生态方面,以纯线上消费为切入点,提供融资、账户、财富、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集中运营方面,打造信融e、票融e集中作业团队,业务运营效率明显提高。

  智慧银行流程优化和作业模式智能化变革有效推进。数字化营销方面,实时数据持续规模化应用赋能一线员工营销获客,企业微信全面应用提升私域流量经营和客户服务能力;数字化产品方面,新增交易银行“薪福通”医保社保代发模式,打造手机银行乡村版、亲子版,率先支持企业使用银行账户直接发放数字人民币薪资,创新手机银行“一键查数币钱包”等数字人民币应用,新增“自主记账云”^3服务;数字化风控方面,全面推进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建设统一风险全景视图,优化AI算法升级反欺诈、反洗钱系统,构建非零售客户关联图谱;数字化运营方面,应用智能语音、虚拟数字人等技术,持续升级远程银行“非接触式服务”体验,“远程专家”服务“面对面”提供全面专业解答,“账户机器人”功能升级进一步拓宽开户渠道,网点转型升级客户服务,已建成五家智慧银行体验店,显著增强客户服务联接、创新智慧体验;数字化决策方面,上线,AI+BI打造智能分析体系,建设资产负债、全面预算、资本管理、定价管理、成本管理、智能经营分析、税务管理、管理会计八大决策管理和数据应用平台。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线%,其中,月活用户2,409.58万户,同比增长0.68%;对公线,965户,比上年末增长18.61%;2022年前三季度,银企直联客户存款年日均规模9,286.12亿元,同比增长25.65%。

  重塑客户旅程支持重点客群经营和体验升级。端到端重塑贵宾权益、代发工资旅程,上线代发客群和新客专属权益。深化精益+敏捷“双模研发”体系,产品创新和市场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3“自主记账云”服务可通过访问企业网银“行业应用”专区,享受票财税费一体化的财务云服务,首批上线的“好会计标准版”产品包含智能化的资金管理、凭证管理、财务报表、管理、税务申报等功能。

  着力提升“数据治理、数据质量、数据底座、数据平台”四项数据能力,举办“数据开放日”系列讲座落地数字文化建设。构建整套数据制度保障体系,建立数据认责机制;进一步统一数据标准管控数据质量,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同步推进数仓信创改造与数据湖建设,打造新型企业级数据底座;强化数据应用平台化建设,着力打造实时数据体系、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AI中台和图数据库。

  持续强化“架构管理、云原生、工具平台、自动化运维、信息安全”五项技术能力。推进企业级架构规划项目,形成企业架构管理方法、框架、工具和标准;明确、推广云原生技术体系,零售风险管理等模块完成云原生改造;上线服务治理新一代流水线,持续集成有效加快版本发布速度;建设DevOps工具集,提升自动化运维能力;落实客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要求,提升采集、传输、使用等各阶段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

  2022年前三季度,本集团持续筑牢“一核”“两系”“三管齐下”“四梁八柱”风险内控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坚持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国家信贷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巩固授信审批体制改革成效,重塑贷投后管理体系,压实“一道防线”管理责任;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及时压降和主动退出风险客户;继续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一户多策”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质效,保持资产质量持续改善趋势。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总额、不良率较上年末“双降”。本集团不良总额720.5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80亿元;不良率1.74%,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60天以上与不良比例均小于100%;拨备覆盖率141.06%,比上年末下降4.24个百分点;拨备率2.46%,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中国银保监会对本集团及本行的各项资本要求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6%和8%;在上述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计提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和附加资本,其中储备资本要求为2.5%,逆周期资本要求为0%,附加资本要求为0%。本集团及本行报告期内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应分别不低于7.5%、8.5%和10.5%。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10%、10.83%和13.30%,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06个百分点、增加0.10个百分点和降低0.34个百分点。本集团及本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杠杆率为7.54%,比2022年6月末上升0.26个百分点。本集团杠杆率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流动性覆盖率129.07%,高于监管达标要求29.07个百分点,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较为充足,抵御短期流动性风险冲击能力较强。

  报告期内,本行全面、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全力推动战略改革转型,持续优化董事会及其专委会、监事会及其专委会履职运行模式,提升履职质效,不断探索建立富有民生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独立董事通过专题调研、行内坐班、独董专门会议等多种方式深度了解本行经营管理情况,积极参加董事会及专委会会议,发表专业独立意见,督促董事会规范运作,维护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报告期内,本行外部监事均能忠实、勤勉、依法合规地履行监督职责,坚守职业道德准则,积极出席监事会及专委会会议、列席董事会及专委会会议、参加监督调研,认真研读各项议案和专题报告,独立、专业、客观地发表监督意见和建议,促进本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本行高质量发展。

  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