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城市文化  影视

供出两个研究生儿子 农民父亲确诊白血病却想偷偷放弃治疗

顺水推舟

近日有关于顺水推舟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顺水推舟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顺水推舟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顺水推舟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顺水推舟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2月17日中午,30岁的向明,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住院的爸爸送饭菜。饭菜,是25岁的弟弟向亮做的。爸爸生病前,弟弟是不会做饭的。

向明、向亮兄弟俩,一个是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一个是广西大学在读硕士。从四川省平昌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走出两个研究生,很不容易。眼看毕业在即,生活向好,意外却朝这个家庭袭来。

原来,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突然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感染,急需骨髓移植。自知医疗费高昂的父亲,原本打算瞒着在外读书的两个儿子,偷偷出院回家……

2月17日中午,30岁的向明,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住院的爸爸送饭菜。饭菜,是25岁的弟弟向亮做的。爸爸生病前,弟弟是不会做饭的。

向明、向亮兄弟俩,一个是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一个是广西大学在读硕士。从四川省平昌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走出两个研究生,很不容易。眼看毕业在即,生活向好,意外却朝这个家庭袭来。

原来,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突然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感染,急需骨髓移植。自知医疗费高昂的父亲,原本打算瞒着在外读书的两个儿子,偷偷出院回家……

3次就医 确诊为白血病

向明告诉,他们家在四川省平昌县镇龙镇,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自己出生后,父亲向国伟就外出务工,做水电工,在全国各地跑工地。母亲则在家务农,照顾生病的祖父。

2021年9月,久病的祖父去世,父亲向国伟从务工的天津返家。操持完丧事后,向国伟突然感觉到疲惫、虚弱乏力,以为是熬夜劳累的缘故,就没打算去医院。

此时,向明、向亮兄弟俩已分别返回北京和广西的学校。多次劝说下,向国伟才同意到离家3个小时路程的县医院作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大碍,一家人稍微放了心。“他身体一直很好,做力气活的,也从来没住过院。”向亮说。

但是半个月过去,向国伟症状没有缓解,两个儿子劝他到成都就诊,初步诊断是贫血,开了一些药。

时间到了11月,向国伟病情又反复、加重,不得不到华西医院挂急诊。医生看过病历,意识到病情复杂,建议做骨髓穿刺。这一次,诊断结果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病情证明。

检查结果出来了,但向国伟面对儿子的询问,只说“没得事,就是贫血”,并且打算回家,直到小姨偷偷打来电话……

原来,来成都看病,向国伟借住在姨妹家。妹妹看出姐夫发愁、脸色不对,意识到病情可能不是姐夫口头说的那么轻松,才给孩子们打电话,“可能有点严重,但是你爸说要回去(不治疗),你们劝一劝。”

兄弟俩再三“逼问”,向国伟才拿出了检查结果。“(得知父亲确诊白血病)大脑一片空白。”向亮说。

向明也坦言,一开始,并不能理解父亲隐瞒病情、不治疗的想法,但后来想明白了,父亲一直都是老一辈传统思想,知道白血病要花很多钱,肯定会拖累两个儿子,甚至给兄弟姐妹、朋友亲戚添麻烦,所以才选择隐瞒。

入院治疗 一度因感染病危

向明立即向导师请假,赶回成都,和医生沟通复查骨穿和基因检测,并开始第一期化疗。而弟弟向亮正值论文开题关键时期,父亲和哥哥都坚决不同意弟弟回来,向亮才在今年1月初回到成都。

更为详细的复查结果显示,父亲多处基因变异,预后不良。

就在第一个化疗周期,向国伟又发生顽固细菌、真菌感染,口腔、食道大面积溃疡,肺部、胸部疼痛,败血症……连续一周的高烧,39℃、40℃、41℃,医生甚至下了病危通知书。

