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商圈今年已查处酒驾400余起 拖移僵尸车160余辆
李沧大队李村中队地处李沧区商业中心地带,辖区有山东省最大的商圈——李村商圈,日均人流量150万余人次、日均车流量40万余辆次。中队现有民警19人、辅警39人。近年来,在支队、大队的正确领导下,精准把握队伍的岗位特点、工作特质、队伍特色,以提升素质、规范履职为目标,不断摸索、创新队伍管理模式,在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凝聚警心、激发活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李村中队组织各类路查活动1700余次,出动警7000余人次,处理各类违法13000余起,查处醉驾酒驾400余起、暂扣摩托车400余辆,清理地桩地锁100余处,拖移“僵尸车”160余辆。
近年来,李沧大队李村中队紧抓队伍素质提升、制度管理创新等有效机制。先后依照相关管理规定制定了民警“传、帮、带”计划和1+N网格化的包保责任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队伍建设方面上级传达的管理机制一对一的原版精准落实到位,中队对每个人的工作以工作数据统计为基准,实时监督自己中队队伍工作落实情况,中队通过视频巡检,加速突发事件处置力度当前路面警力部署,确保及时解决路面乱象,确保第一时间将违法现象和道路拥堵问题遏制在萌芽里。“社会有大数据,我们有小数据。”李沧中队王勇军中队长介绍说,“通过与公交集团、地铁集团的共建,汇总12345民生平台、微博平台、高德地图等天气预报数据,我们提前获取车流量和人流量数据,并通过每日早会通报,统筹布局安排岗位,满负荷运作把中队警尽力用在主要的道路执勤上,每天下班前,对各岗位处理违法进行统计,为第二天工作开展提供数据。同时对在每名上班人员执法记录仪进行回放巡检,巡查路面时长和执勤规范,确保监路机制首先到位。”同时,中队还通过“中队领导-民警-辅警”的网格化方式将情况复杂的辖区由一个面细化为一条条线,以领导部署,民警监督,辅警实施的形式处理辖区道路的突发情况,充分压实了责任,杜绝了每个人向后退一步形成空白的问题。
中队领导通过观察日常工作表现,细化再分配中队各类工作岗位,因人而用安排在各类岗位。对表达能力强的安排在热点岗、对法制概念高的办事效率好的安排在车宣管理岗上。对不良现象严格整改,形成正能量占多数,消除负能量障碍,主要采用业务考核,优选岗位分配予以激励。有针对性的锻炼培养岗位突出人物,从而提升想法素质。以民警一带一、一带二形式提高整体素质,解决懒散、低效、办事推诿的问题。使中队不会发生路面交通管不了、工作任务完不成的现象。中队领导团结一致打下坚实基础,在两年的时间里,通过上合峰会等多次重大活动安保任务,抓好、用好有能力的辅警当,从而带动其他辅警的业务提升。使队伍里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另外,通过每天早点名会,每周一次辅警会议、每月一次中队大会、每季度一次总结会议,全力让中队每位警员都能够每周一调整、每月一变化、每季度一蜕变。2019年6月李村中队率先开始进行队伍档案建设,通过两个月的加班加点,中队建档工作初见成效,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同时在大队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一个路口的文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在李沧区一些路口,诸如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逆行、机动车强行变道加塞等不文明现象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不文明现象,李村中队在商圈日均车流量6万余辆次、人流量20万余人次的京口路与书院路路口设立“五星电器岗”示范岗位。以高标准的规范指挥动作进行指挥,主岗在路中指挥时配合信号灯的引流和疏导,解决了复杂和瓶颈路口的通行提升问题。及时人工管控违法行为,改善路口通行文明行为,同时能及时向弱势人群提供暖心帮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实施勤务见效机制是李村中队全面工作的重要之重,加大路面管控力度,对李村老城区化、大型商场多、分布乱、节假日车流量大、人流量多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布防勤务中队每天一排岗一周一排班,通过采取延长易堵点民警的执勤时间,提前疏堵解决堵点延时造成大面积堵车问题,将交通堵点解决在萌芽之中。确保李村城区交通不出现严重拥堵。充分与辖区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党支部共建,遇重大病情时120救护车第一时间与中队人员联系,中队全力保障救护车辆和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同时,加大警力全年保障院前狭窄道路通畅,为周边道路环境尽心尽力。与李村街道、浮山路街道等社区进行工作交流,与社区共同解决社区道路、车辆、人员的管理。协助街道开拓楼与楼之间的空地拓展了一批停车泊位缓解中心商圈停车难问题。与学校周边商铺协同加强联动,做好校门前交通安全工作。与、路政、检察机关、社区、单位联合执法,治理辖区突发问题,形成社会参与道路文明管理,扩大声势,形成特效。中队还每周充分利用进社区、进单位的时机,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意识的宣教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交通,人人有责”的文明意识。深化宣传,以点带全,积极完善中队辖区交管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