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2021年“基层民政大家谈”访谈实录(精选)
如何让老年人在家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真正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美好愿望?南京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创新做法?
南京从2017年开始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工作,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行》。目前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广受老年人及亲属好评欢迎。该创新做法在今年年初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受到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介。
在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工作中,南京将需要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与机构老人统一评估、统一协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人员调度,并把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监管统一纳入市、区级信息平台,实时监管。在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前,市民政局会对老年人家庭既有设施和床位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安装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智能穿戴设备等,及时监测老人生命体征。在服务上,我们明确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必须由等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以确保服务资质;明确为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提供“助餐、保洁、定期巡诊等“机构式”服务套餐;明确由第三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满意度调查,确保服务质量。此外,家庭养老床位服务需按照老人提出申请、养老服务机构需求调研、签订服务协议、开展必要适老化改造、按协议提供机构式服务等规范化流程进行。对于已开设的家庭养老床位,且由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在南京可同等享受养老服务机构相关综合运营补贴。
经过4年多探索,我市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成效初步显现,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机构的建设成本,让利于老人,让老人享受到优质实惠的专业养老服务;另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大城市中心城区“一床难求”的困局。目前,已建成的家庭养老床位主要集中在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等人口密度大、养老需求旺、养老床位紧张的中心城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南京从2019年开始就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发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到目前已实现全市域通存通兑,请介绍一下南京的实践经验?
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发展互助养老的重要方式,弥补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有效探索。2019年7月,南京市政府出台《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办法(试行)》,同年12月,在全市12个区、24个街道、247个社区启动首批试点。2020年10月,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全市全面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立起市级层面通存通兑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目前,全市已注册“时间银行”志愿者5.2万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超过20万单。
在探索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中,我市先后制定各级“时间银行”建设及志愿者管理、服务对象管理等9项标准规范,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系统,在“我的南京”APP中设立专门功能模块,引入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安、发改等部门数据比对,服务的发单、接单、完成、监管均能通过线上实现。今年,在“五助”养老服务基础上,增加了以老年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为主要内容的“助学”项目。此外,政府主导也是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主要特点之一,市级财政首批投入10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保障,确保了“时间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期间,南京在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还有哪些举措?
除了不断巩固“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果外,我市还将在“精准”上下功夫,“十四五”期间将实施以下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提高基本养老服务标准,建立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度,开展老年人需求评估;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增强社区养老效能,增强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互助养老,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养康养深入融合,着力培育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升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发展银发经济,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繁荣与发展;出台一批养老服务地方标准,健全养老服务业综合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制度。
“十四五”期间,南京明确4项计划工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提升计划、养老人才队伍“十百千万”计划、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工程以及养老应急能力建设工程,还将培养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领域技术能手10名左右、领军型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100名左右,全市护理员队伍新增3000人以上,市、区联动开展养老服务领域专业培训30000人次左右。同时完成并投入运营市颐养中心建设,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打造全国示范性标杆的综合性养老基地。
去年,南京市建邺区成为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区,开发了建邺区智慧救助系统,实现了社会救助线上审批。此外,“十三五”时期建邺民政工作还取得了哪些成绩?
“十三五”期间,建邺区全力兜牢社会救助底线年,建邺区成为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区,出台《南京市建邺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累计发放临时生活救助1068.98万元;开发了建邺区智慧救助系统,实现了社会救助线上审批。
在养老方面,全区努力健全养老服务保障网。区社会福利院新址投入使用,软硬件都有质的提升,成为区一级、乃至南京市养老机构的示范标杆;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成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覆盖率达87.8%。截止目前,我区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占比达24%,实现重点老人巡访和紧急呼叫服务全覆盖,累计完成1697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进驻区社会福利院;完成18个养老服务设施核查和占用整改,新接收7处养老服务设施共36000平方米,全区每千名常住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7.3张。
“十三五”期间,建邺区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和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近年来,全区形成“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三委一中心”“一委一居两中心”等一系列持续创新模式,成功创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形成社区治理新格局。按照三岗十八级落实社工薪酬待遇,优化社工季度绩效考核等级。截止2020年12月,全区有社工911人,持证社工占比60%。此外,我区累计投入1536.60多万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养老、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评估服务,截止2020年底,全区有社会组织906家。此外,在青奥、奥体、中城3个国际社区创建的基础上,我们又成功创建了兴隆融侨、双闸江湾、南苑泰山路3个国际社区,国际社区数位列全市第一。
全区大力推动婚俗改革,积极打造婚姻文化新高地,成功申报“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新建的5A级婚姻登记处成为南京市婚俗改革示范点;聘请专业评估组织,对辖区困境儿童、重度困难残疾人和低保类精神病人进行评估,为全区100名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共4791.47万元等。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南京老年人口将增长到190万左右,比目前增加30余万,这将给南京养老工作带来新的压力,请问建邺有什么应对举措?
