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坛(二)|新时代 新影视:中国影视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教授以《数字人文:一种新学术生产方式的启示》为题,从技术哲学背景出发,回顾了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数字人文研究的主要特点(即为在数字人文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先在前提;数字人文体现出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特点;数字人文呼唤一种全新项目研究和课题研究模式;数字人文既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新型学科领域,同时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拓展和思维方式改变。)孟教授还指出目前中国数字人文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科学性、合理性的不断质疑;数字化与人文性在本质上所存在的矛盾。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研究员就《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问题》一题做主题发言。饶曙光教授从国庆档电影市场谈起,以“规范市场”、“提升质量”、“融合发展”为关键词分析了当下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通过不断规范让市场更加公平、透明、高效,通过提升电影创意生产能力、版权保护能力,有效提升中国电影质量,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渠道、技术等优势来实现中国电影的结构性调整,推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从而实现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跨越。
2018年11月17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主题论坛第一场如期展开,5位来自业界与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的发展现状、责任与使命等问题,从不同的专业领域、层面做出了精彩的发言。学会公众号特将嘉宾的现场发言整理成文字概要,以飨读者。(所有文字概要均为现场记录,如有遗漏请见谅,嘉宾发言的全文将会陆续在本公众号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本次主题论坛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主持。
中国文联、二级研究院、著名文艺评论家郭运德先生以《文艺走过40年》为题对新时期文艺40年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了新时期文艺的五个突出特点:1、思想解放、更新观念,文艺探索创新呈一路风景;2、代际分明、各显神通,四代人同台竞技堪称奇观;3、尊重规律、回归本题,人的再发现成普遍追求;4、呼应时代、贴近大众,现象级作品雕铸时代丰碑;5、打通古今、融汇中西,中国文艺与世界同频共振。并认为中国文艺40年的发展能为我们带了许多启示:1、文艺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而独立生存,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深刻的生命发现,创作就不可能有深刻动人的力量。但如何以长远历史的眼光真实表达时代,是文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对于某些标新立异的作品和创作现象要耐心观察思考,不宜匆忙下结论;3、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我们在提倡大胆突破时,一是不能忽视传统的制约,二是面对可能的创新失误,社会要给予足够包容;4、无论是创作生产还是文化管理,都必须尊重艺术规律,违背文艺规律的行为都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创作者的心灵自由、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人性深度的开掘和艺术形象的形神统一永远是优秀作品成功的标志,谁也逃不过规律的铁门槛。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名誉副会长、著名电影评论家、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做的《互鉴与共荣:推动大湾区电影绽放新时代丰采》认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改革开放文艺发展的时代进程,黄教授回顾了学会1983年暑期班的难忘记忆,并展示了学会创办初期的珍贵文献。他认为粤港澳作为一个现代型经济发展的大湾区,它所拥有的地域性优势是人所共见的。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其二,中华文化之根脉与三地不同的社会环境及其电影产业生态;其三、我们要不负时代召唤,为中国电影产业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最后,黄教授呼吁在当今文化领域里,怎样克服高技术(High Tech)与高情感(High Touch)不相平衡的问题,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与前瞻性的课题,他还强调地呼吁道:“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而要做到这种平衡,真的是很不容易。我们需要葆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坚守我们文化的初心,向世界优秀的文化、优秀的电影借鉴与学习,“和而不同”、存同求异,沿着世界现代性文化和审美的多样性拓展而锐意创新。由此而促成“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与和谐,拍出更多不负于时代的好作品,以赢得世界更多观众的喜爱。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研究员以《“中国学派”与影视学科建设》为题思考了中国影视学科的建设问题,并从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分别是1、“中国学派”:知识视野和方法;2、影视学科面临的挑战:回到历史、科研为先、关注基本命题;3、影视学科的建构“元类型”“影视共同体建设”不同学派和“学派群集群”影视学科的重启。他认为中国影视从动画电影开始,风格鲜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称为“中国学派”,“中国风格”。而从影视学科建设意义上来谈,我们需要厘清何为学派?何又为中国学派?丁教授认为中国学派的内涵主要有遵循艺术规律,恪守学术品格,将尊重中华文化担当为新使命,关注国家发展,策应时代诉求。中国学派包括了科学人文时代的要求,从普遍预设的意义上说,它包括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最后,他认为影视学科建设要始终保持着一个敞开的姿态。要有抱负,但是不追求短频快,而是要始终做有韧性的坚持,这也是我们的主题新时代新影视,中国影视的责任和使命。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原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先生的演讲题目为《关于移动传播催生竖屏内容新形式新趋势的思考》,对移动传播的概念与兴起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移动传播的三大新趋势,即融媒传播的互动化趋势、智能传播的个性化趋势、视频传播的竖屏化趋势,总结了移动传播的五大特征:视频化的直观特征、互动化的社交特征、个性化的分众特征、智能化的科技特征、竖屏化的形式特征。欧阳教授通过优酷竖屏资讯平台、抖音、百万英雄、淘宝《一千零一夜》、小红书、抖音广告创意大赛等案例分析了竖屏视频在资讯、社交、综艺、电商、广告领域的运用。他认为抖音的诞生与竖屏内容产品的成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1、未来的媒体传播是属于大众的;2、从业人员要密切关注移动设备的更新升级;3、竖屏内容未来的重点是互动与社交;4、内容的题材和模式一定要适配移动传播形态;5、持续创造新鲜感;6、高度重视移动传播新型人才的培养。
广东卫视总监、高级编辑,广东卫视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余得通先生做的《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IP化产业化运营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卫视为例,从实践的角度来谈媒体融合问题,并通过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1、媒体融合进程加快;2、目前媒体竞争的态势;3、电视媒体的出路。他认为传统电视面临冲击,但新媒体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环境如此严峻,我们的出路就是IP化、产业化的运作。余先生以《老广的味道》《秘境神草》《国乐大典》《流淌的歌声》《木偶总动员》为例,分享了广东卫视在电视节目IP化产业化运营的创新举措。如《老广味道》电视+电商的成功案例等。他认为虽然广东卫视目前的产业化实践探索,仅处于起步的阶段,效果还不明显,但他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将来他们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期待业界和学界能一直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主题论坛(二)|新时代 新影视:中国影视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教授以《数字人文:一种新学术生产方式的启示》为题,从技术哲学背景出发,回顾了数…
- 七种风格成就最多元电影春节档 影片类型不同各具胜场
- 易搜影视官方_易搜影视大全app官方最新版免费安装(暂未上线-嗨客手机下载站
- 年轻人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 为了薅免费视频会员这届年轻人好拼……
- 电影《中国乒乓》热映展现澎湃岁月 2023年国乒已然开启新征程
- 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发表一个理论结果类最可怕理论至今无解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心理学效应——蘑菇效应
- 互联网免费时代 中国十大免费电影网站
- 英国研究人员探清迷幻蘑菇导致幻觉原因
- 每日一部好电影推荐欧美动作 惊悚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