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务云引领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码同屏”便利出行、“反向扫码”服务群众、“来电名片”消除顾虑、线上“云门诊”保障就医、“身份码”助力核酸检测……疫情发生以来,通过城市数字化手段精准助力疫情防控,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盼,已在南京变得越来越常见。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市信息中心成立了十余人的保障专班,7×24小时不间断值守在机房和现场,对南京市政务云进行优化扩容,支撑保障各系统高并发访问需求,确保涉疫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流畅度。
“数据”在“云端”飞速运行,城市“数字底座”不断夯实,南京市新一代政务云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务云是数字时代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务建设的根基,作为中国政务云的第一批实践者,早在2010年,南京就启动了政务云建设,并基于此平台探索智慧政务新模式。
2015年,智慧城市首次被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南京政务云开始大规模建设,并引入国内技术领先的云服务商,搭建全市统一的分布式云计算平台,此后五年间,南京数百项核心政务服务迁移上云。
这朵“云”从诞生那一刻就透出不平凡,一连刷新江苏多项纪录:储存能力最大、集约化程度最高、上云单位最多、信息化项目管理上云程度最高、安全系数最高……
2020年,围绕“新架构、新服务、新模式、新联接、新管理”,南京市新一代政务云启动建设,经过2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具备了提供12000台标准云主机的服务能力,全市110个单位1080个信息系统部署“上云”稳定运行,新建系统实现“应上尽上”,沉淀了南京市各部门近1300T的政务数据。
“我的南京”APP、“南京的我”小程序等民生应用平台;公安“宁搏疫”疫情防控平台、卫健委“核酸检测”系统、交通运输局“宁畅运”平台等疫情防控平台;财政局“非税管理系统”、房产局“不动产登记”、局“大数据运行管理平台”、应急局“181平台”、卫健委“智慧医疗”、水务局“智慧水务”、大数据局“生态眼”、“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综合平台”等一大批南京市重点应用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重点工作背后,都离不开南京政务云作为“数字底座”的“硬核”支撑。
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共享的原则,政务云一方面为全市各部门统一提供计算、存储、安全等服务和运维保障,另一方面以集成应用的方式减少重复开发投入,打通信息化系统之间交互壁垒,推动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南京市政务服务在南京政务云的加持下,已然发生“数字蝶变”,智慧政务正在进入全新成长周期。
“南京政务云的建设一直以数据汇聚和治理为重点工作。”市信息中心副主任杨优认为,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双轮驱动,将使得政务云得到大力推广及应用,“数字蝶变”还在持续发生。
“数字政府”建设,难点在于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碎片化应用”,实现数据的互联开放与共享。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如何打通政务“信息孤岛”,是南京政务云初期建设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据悉,日前南京市对公积金租房提取和酒店入住线下办理两个场景展开网络身份认证试点工作。“没想到现在用手机刷脸就能提取公积金了。”南京市民小林去银行办理租房提取公积金业务时,工作人员指导他用手机登录“我的南京”APP,很快在“公积金业务大厅”找到了“租房提取”应用,申报、认证、验证通过,整个流程不到3分钟,公积金便提取成功了。
看似简约的操作,背后却并不简单。数据在线上“华丽变身”,得益于政务云对个人身份信息查询、户籍信息查询、不动产登记、社保缴纳情况、公积金信息查询等多重数据的整合与利用。按照“云—网—数—安”的构想,南京市新一代政务云旨在建成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打通各级、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支持政务信息共享贯通,如同给政务系统疏通并连接经络,大大释放了效率潜能。
如今,“不见面审批、不见面交易”已成为南京市政务服务的改革名片,在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宁企通”等数字化手段优化了企业服务流程,人社、公安、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跨省通办、全城通办”办件量全省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零跑腿”“零纸张”“零见面”案例表明,“数字南京”建设成效明显。
据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统计,截至目前,南京12个市区级数据链路已全部打通,政务数据真正动了起来。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归集了来自国家发改委、等7个国家部门,省卫健委、民政厅等5个省级部门,公安局、局、人社局等47个市级单位共60家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源共573项,建口、法人、电子证照、公共信用、投资项目、社保和纳税等23个数据共享库,归集数据268亿条,数据累计被调用2.1亿次,实现交换89.88亿条,为各部门提供293项高频数据服务。
