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称世界之王,而世人却叫他电影之神
那么今天,小十君就来聊聊这位当今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在这过去的8年间,曾经缔造过多次票房神话的卡梅隆几乎从好莱坞消失。
影迷们瞪大了眼睛盼着《阿凡达2》再创辉煌,可是希望变成了失望,再到漫漫淡忘……
多年过去,早已变成“狼来了”的故事,就像迈克尔·贝宣布不再拍《变形金刚》一样,《阿凡达2》的定档消息也成了打脸多次的玩笑。
在影迷心目中,《阿凡达》续集渐渐地沦为了有生之年系列……
好在这次,卡神再也不敢溜粉了,开拍不久就爆出了工作照。
在普通观众的印象里,卡梅隆有许多牛叉闪闪的标签,票房之王、技术之王……
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与“电影之王”斯皮尔伯格齐名的——电影之神!
这也是国内影迷对他的爱称“卡神”的由来。
那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卡神的电影人生吧。
入行:从卡车司机到电影导演
卡梅隆成名于好莱坞,因而直到现在,许多人都以为他是美国人,而事实上,他是加拿大人。
卡梅隆的父亲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名画家兼护士,并且曾在加拿大女子陆军服军役(母亲自由独立、强大的形象是卡梅隆电影里强悍女主角的最初灵感)。
受父母的影响,卡梅隆从小就对科学与艺术很感兴趣。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整个童年都扑在科幻小说和漫画上,曾几何时,《蜘蛛侠》漫画也是他的最爱。
学生时代的卡梅隆是一个天才式的学霸,他长于理工科,因多次跳级,他成了班上个子最小的男生,也因此常常遭受欺负。
他的理想职业必须要兼具科学与艺术,这在传统行业里几乎难觅其踪。
每一个电影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偶像,一个他们在电影之路上的启蒙老师。
对于卡梅隆而言,这个人则是库布里克。
1968年,14岁的卡梅隆看完《2001太空漫游》后深受震撼,尤其是那组将近10分钟、炫目到致幻的奇观镜头。
说来好笑,这个阶段,库布里克让卡梅隆着迷的是电影技术而不是电影本身。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个类似于布景师、特效师这样偏重于技术层面的电影工作。
而真正启发卡梅隆下定决心自己拍电影的人物,是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这部太空歌剧式的科幻电影取得了空前成功。
卡梅隆深受鼓舞,有了拍摄自己的卖座大片的念头。
彼时,对于电影,这个23岁的毛头小子还是个门外汉,他甚至同时干着卡车司机、清洁工、加油员等几份蓝领工作,但是他却掌握了好莱坞少有人知的电影技术手法。
随后,他写出了一个探索性的科幻剧本《外星起源》,并从一群牙医朋友那儿忽悠来三万美元的投资。
当然,由于经费不足,卡梅隆只能把他脑海中的科幻巨制拍成了12分钟的短片。
这个短片成了他入门电影行业的敲门砖。
他把短片拿给B级片公司新世界影业的老板罗杰·科尔曼看,科尔曼对短片特效的道具模型和灯光布景很是赞赏,然后卡梅隆就成了该公司的模型师。
科尔曼也是理工科出身,他用人不拘小节,喜好招揽有才华有热情的年轻人(他的低成本制作是许多好莱坞大人物的起点,包括科波拉、斯科塞斯、朗·霍华德、杰克·尼克尔森等人)。
由于对模型设计很熟练,鬼点子又多,卡梅隆很快就从模型师做到了艺术总监。
不久之后,他就得到了执导筒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却成为他电影生涯的最大耻辱。
导演:低开高走
迄今为止,卡梅隆的电影作品不多,只有8部电影长片。
《终结者》两部、《异形2》《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都是大家最熟悉的大作。
而《深渊》和另外一部作品,则少有人知。
《食人鱼2》|难忘的噩梦
在豆瓣搜索一下就知道,卡梅隆的处女作是1981年的《食人鱼2:繁殖》。
卡神之殇:
看完这部恐怖片,让人大跌眼镜。以至于影片条目下充斥着这样的短评:
其实,上面这些朋友都冤枉了他们心中的卡神。
