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影视

社会蓝皮书:大部分家长不反对孩子看短视频但希望平台内容清晰分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 戴月婷)当代青少年成长于互联网社会,数字文化生活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21日发布的2021年《社会蓝皮书》指出,青少年上网时间总体比较合理,上网从事的主要活动是获取信息、学习、休闲娱乐和社交。其中,上网听音乐和探索信息的最多,接近七成。超过半数的青少年利用网络学习,看视频和短视频的人数紧随其后。

  这项研究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开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焦点组访谈法分别对青少年和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抽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的在校学生,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1328份,年龄范围为5—20岁,平均年龄为12岁。

  蓝皮书调查发现,青少年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工作日47.6%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不上网,上网的青少年大部分也都控制在1小时内。在上网的青少年中,有近五成的青少年都会选择看短视频,农村地区青少年短视频使用时长和利用短视频进行社交互动的比例要高于城市青少年。

  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频率和父母使用短视频的情况关系紧密,随着父母使用频率增加而增加。而且,亲子关系越亲近,青少年每日较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比例越低。现实生活中朋友少的青少年,长时间使用短视频的人数比例更高。寄宿学校的青少年使用短视频进行社交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人。

  从家长对青少年数字文化生活的整体理解来看,超九成的家长都认为不可能让孩子与网络隔离,大部分家长表示未来是互联网时代,孩子需要去接触和了解,在学习之余放松娱乐一下也很正常。有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看短视频,或是互相分享有趣的短视频。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成长,可以约束自己的网络使用行为,并对内容形成自己的判断,认为在有家长陪伴或有清晰内容分类选择的时候,可以支持孩子使用短视频。

  基于这些发现,为了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蓝皮书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构建精细化的内容分类体系,从技术层面对相关产品进行内容分类处理;二是政府引领“家·校·企”三方协作模式政府监管互联网发展和网络环境,多方力量共同影响青少年在互联网社会中的成长;三是软硬件共同发挥作用的未成年人模式,在软件更新换代与资源整合的同时,硬件的研发也可以考虑推出适用于青少年上网的设备或辅助设备,比如能保护视力的上网通信设备;四是发挥技术发展优势,实现积极引导。可以充分利用技术发展的优势,满足青少年心理需要,开发更多包含互动、分享和展示的工具来辅助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