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陇原巨变·文化产业篇】创新融合文化兴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陇原巨变·文化产业篇】
创新融合文化兴
绝色敦煌之夜服装走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62.03亿元、78.17亿元、105.78亿元、146.05亿元、163.6亿元……伴着新中国成立70年的风雨历程,甘肃文化产业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在陇原大地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足印;这些或高或低的数据,亦如美妙的音符,在陇原大地奏响了一曲曲激昂向上的奋进曲。
从萌芽起步到实现零的突破,从全速发展到逆势增长、拐点换挡、弯道超车,一串串数字,亦如同刻在树干上的一圈圈“年轮”,记载着陇原文化产业从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渐至为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1 足迹,见证文化产业成长史
翻翻近几年的文化产业总结报告,甘肃文化产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轨迹依然清晰可见。
从2006年至2017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年增加值从30.74亿元增长到163.6亿元,翻了两番多,第一次翻番用了5年,第二次翻番用了4年。
尤其2011年,是个重要节点。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2.03亿元,相比2006年的30.74亿元,实现翻番;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9.11%。此后,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柳暗花明”。
2012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呈超常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78.17亿元,增速达26%。
2013年,在甘肃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甘肃省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持续、快速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百亿元,达105.78亿元,增速达35.32%。
2014年至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再从115.01亿元增长到124.24亿元,再到2016年的146.05亿元、2017年的163.6亿元,年均增速即使放缓,亦达11.58%。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指标。
从2006年到2017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从1.35%上升至2.13%,虽增速缓慢,甚或偶有下降,但整体趋势依然攀升向上,不仅逐渐缩小着与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差距,也毫无疑问昭示着在寻求经济转型新动力的关键时刻,我省文化产业正以矫健的步伐向当地经济支柱性产业昂首迈进。
2 政策,资源变产业的助推器
甘肃,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老百姓并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是守着连绵的“宝藏”长期过着穷日子。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文化大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会一节”等为载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宣传文化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各地各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有效措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扶持。
发展文化产业,资金是关键,更是绕不开的“瓶颈”。
2013年6月25日,为解决产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差等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长期难以突破的重要瓶颈,省委省政府组建成立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为陇原文化产业发展“造血”。
但庞大的文化产业,依然难以自给自足。我省大胆创新,与社会资本共舞,搅活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借助深圳文博会、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等展会平台,通过大招商、大项目,广拓文化产业的“输血”之路,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发展后劲。
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甘肃从过去的改革开放后方置身于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造就“到甘肃投资文化,无疑是在文化‘门户’上投资”的佳话。
资源充沛、政府重视、政策利好、资金活泛……多轮驱动,多方使力,甘肃将得天独厚、多彩充沛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不竭源泉,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黄金期,以逆势上扬、后发赶超的劲头成就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