卡梅隆的名字出现在导演一栏,完全是被那个无良的意大利人OvidioG.Assonitis(见上面豆瓣贴图)给坑骗了。
Ovidio是一个没啥才华、充满低俗恶趣味的意大利导演。
请看Ovidio的电影画风:
华纳方面知道他的水(尿)平(性),坚决不让他当导演。可这不妨碍他的导演梦,他打着制片人的幌子,找枪手拍电影。
他招募新人导演,拍了没几天就以水平太次为由把新人踢走,然后自己上马当导演。
也就是说,他需要的只是某个怀揣电影梦的菜鸟的名字出现在电影片头,从而在华纳的审查上蒙混过关。
用土话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卡梅隆只是他手下的又一个受害者罢了——卡梅隆高兴地飞到意大利片场,拍了五天,做了五天的导演,就被开除了。
不过,最终Ovidio又改了回去,卡梅隆无奈,作为新人的他可没钱跟Ovidio打官司。
也因此,卡梅隆一直都不承认《食人鱼2:繁殖》是他的作品。
导演生涯出师不利,对卡梅隆打击不小,不光是署名的问题,还有Ovidio开他的理由是“水平不行”。
挫败的同时,卡梅隆意识到一个问题:要想拍出好作品,自己必须全权掌控。
《终结者》|真正的开端之作
在意大利那次不愉快的经历,并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高烧期间,他在几个难熬的夜晚反复做着同样的噩梦——一具合金人形残躯如凤凰涅槃一般从爆炸的火光中浮现,拖着身子向他走来……
他从梦中惊醒,立马在信纸上勾画出这个笼罩着死亡气息的形象,脑海里开始展开一系列情节。
我想你们已经猜到了,这不正是《终结者》里骷髅式的T-800机器人吗?
到了1983年,卡梅隆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幸福来得太突然,三个大项目同时朝自己砸来。但同时,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终结者》《异形2》和《第一滴血2》的三个剧本。
为此,他制定了严密的计划:预估电影的时长,算出剧本的长度(多少页),除以他每天睡觉(两小时)之外的小时数,就得到了他每个小时必须要写出多少页内容的工作量。
他晚上写剧本,白天则要准备《终结者》拍摄的前期工作。虽然,他像机器一样不停运转,但最终还是没能完成任务。
《终结者》是他自己的项目,且开拍在即,当然得优先考虑;《第一滴血2》基本完成,但史泰龙不太满意,他还要自己再修改;而《异形2》只写了90页的故事。
影片以区区600万的成本换来了接近8000万的票房收入。卡梅隆一炮打响,成了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年轻导演。
《异形2》|片场暴君
由于福克斯高层对《异形2》前90页的故事非常满意,加上《终结者》的成功,他们放心地把《异形2》的导筒交到了卡梅隆的手上。
卡梅隆同样非常推崇雷德利·斯科特开创的科幻恐怖片《异形》,因此,执导本片的续集于他而言,就像继承偶像的遗产,是一个重大的使命。
他明白,在制造让人头皮发麻的恐怖气氛方面,没人能赶得上老雷。
为了不辱使命,也为了不让自己沦为一个失败的模仿者,他改换思路,把《异形2》变成了卡梅隆式的科幻战争片。
制造惊险刺激的大场面娱乐观众,则是他的拿手好戏。
影片的拍摄工作在英国松林制片厂(007电影的长期拍摄基地)进行。在松林制片厂,卡梅隆不得不和英国人打交道,他们占到整个剧组的一大半。
而卡梅隆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与英国人懒散的工作习惯格格不入,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矛盾,片场火药味儿十足。
卡梅隆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英国人雷打不动的“茶歇”,不管工作有多忙,他们总是准时准点儿地放下工作,悠闲地去吃下午茶(大概两个多小时)。
英国工作人员并不关心电影进展如何、质量怎么样,他们也没有看过《终结者》,只以为卡梅隆是美国来的毛头小子、自大狂。
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是靠着一个信念:有一天我终会走出松林的大门再也不回来,而你们这群可怜的混蛋仍然得待在这儿。
几个月的相处并没有让卡梅隆和英国员工建立交情,好在最终的成果聊以抚慰人心。
《异形2》是续集中唯一保持了与前作同样的高口碑,并且还是整个四部曲里北美票房最高的。
不过,从这部电影开始,卡梅隆片场独裁者的坏名声也传开了。