“十四五”时期,建邺区将进入优势转化期、追赶超越期和优化提升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建邺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0.1478万人、占总人口的18.9%,80周岁以上老年人1.3114万人、占总人口的2.4%,这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保基本、提品质、扩市场、强监管四个方面发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养老院质量提升行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标行动、困难群体养老扶助行动、家庭照护支持行动、智慧养老助力行动,打造一批与建邺城市中心定位相适应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培训一批老年人家庭成员,改造一批困难老年人家庭居住环境,培训一批银发顾问,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和养老社区,引进人工智能养老产品,减轻护理压力,提高服务效能。同时,打造老年人辅具租赁平台、养老服务场景运用平台、养老服务产业平台等养老服务“四大平台”,实施医养康养深入融合工程、养老服务指导监管网络工程、“养老服务+”行业服务工程养老服务“三大工程”,做大做强“邺养天年、到此莫愁”的养老服务品牌,让更多老年人及其子女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秦淮区养老服务是秦淮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主要做好“六个+”,即:“政策+”“服务+”“改革+”“智慧+”“健康+”“产业+”。
我区先后出台了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居家养老中心建设、推进医养融合等文件,在全市率先提出“两无偿一优先”的政策;按照“就近就便、及时响应”原则,搭建“1+N”养老服务体系,在街道层面建立1个以上养老服务综合体,在社区层面建立N个养老服务中心,培育、引进社会组织29家,11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9年,我区将尊老金发放管理权力下放到街道,根据“一次也不要跑”的目标,实现尊老金发放由依申请发放向到龄主动发放转变。2020年按照“三全三智”的模式,我区建成区级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实现养老服务智能派单、养老安全远程监管、养老需求24小时承接,统筹辖区养老服务资源,将各类养老服务送到老人手上。目前,我区实现了卫健和民政配合、医疗和养老行业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组织对接的合作机制,组建医疗联盟。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运营管理中心,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我区积极融入全区“大健康产业”计划,引导养老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养老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领域,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产业集群。
南京市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工作是今年南京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作为南京市唯一的试点单位,秦淮区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
我区成立失能保险试点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单位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制定《秦淮区失能人员照护保险试点工作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推进”的原则,要求各成员单位根据方案的要求,协调解决问题,确保所承担的任务落到实处。
从5月开始,在全区12个街道推进试点工作,根据南京市养老服务评估标准,对全区失能人员情况进行摸底,梳理居家和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人员,共排查出可能符合条件的2150人。我区与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对接,选取福寿康、安康通等在外地参与长期护理险工作的养老服务组织和本地照护经验丰富的悦华、医佳仁等作为照护机构,选取众享、江北一方等承接南京市失能人员评估的组织作为评估机构。秦淮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在签约、培训、评估等时间节点开展试点工作的正面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工作的氛围。截止目前,已接待咨询1048人,受理申请115件,派出评估93件,服务120人。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围绕“一城三区”高淳养老新格局,建设养老服务“四张网”,加速高淳养老事业发展。
“一城三区”是“十四五”期间高淳养老布局的总体规划。“一城”,即以我区打造长三角康养产业集聚区为契机,建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颐养之城。“三区”,即依托高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在慢城、花山等景区打造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标杆区;依托我区构建全域幸福美丽乡村优势,在三条垄田园慢村、慢享大山乡村旅游区等区域,打造田园式居家养老试验区;依托高淳淳朴的风土人情和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打造农村互助养老示范区。
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是指健全区、镇街、村(社区)、自然村(住宅小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深入社区、响应及时、服务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巩固机构养老保障网是围绕环境、设施、安全、运营、服务五个方面,全方位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强化养老安全建设,全面落实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推动养老服务设施逐步配备必要的防疫救灾物资和设施设备,养老服务组织机构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构筑养老服务支撑网是保障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推广智慧养老技术应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我区将加强“5G”、“大数据”在养老服务受理、监管、结算、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对养老服务各个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实现数据资料的过程留痕和追溯可查。
在打造农村养老互助网方面,我局将探索建设“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互助养老”相结合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本村空窼独居、留守老人等提供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助急助困等服务,满足农村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养老情结,实现“原居养老”。
本会是由从事老龄产业的生产、开发、流通、服务以及与老龄产业相关的科研、教学、培训、保险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有关行业的专家自愿组成的全省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南京】 2021年“基层民政大家谈”访谈实录(精选)
如何让老年人在家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真正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美好愿望?南京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创新做法? 南京从20…
- 南京市民卡怎么办理
- 南京市民卡a卡和b卡的区别(南京市民卡)
- 如何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 江宁区民政局来丰考察交流登记场所建设
- 5月1日起南京市民卡全面上线电子
- 中国民生银行扬州分行创新金融服务精准“输血”制造业
- 刚刚!江宁民政局通报:青龙山殡仪馆将于2022年5月底关闭!
- 乐用市民卡 乘车享优惠 活动来啦开通南京市民卡金融功能享多重赠礼
- 这个中秋南京市民可夜游长江
- 郑州社保卡(市民卡)将实现就医出行、待遇补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