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影视

从书本到影视 外语教育在新时代的新探索

  11月中旬,首届全国日语专业配音大赛在合肥举行,共有来自全国90多所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报名参加初赛,初赛参赛作品数量达532个。经过层层选拔,共有新闻配音13人,影视配音17组来到了决赛的现场。

  周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本次他参加的是新闻配音组的比赛。凭借着过硬的语言功底、标准的发音和稳定的现场发挥,周戈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三等奖。

  比获奖更高兴的是日语能力的提升。“我刚学日语时听力很差,所以我就通过看新闻、听新闻的方式来做听力和跟读练习,这对我的帮助很大,真正地提高了我的表达能力和发音能力。”周戈说。

  像周戈一样,通过新闻、电视剧、动漫等影视节目来学习外语的学生不在少数,而这些影视节目也逐渐成为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次配音大赛应运而生。“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外语教育和学习已经从过去只能利用书本发展到现在可以利用大量影像资料的时代。”教育部外指委日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邱鸣教授说。

  “在改革开放前,外语专业主要集中在外语院校中,学习外语的人是非常少的。到改革开放之后,外语专业有一个井喷式的发展。不仅仅是外语院校,各个综合院校、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许多外语专业。比如说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在全国已经达到1000所左右,开设日语专业的院校也超过了500所。”邱鸣告诉《北京周报》记者。

  在外语专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外语教育在语种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一度掀起“俄语热”,教授的语种主要是俄语和英语。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一些亚非欧国家的语言,在1966年全国开设有41个外语语种。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我国外语教育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据统计,仅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的外语语种数量现已超过100种,基本开齐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用语。“外语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语种的增加显示出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局限于外事外交,而是包含了从外交到文化、贸易、民间交流、体育等方方面面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格局。”邱鸣说。

  从单纯就书本内容进行教学,到利用磁带进行听力、口语练习,再到利用影视教学及在线教育不断铺开,外语教育的教学的方式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加强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兴趣。“现在的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通过利用网络影视资源等方式,学生课下自己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异夫教授告诉《北京周报》记者。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国的外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在推动音视频教育、创新教学手段的同时,外语教育也在积极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新路径。

  邱鸣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今后外语教育的重要挑战。“可以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同时再学习一个其他的专业,如外语+经济贸易、外语+国际关系,这样的专业设置可以助力学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邱鸣说。

  而周异夫认为,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共识持续扩大,外语教育应该以培养能够促进深层次相互理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人才为重要目标。“对外国的一些情况,特别是文化等深层次的方面我们的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外语教育,进一步加深对外国的了解。”周异夫说,“另一方面,外国对中国的情况了解也是比较片面的。需要通过外语教育培养出相应的人才,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人真正地了解中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