《深渊》伊始|技术狂人与特效革命
提到卡梅隆,就不能不说他对电影技术的革命性贡献。
卡梅隆的电影事业正是从模型师起步的,而他向来对电影特效有着执着狂热的追求。
这在《深渊》《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上都有完美体现。
《深渊》&《终结者2》
1989年的《深渊》是一部深海冒险式的科幻惊悚片,主人公们乘着潜艇去搜救失联的美国海军核潜艇。
主角巴德等人在海底遇到了高阶文明的外星人,从一开始的恐慌,到后来意识到这些外星人并没有恶意。
但是同行的海军中尉科菲认定外星人是核潜艇全军覆没的罪魁祸首(起初,他怪罪俄国人),因此,他发疯似地试图用核弹攻击外星人。
在外星人的眼里,人类不过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而已。最终巴德的搏命相救,让外星人回心转意,避免了一场浩劫。
《深渊》里还有致敬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一段镜头:
《终结者2:审判日》大家都很熟悉了,作为《终结者》系列的巅峰之作,早已成为科幻经典,并且去年还以3D版本在世界各地重映。
《终结者2》在技术上最大的突破,就是全程CG制作的第二代终结者——杀不死的液态金属人T-1000。
好莱坞普遍承认《深渊》里的水柱和《终结者2》里的T-1000是电影特效史上的两个里程碑。
业内人士赞扬称,卡梅隆把电影技术提前带进了21世纪。
《终结者2》还在很多方面打破了好莱坞的记录。
它是第一部制作成本超过一亿美元的电影,由此,卡梅隆在“片场暴君”之后收获了第二个“美名”——最会花钱的导演。
《终结者2》收获了5.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是第一部的6倍多,至今保持着续集票房增幅最高的记录。
但于我而言,《终结者2》还有一个惊艳的突破——反派洗白做主角。
这个玩法够绝够高端,被后来的许多电影所模仿。
《终结者2》最大的遗产落在了CG领域,整个电脑成像技术的大潮由此拉开序幕。
卡梅隆把特效行业推到最前沿,《终结者2》催生了第一版Photoshop(PS)的诞生。此时,视觉特效行业来到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开始从光学构图转向数码特效。
从92年到93年,卡梅隆先后成立了两家公司,一个是光风暴制片公司(取自《终结者》里施瓦辛格裸体穿越时的光影效果),另一个就是数字领域特效公司。
92年末,在数字领域成立前夕,卡梅隆写了一份13页的“数字宣言”,这是电影特效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文件。
在宣言里,卡梅隆提出了“表演捕捉”的技术概念,这也就是如今运用成熟的动作捕捉技术。
动画片《兰戈》:
《猩球崛起》:
《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
数字领域特效公司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真实的谎言》,不过这部影片需要CG特效的部分不多。
卡梅隆喜欢CG特效,但绝不会滥用;为了真实效果,能实拍的都采用实拍。
这架夸张的鹞式战斗机是真的:
只有少量飞行特技和爆炸镜头,采用了CG合成。
尽管如此,这些为数不多的高难度特效还是为数字领域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最佳视效提名。
相比之下,《泰坦尼克号》的诞生,则有很大的偶然性。
卡梅隆自幼就有很强烈的探索欲望,他将目光着眼于海洋和外太空:
蔚蓝的大海等同于浩瀚的星空,于我而言,海洋是我能够接触到的。
这时候他开始写《阿凡达》的故事(1986年完成剧本,因为技术难以实现,一直搁浅),同时潜水探险事业也没落下。
他跑到俄罗斯拜访海洋科学家,然后乘科考船来到大西洋,与科学家一起坐潜艇下潜到海下一万多英尺的地方,找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
当庞然大物的残骸映入眼帘时,他难掩内心的激动,但是当他踏上甲板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1500多人的坟墓。突然之间,一股浓重的历史灾难的悲剧感向他袭来——这个载入史册的悲剧故事值得被纪念。
如何让观众对一个大家都知道结果的灾难故事感兴趣?
