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资讯  新闻

1个鸡蛋撬动10块钱办不到的事——南京以购买服务推动垃圾分类

  熟练地将餐厨垃圾过秤,在读卡器上刷响1张绿色的积分卡。服务员在iPad里录入垃圾的重量,记1个积分。打开袋子,把餐厨垃圾倒进1个绿色的桶里,又顺手把装垃圾的塑料袋扔进旁边1个的桶里。

  25日上午8时许,记者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尧化门街道上城风景北苑小区遇到正在倒垃圾的李大妈。

  服务人员按点来称重计分,老街坊们赶着点来倒垃圾,几年下来已经成了习惯。记者发现,不到1个小时,已经有169户居民来送垃圾。

  “都难做好的事情,一家企业能做好?”3年前,南京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垃圾分类。在最早“吃螃蟹”的栖霞区尧化门街道,科科长翟智林和许多人一样,脑子里充满了类似的问号。

  尧化门街道从2011年底开始搞垃圾分类,由赠送垃圾袋,并聘请督导员监督居民进行分类。虽有一定,但问题也不少:居民领走垃圾袋装了其他东西,督导员因此常与居民发生口角。几年下来,分类效果并不理想。

  破解垃圾围城,分类势在必行。直接推动不行,南京尝试换个办法。2014年,南京市部门把“垃圾大王”朱星龙和他的志达公司请进小区,用商业化手段引导居民开展分类。

  当时心存疑虑的翟智林算了笔账:原来靠推动,1000户家庭需要配备14名督导员,发放垃圾袋、更换垃圾桶、给督导员工资,1年下来要花约60万元。现在,企业进小区,不发垃圾袋,只用两名服务员、一半不到的年费用,就要解决1000户居民垃圾混放的问题。真的能做到吗?

  新模式试点开展近3年,记者近期走进尧化门街道部分小区,发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在提升。

  在尧建新村小区,谢大爷把分袋装好的酱油瓶、废和电池交给服务人员,称重后换成积分。一旁的兑换摊位上,菜筐里的茄子很新鲜。“1个蓝积分抵1毛钱,10个蓝积分可以换1斤胡萝卜,这里的菜普遍比外面的便宜一两毛。”服务人员说。

  “现在,不仅小区里的垃圾分开了,小区外的废品回收站也不见了。”翟智林心悦诚服,成了“义务员”:原来每月要给每户居民发放10块钱的袋子,现在3个绿积分兑换1个价值6毛钱的鸡蛋,就能让居民养成开袋倾倒的习惯。

  1个鸡蛋怎么就能撬动10块钱办不到的事?志达公司总经理朱星龙认为,关键在“服务”二字。公司以服务者的角色进入小区,风雨无阻按时开展积分和兑换活动,用服务品牌换市场空间。不同的垃圾设置不同的积分励,则是有效的杠杆。比如,对没有回收价值但投放频率高的餐厨垃圾,开袋投放也设置积分励,就是借此培养居民分类的习惯。

  目前,志达公司的服务已经覆盖南京市227个小区,19万余户居民,其中参与分类的居民比例达28%,积分可兑换的产品达50多种。公司还承担建设了南京市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试点小区每天各个时点各类垃圾的投放量一目了然。

  南京市局环卫处有关负责人说,在初步培养投放习惯的基础上,南京市希望通过企业服务,引导居民进行更加精细的垃圾分类。目前全市已有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52个,覆盖居民26万多户,今年还将新增示范小区200个、居民垃圾分类电子账户5万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