医生和兄弟俩谈话,需要用一种价格昂贵的特效药,自费。如果这个也没有效果,那家属就要做好心理准备。

▲病床上的向国伟。

向亮回成都那天,向国伟还硬撑着,自己走到病房门口,隔着门禁看了看小儿子,强装出神采奕奕的样子。实际上,向国伟已经暴瘦了20多斤。“但他还是说,没事,好得很。”向亮说,实际上,父亲摘下口罩,嘴巴里全是溃疡、脓包。

一家四口在病房门口,心照不宣地互相安慰,“没事没事,好好治就好了。”

但检查数据不会说谎。向明说,父亲当时的各项检查指标,都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妈妈和爸爸一样,从不说病情怎么样,但兄弟俩只需要在送饭时,看妈妈面色好不好,就知道头天晚上,爸爸是不是又难受了。

做好骨髓移植准备

一个博士在读、一个硕士在读,向明、向亮两兄弟大部分时间都在单纯的校园里度过,还没能挣钱养家,父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顶梁柱躺下了,兄弟俩仿佛一夜间长大。哥哥挂专家号咨询治疗方案,和同学、朋友打听专家医生;不会做饭的弟弟,也开始负责给爸爸、妈妈做每日两顿的饭菜。

春节前,向国伟的感染得到控制,有所好转。医生给出下一步治疗方案,口服风险更低的靶向药,加上注射化疗,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向明说,父亲有3个姐妹。从移植效果考虑,二姑和小姑年龄和身体情况更为合适。同时,他们兄弟俩也做好了单倍体移植的配型准备。

但向国伟坚决不同意移植,让儿子询问专家,保守治疗怎么样?“他肯定是自己在手机上搜过,只想到最坏的结果。”向明说,说到底,父亲还是不想让自己的病,拖累本就经济拮据的家庭。

“住院的时候交了两万元押金,然后就一直欠到10多万元。回来之后亲戚朋友给的,加上东拼西凑的,现在还欠着7万多元。”向明说,加上还有不少自费药,面对下一步的治疗费用,确实举步维艰。但生为人子,怎么能眼看着父亲还没来得及过一天轻松日子,就这般遭受痛苦和折磨,并且想放弃活下去的希望。

向亮说,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赡养老人、供儿子读书,只有过年才回来,从不舍得吃穿。父亲原本长期在北京,和工友租住在一起,哪里有活,就在哪里干。后来两兄弟先后上高中、大学,经济压力大了,向国伟开始全国各地跑,去广州、上海,因为工地上包吃住,又可以省下一笔房租。

但对两个儿子,向国伟从没亏待过。小时候,同村的小伙伴放学都要帮家里放牛、干活,向国伟干脆把牛卖了,就是为了让兄弟俩专心读书。当两兄弟调皮、开小差,读书不认真的时候,反而会让他们去帮忙割草、干农活,“(搞明白)学习苦还是干农活苦?"

向明大学毕业、工作4年后,想要辞职考研。父亲二话不说,支持到底。向明这才顺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并且在第二年转为硕博连读。弟弟也二战考上广西大学研究生。

向明说,有一次,父亲到他读书的城市看他。自己很高兴,带爸爸去餐馆吃饭,结果一进餐馆,爸爸第一时间先看菜单——怎么这么贵?

2月16日下午,多方咨询专家、了解到移植费用的向明,在网络筹款平台发起筹款。“本来想能筹个一二十万,就不错了。”向明说,他的研究生、大学同学、老师,曾经共事过的同事朋友,都纷纷解囊,并且帮他转发到各个群,截至2月17日,已经达到50万元的筹款金额。

向明说,眼看着筹款页面一笔笔捐款增加,他一晚上都没有睡着。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筹款,除了因为父亲可以有治疗费而“松了一口气”,感到更多的还是压力:这些善意和帮助,不知道如何报答。

向亮也说,在给爸爸说了筹款情况后,生病后就很少在家庭微信群里说话的向国伟发了一条信息说,这(捐款)都是你们平时为人的结果,也是身边同事朋友对你们的认可。养大两个儿子,没白辛苦。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于遵素 实习生 廖炳华 图据受访者

厦华电子 http://www.xinzhiliao.com/bj/anmo/127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