最好的办法是包装成一出爱情悲剧,但是卡梅隆并不擅长纯粹的爱情故事。
他从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幸存者的社会阶层和性别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头等舱97%的女性幸存了下来,而末等舱的男性只有16%的幸存率。
让人悲痛欲绝的爱情故事一定是身份悬殊的初恋——头等舱的贵族小姐,与末等舱的穷小子……就这样,泰坦尼克号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诞生了。
泰坦尼克号是镀金时代(大概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初)极致奢华的象征,为了还原这种奢华感,卡梅隆让工匠按照1:1的比例打造了一艘新的泰坦尼克号,拍摄中遵照史实又毁了它(真不愧是烧钱能手)。
驶向天堂的梦之船:
在拍摄沉船的高潮戏份时,卡梅隆第一次运用了他当年设想的动作捕捉技术。
在那场船尾高高翘起又慢慢断裂的戏份,一开始采用实拍导致了多人受伤,之后卡梅隆决定用动作捕捉技术来完成。
最终的效果非常喜人,完全能够以假乱真。
可想而知,《泰坦尼克号》又是一部烧钱大作。
在拍摄沉船戏份的时候,由于花钱太快,两大投资方派拉蒙和福克斯纷纷派出高层和成本控制专家到现场监督;结果专家说,“按照这样的还原度和制作规模,钱花得还远远不够(言下之意卡梅隆已经为公司省了许多钱)”。
《泰坦尼克号》的制作成本达到了2亿美元,再次刷新了《终结者2》保持的“最昂贵电影”记录。
卡梅隆喜欢破成本记录,却也意外地破了利润记录。
激动的卡梅隆在奥斯卡领奖台上高举小金人大喊:
我是世界之王!
这句话没能引来卡梅隆期待的雷鸣般的掌声,却在之后成为他“自我膨胀”的话柄。
其实这一次,观众又误会了他,他只是再次喊出了莱昂纳多在泰坦尼克号船头的那句台词而已:
《阿凡达》|引领新世纪3D狂潮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观蛟龙。
当卡梅隆从海洋深处回归电影的时候,他把自己在海洋里见到的那个五彩斑斓的奇妙蓝色世界带到了潘多拉星球——
2009年3D科幻片《阿凡达》。
事实上,3D电影并不是卡梅隆的首创,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诞生了3D立体电影。
随后又在70年代短暂复兴,80年代后逐渐衰落。
由于早期的技术粗糙,成片效果不佳,经常使得观众出现眩晕、恶心等不适感;一阵新鲜感过后,立体电影被好莱坞果断抛弃,直至被人遗忘。。
2009年《阿凡达》上映前,许多人都不看好卡梅隆宣传的这部高科技3D拍摄的影片,认为他许久没拍电影,已经忘了好莱坞的行情,更有批评者说他是翻历史垃圾堆。
许多年前,在卡梅隆犹豫要不要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一位俄罗斯科学家朋友发了一封鼓舞他的传真,只写了一句话:
生命之中,有时需要做一些不凡之事。——阿纳托利·萨加列维齐,1995年。
卡梅隆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冲破世俗的眼光,把《阿凡达》带到了观众的眼前。
事实证明,他再次缔造了神话:《阿凡达》在全球豪取27.88亿美元,破了《泰坦尼克号》的记录,至今仍是影史票房冠军。
《阿凡达》掀起的3D热潮改变了观众的观影方式,更让一众后来者乘着3D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不久之后上映的迪士尼童话片《爱丽丝梦游仙境》。
