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寺章丘市普集镇万山村
□翟伯成
明清两朝,对章丘佛教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数摩诃峰上碧云寺的住持性喜老。性喜本为临淄火僧,因慕章丘山川之秀,便来章丘佛法。相传,他意欲常住,谁知好地方多已被人建寺,只好怏怏而返。当他行至大院村北大截岭时,心中不舍,回首仰望,忽见摩诃峰顶“有金色巨手相招”(见康熙三十年《章丘县志》),性喜大喜,一步一叩登峰,至山顶,则一片瓦砾,他便四方募化,苦心经营,创修了碧云寺。从明朝天顺四年(1460),到明正德三年(1708),持续修了四十八年。其门人遍及山东各地,开创了明清佛教临济五百年之基业。
此支发展到康熙五十年,摩诃峰二十位下山,四处纷纷建寺或任其他寺住持,其中照祥了今相公庄镇孟坡峪北朝阳寺。照祥名气很大,曾受到康熙的,并受赐金匾御书(此文物在期间被毁)。照祥又收了十二个,后来因为争方丈起了矛盾,除普兴继续留寺住持外,其余十一位都离寺而去,或重建或继承新。
1938年3月4日,马耀南、赵明新率领的山东人民抗日救第五军千余人进驻万山、三山峪一带,司令部就设在寺,并在此了章丘人民抗日救司令李曼村及宋乐生。他们在此运筹帷幄,谋划共同抗日,从而使寺具有了红色纪念的意义。
寺匾额。
其中:普旺住持龙华庄三会寺;普觉住持博平石;住持万山寺;普通住持三山峪石峪寺;普明住持王家庄会龙寺(解放后修杏林水库,寺址被淹没);普忍住持侯家庄盘泉寺;普法住持十九郎玉泉寺;普悲住持杨官庄龙泉寺;普圆住持祖营坞石驼寺;普慧住持佛塔头佛塔寺;普能住持大院洪福寺。此次分被称为临济“小分龙”,从此,佛教临济一脉门人遍布章丘周围。
寺为临济一脉,历史悠久
在住持万山寺之前,明中期,万山村原来有道观、尼庵,后相继毁圮。数年后,村中善人李有南、李有舟兄弟发起。相传,建成后,围绕僧、尼、道三家谁来主持,村内李、万两族意见相左,竟至对簿公堂。知县何曰:“两条大走中间,一片僧住持”,并为寺题名曰“寺”。元年,寺进行了一次大修,捐资者东到临淄、西到济南,涉及430余村。24年(1936),因、厥门多次漏雨,万山村民曾捐资。
章丘普集镇万山村西北,玉泉山之东,绵延秀岭环抱一谷地,其岭险峻,幽静肃穆;其谷林木寂密,泉水潺潺。谷口又隐隐起一秀美小丘,小丘上古柏静寂,正好将谷地于之外,寺就建于其中。
追溯历史,“”为佛家对的美称。万山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时期章丘有名的。有一说法始建于嘉靖五年(1526)孟春,有待考证。明清时期,章丘佛教兴盛,持续了五百余年,其间高僧辈出,佛教星罗棋布,遍布于章丘各地,占尽了章丘的名山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