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原来很“潮”
来自摩尔多瓦的留学生爱琳非常喜爱中国书法。爱琳说:“大学毕业后,我的梦想就是来中国继续学习,所以我来中国读硕士研究生,我和父母都非常开心。到国外留学首先就是要学好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传统,我要学好中文,多感受中国文化。我超喜欢中国书法,我感觉书法不只是写字,而是一种艺术。”
来自乌克兰的米高是一名美食博主,来中国已经8年了,现在和妻子一起在上海生活。米高说:“我热爱中国美食,也会做中餐,我想成为做中餐最好吃的外国人。食物背后有民族的文化与传承,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菜系。美食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文化交流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安娜是一名来自罗马尼亚的留学生,她对中国传统服装旗袍充满兴趣。安娜说:“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很多传统文化都被保护和传承得特别好。我觉得旗袍不只是一种服饰,它背后有厚重的历史。希望以后有机会参加旗袍文化节的活动,可以多了解一下旗袍的历史。我希望尝试各种旗袍,穿上旗袍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也门留学生马森非常喜欢中国茶,每天都要喝中国茶。马森说:“有客人来,就要请客人喝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这样的生活我很喜欢。我喝过很多中国茶,最喜欢龙井茶。我会把中国茶寄回家里让家人和朋友品尝。我觉得中国茶叶质量很好,种类也很多,将来我想把中国茶卖到阿拉伯国家。”
澳大利亚小伙达西是四川成都某培训机构的英语外教。他2014年第一次来中国旅游就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后来到成都工作,他了解到川剧并喜欢上川剧变脸。达西说:“我非常愿意把川剧介绍到国外。澳大利亚大部分人不知道川剧是什么,也没有看过川剧。川剧很有意思,如果能让更多外国人看到川剧的视频,相信会有很多人想去现场看一看。”
喀麦隆小伙刘汴京是河南大学留学生,也是开封豫剧院的豫剧老师。他2017年来到中国,第一次接触豫剧就喜欢上了豫剧。刘汴京说:“豫剧很美,它的含义、规则、手眼身法步等都很美。中国戏曲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留学生小龙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因为喜欢电影明星成龙和李小龙,所以取中文名为小龙。小龙说:“来到中国后,我觉得太极拳很有意思,也想来学习一下。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中国的太极拳很酷,希望更多的朋友学习太极拳,让中国的太极拳走向世界。”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华北地区水资源呈衰减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关乎首都水安全,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湖北白猪选育方案》手稿。他在《湖北白猪选育方案》里直言“猪的新品种选育是养猪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育自己的优良新猪种——湖北白猪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成功后,熊远著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