作为德普的脑残粉,我知道那时他正当红,但是10亿美元的票房对本片来说绝对是奇迹了。因此,2016年第二部的扑街,自然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今,3D影片已经成了商业大片的标配,电影公司与观众都是受益者。这些都要感谢当初那个埋头在“历史垃圾堆”里的人。
神仙落地:私人生活
这里只好简单聊聊他作为普通人“吉姆”的私人生活了。(“吉姆”是卡梅隆的家人、朋友对他的爱称)
情感|专爱女强人
他一共有过5个妻子,最著名的是第三和第四任。
第三任妻子正是赫赫有名的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有趣的是,卡梅隆喜欢强悍的女英雄做主角,而凯瑟琳却偏爱男性英雄做她的电影主角。
更有趣的是,2010年,卡梅隆(《阿凡达》)与凯瑟琳(《拆弹部队》)同场争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当时卡梅隆就坐在凯瑟琳的身后,最终,卡梅隆惜败前妻并大方送上祝福。
卡梅隆在拍摄《终结者2》的时候爱上了女主角扮演者琳达·汉密尔顿,因此与凯瑟琳和平分手;琳达则成为卡梅隆的第四任妻子。
与《阿凡达2》开拍同时出现的另一个好消息,是琳达将会回归卡梅隆参与制作的《终结者》系列新续集。
卡梅隆的现任夫人是一位不出名的女演员,你们都在银幕上看到过她。
苏茜·艾米斯,是《泰坦尼克号》中老年Rose的孙女的扮演者,2000年与卡梅隆结婚至今。
爱好|海洋探险
除了导演,卡梅隆的第二个身份便是海洋探险家了。
他组建了自己的海洋探险队,在没有拍电影的时候,他基本就在捣鼓着制作潜艇,前往深海探险。
十几年来,他乘着自制的“深海挑战者号”潜艇,去到许多海底异世界,拍摄了多部海洋纪录片。
他曾造访过二战时被击沉的德国战舰“俾斯麦号”,也曾多次回访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最让他骄傲的探险历程,是独自到达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位于海下11000米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就是《巨齿鲨》里的那个地方)
在海拔-11000米的深处向妻子苏茜表白,果然爱得深沉:
在探险过程中,他还发现了许多海洋新物种,并把它们以另一种方式迁移到了潘多拉星球:
在探险纪录片《深海挑战》中,他也曾自问:
作为一个同样对浩瀚星空充满无限向往的探险家来说,你以为卡梅隆没想过上天吗?
不过,卡梅隆终究通过《阿凡达》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
- 标签:云服务是什么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他自称世界之王,而世人却叫他电影之神
那么今天,小十君就来聊聊这位当今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在这过去的8年间,曾经缔造过…
- 他重新定义了好莱坞的硬汉形象,对中国功夫也是相当的痴迷
- 他的一家子,比他演的“小丑”还吓人
- 他翻身了吗?不存在的,电影上映首日票房扑街!
- 他真的老了,如今也愿意演文人,请不要打击他!
- 他曾是影视圈一线小鲜肉,如今一年接九部电影,比劳模古天乐还多
- 成就吴京的不仅仅是《战狼2》,更是身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
- 为了杀掉“恶魔”妻子,他竟然召集兄弟们组成“杀妻联盟军”
- 《妻子的浪漫旅行》妻子团失控感动,撕开了成年人最无力的真相
- 15岁少年和36岁女邻居的秘密恋情,这部R级电影成了经典
- 时隔3年,被歌唱事业耽误了的演员,终于带来一部生猛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