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打造“民政特色”的高职院校思政“金课”

  一堂思政理论课,怎样才能成为深受学生喜爱且能铸魂育人的“金课”?近年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在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走出去、请进来”让课堂大起来;融入民政专业特色让课堂新起来……

  思政课只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照本宣科”?当然不是!走进全国高职思政课教学标兵罗珍老师的课堂,简短的慕课视频、侃侃而谈的学生、活泼严肃的课堂氛围让人眼前一亮。

  为了激活学生学习兴趣,长沙民政职院还在全校思政课推广混合式教学改革——“课前在线自学、课堂分享内化、课后拓展深化”,为此,该校以教材为纲,共建设34个微专题,聚焦学生关注热点开发了60个微课视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多人踊跃参与,是湖南高职思政理论课上线的第一门慕课。

  “要让学生成为思政课课堂的主角!”该校王庆国副校长介绍,混合式教学改革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研究性学习成为该校思政课的另一个常态:由学生组成团队,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课前借助微课、慕课开展自主学习,再到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让学生得到成长和“蜕变”: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五届研究性学习展示比赛中,该校学生三次获得一等奖,彭李媛同学团队创作的《蜕变》在2018年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全国大学生 “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该校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因势而进、因时而新,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火起来”。微课、慕课、VR三位一体的思政课共建共享信息化资源库正在建设中,着力建设红色文化专题研修系列微课资源。先后投入40万元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慕课,投入190万元建设《青年成长足迹》VR项目,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实现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作为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 “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重点建设项目。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韶山铜像广场,慕名前来学习考察的人们被这群青年大学生的表演所吸引,他们久久驻足,或拍照摄像,或加入合唱的队伍。近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140余名师生在韶山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思政课主题研修实践,这既是该校举行的“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之一,也是该校致力建设的移动的思政课堂。

  近年以来,该校师生将思政课堂先后搬到十八洞村、湖南党史陈列馆、雷锋纪念馆等地,无论是探索精准扶贫战略的起源和实施,还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主题微宣讲,亦或是探寻志愿服务的真谛,都让学生亲自参与最生动的思政课。

  为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长沙民政职院目前一共建立了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结合高职特色和民政类专业特点,开展志愿服务、职业道德、红色文化和廉洁文化4个专题研修。

  除了“走出去”上课,该校还实施了“请进来”分享的教学方式——邀请一大批道德模范、行业大师、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走上思政理论课大讲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我毕业后在殡仪馆从事遗体整容工作,中途曾考上长沙市雨花区民政局公务员,几年后我又选择回到殡仪馆,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通过我的服务,把遗体变得不再冰冷恐怖,而是令人感到温暖,让家属觉得亲近,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久前,该校殡仪系优秀毕业生丹就担任思政课主讲嘉宾,她的分享唤起了学弟学妹们的职业荣誉感,也传递着一份来自榜样的力量。

  一个在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思政课和专业课如何协调发展?但在长沙民政职院,有这样一种说法:思政课就是专业课、专业课也是思政课。看似玩笑的一种说法,却也体现着该校在“课程思政”上的创新之举:既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也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为此,该校充分突出办学特色,挖掘“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与思想教育“勇于担当”、“奉献社会”价值追求的契合点,面向全校开设《民政与社会工作》公共必修课程,共计36课时2个学分,从人生价值、使命担当、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四个模块将民政专业特色与思想教育工作有机融合,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同时努力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该校思政课的形式不断变化、常上常新。

  为了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目标,早在2013年,该校党委就已下发《关于加强思想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将民政社工理念融入到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以《民政与社会工作》为示范课程、志愿服务实践为活动载体、“大思政”课程育系为主体内容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素养纳入专业课程考核、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情况纳入教师队伍考核,构建思政课与思政工作、党团活动、志愿服务、专业课“四协同”育人机制。

  不管思政课怎么上,衡量课堂效果好不好,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育人成效上。在长沙民政职院,闪动着一个又一个思政“金课”入脑入心的鲜活例子。

  “与别的同龄人不同,我最喜欢看的是《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最关注的是国家大事。”大二学生杨西炜这样说。他带领团队开展新湖南建设主题研究,关心校园里来自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同学,关注如何带领一带一路沿线青年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他还大胆将所思所想和建议措施向省长报告谏言。

  “思政课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奋斗的。”副校长王庆国介绍,当下“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了该校学子的时髦追求。每年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学生报名人数都远超招募数,2018年全校报名人数达到76人,在湖南高校中名列第一。学校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为西部输送了153名扎根西部、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学生。

  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麦可斯认证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职业道德满意度为93%,社会责任感满意度84%。8年来,全校有40名学生参与援疆援藏行动,18名学生参与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行动,519名学生参与精准扶贫任务,涌现了“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冯丹、“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丹等勇担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为何要在一所高职院校让思政课如此“多变”?该校蒋晓明认为,长沙民政职院培育的大批技能人才是要走进民政行业多个岗位的,这个领域除了过硬的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愿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做得长久,才能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思政课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实现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引领。”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是我国特有的形式,具有与西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实施,能够有效匹配东西部优势资源、扩展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东西部发展机会均等化,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抓住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整体性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意识形态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认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