政务云确实已经长大了,不仅是机房空间更大,算力更强大,更重要的是,政务云学会了沟通与表达、观察与思考。“2019年前,基于传统云架构,政务云只能提供虚机和存储资源。”市信息中心政务网络和云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天的政务云,在IaaS层之上又增加了Paas、DaaS、SaaS层能力,除虚机和存储资源外,还可提供数据库、容器、微服务、缓存、消息队列、GIS地图工具、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工具等11大类46小类的云服务。”这才是真正的新一代政务云。
对于城市的智慧建设而言,海量的城市数据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如何应用这些数据,对其进行有效分析、挖掘、计算和应用,才是政务云为构建“数字南京”所付出的最大努力。南京政务云不仅提高了便民事项的办事效率,还将和城市的交通、金融、医疗、环保,环环相扣地组成一个更大的生态,而这个生态的完美联动,便是“智慧南京”的未来方向。
迈入“十四五”,从特大城市走向超大城市,南京的城市格局和能级将迎来跃升,实现“关键一跃”。 伴随着滚滚向前的城市化进程,南京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亦日渐丰富,不仅实现了发展方式与治理模式的巨大转变,而且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
拿出手机,打开“南京的我”微信小程序,无论是乘坐公交、展码扫码、查询行程,还是自主查询个人信息、开具居家健康监测证明、上传抗原自测信息、申请购房证明,亦或是关注南京城市实况、预约政务服务,南京市民已经习惯了“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的轻松便捷。
但政务云对“智慧南京”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在提供基础支撑能力的同时,“一网统管”也是“数字底座”的关键应用场景,新一代政务云为南京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开启了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例如基于政务云容器部署的市级视频联网平台,可为各部门归集、共享全市摄像头资源,目前已经接入了南京市十几万路视频信号,为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民宗局、南京电视台等部门单位提供视频共享服务,节约了政府投资,避免了重复建设。视觉AI中枢平台则可实现全市AI算法的共享共用,在比较重要的监控点位,通过智能化手段自动检测,如违章占道经营、识别渣土车上路情况等,以前都需要组织大量人力上路巡查,现在通过自动化的视频监测和算法,即可自动提醒、自动报警,并通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大数据工具平台、视频联网平台、视觉AI中枢平台、区块链服务平台、市级“IPV6+”电子政务外网等等全新服务,既支持了南京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也是新一代政务云正在融入“人工智能”新赛道、开展城市“智能云”建设的体现。
从经济效益上来看,数据已成为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并驾齐驱的生产要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石油能源”,“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计算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新基建的支撑。”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市信息中心主任翁晓泳说。回归城市服务本身,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智慧社会”的概念,是对“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深化和拓展,强调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注重以人为本,普惠美好生活。“综合来看,新型智慧城市要以人工智能筑基,新一代政务云要成为‘城市智能体底座’,培育城市生命体的自适应能力,让城市资源主动去服务每一位南京市民。”翁晓泳补充道。
后疫情时代,城市的管理要求越来越多地趋向敏捷管理、区域协作、精细管理,政务云看似飘在“云端”,但实际上依托政务云的城市数字化建设却距离生活很近,早已润物细无声地环绕在我们左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京城市“智能云”将引领城市生命体走向更智慧、更美好的未来,持续为南京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南京政务云引领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码同屏”便利出行、“反向扫码”服务群众、“来电名片”消除顾虑、线上“云门诊”保障就医、“身份码”助力核酸检测………
- 江西:推动更多民政政务服务“掌上办理”
- 南京市民晾衣滴水引发纠纷竟喊来民警“评理”
- 24小时在线处理群众诉求
- 民政事业更有质量 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 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 南京东屏基层治理有了新解法
- “我的南京”APP绿色出行趣味拼图活动顺利开展
- 南京四个市级政务服务分中心挂牌方便群众办事
- 南京国内新十大感统训练机构排名-南京天佑儿童康复医院
- 遭哄抢还是当备胎?高薪球王C罗下家或许是德甲,拜仁:不了吧
- 卫报:C罗若离队会让曼联受伤,但红魔必须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