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警惕!新型网络游戏来袭全国多地频发
3月7日晚上6点多,海宁市公安局许巷派出所来了一名小女孩。小女孩姓朱,今年16岁,是在校初中生,她在家长陪同下来报案。
据小朱讲述:3月6日中午,自己趁网课间隙,在家中玩游戏时,有陌生人加自己好友。对方问她要不要卖游戏帐号,100元一个。
之后,对方让小朱登录一个网站,在那里交易。小朱打开网站后,按照流程注册账号,根据提示把自己的游戏账号卖了。
客服先是称,小朱在注册的时候没有交1块钱激活,现在需要交400元钱才能激活。得知小朱手上只有195元,客服让她先转到指定银行账号。
小朱照做了,但钱还是无法提现,客服又说要继续转钱激活。小朱被说得云里雾里,向同学借了1000多元,通过微信转账的形式,向对方转账了1200余元。
海宁市长安镇的小廖今年15岁,是一名在校初中生。2月7日8点多,小廖在上网课时,在某平台上看到一个寻找游戏代练员的帖子,有些心动。他之前听人说过,帮人代练游戏可以赚钱。
之后,小廖添加一昵称为“兮仪”的QQ号,“兮仪”询问了小廖关于游戏方面的信息,并向小廖索要人民币148元保证金。小廖同意了,并通过发红包的方式支付,接着“兮仪”以小廖账号等级太低为由,让小廖缴纳50元的升级费,小廖也同意了。
之后要钱的名义有很多,148元“效率金”、200元“会员激活费”……小廖都以发红包方式给了对方,到了最后,“兮仪”直接把小廖删除了。
3月10日上午,她在某网络平台看游戏视频时,有个陌生人加她为好友。之后,对方问小张要不要买游戏皮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小张把价格从300元还到了150元,然后就通过支付宝转了150元给对方。
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13日,两个多月的时间,温州鹿城警方受理通讯网络案件460起,其中涉及中小学生(7岁—16岁)有53起,占总受案的11.52%,受损金额21.67万元。其中受骗年龄最小的为11岁,受损金额最大的达5.5万元。
经鹿城区反诈中心研判分析,中小学生被骗案件中占比较高的类型分别为以红包、转账及充值返利类占46.94%,网络购物(包括游戏账户交易)类占34.69%,冒充熟人类占16.33%。受骗资金部分来源于学生春节得到的压岁钱,还有部分是通过家长手机完成支付。
福建晋江的黄同学,上网课间隙在某群里看到“10倍返利”的广告,称支付一定金额便可获得数倍收益,引诱学生扫码支付,随后又称需要充值满一定金额才可返现,诱导学生多次付款,黄同学用父亲的手机扫码支付10次,共被骗164500元。
广东惠州的橙橙同学,上网课时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后,加入某网红生日福利群,被刷单兼职广告吸引。橙橙第一单赚钱后,投入更高,随后四单共计被骗19万元。
湖南长沙的浩浩同学,在家上网课期间觉得无聊,偷偷用手机看直播,跟主播互动后很兴奋,给主播充值打赏7万元。
1.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把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软件、APP全部卸载。
2.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教育,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4.要教育孩子,多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及时报案,千万不要隐藏在心里。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