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字词改读音”风波背后的文化误解

  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粳(jīng)米变成了粳(gěng)米……19日,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发表的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刷屏,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这则“文章”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而这个《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2月19日澎湃新闻)

  一个公众号就官宣“字词拼音改了”,这事自一开始就透着诡异。当然了,上述的刷屏文章,也不能说纯粹是没有根据的,只不过是选择性陈述事实而已。厘清来龙去脉,公众想必也释然了,所谓“文盲赢了”“上了个假学”之类的吐槽,还是收了吧。

  “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有关部门正在论证这些字词的拼音要不要改”。从2016年国家语委发布“审音表”征求意见稿,到如今也过去两三年了,其迟迟不能正式颁布实施,本身就说明争议巨大、推行不易。此番再经自媒体这波“假戏真做”渲染触发舆情震动,今后若真要“改音”想必更得慎之又慎了。从另一个角度说,相较于“读音更改”所引发的抵触、,此举所能带来的效用、价值可谓少之又少。既然如此,又何苦为之呢?

  事实上,字词读音,原本就是约定俗成的。但随着现代语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了“标准读音”并推而广之,某些读音就变成了“唯一正确”。

  纠结于到底哪个才是对的读音,这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源远流长,其形态与内涵一直就是变化的;作为一门学科,语言学博大精深,与人类学、历史学、逻辑学等等深度关联,执拗于“读音对错”实在太小儿科了。要知道,“语言应用”与“语言文化”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太多的字词读音牵涉到了人口流动、文人传统以及地域民俗种种,忽略这些“复杂性”而生硬地定下某些正确读音,这既是无知也是冒犯。

  字词到底如何发音,从本质上说,也属于“社会文化协议”的范畴,官方颁行、大家认同便可。可终究,有些字词的读音是难以形成共识的,也没有必要达成“协议”。既然如此,心怀包容、彼此尊重便好,实在不必非要分出个谁对谁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