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世界读书日 最是书香能致远 砥砺奋斗悟初心

  开卷有益,阅读是探究义理、获取智慧、提升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渠道;是锤炼道德操守、净化心灵、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银川中院以“书籍是信念的营养,让我们在思想中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举办了“读书荐书,诵读红色经典”活动。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中国一直是一个农耕文明著称的国家,人生于斯,长于斯,在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生活状态持久、稳定,社交范围比较固定,长期处于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环境变迁慢,用乡土社会中代代相传的“礼”来维持的秩序足以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于是就有人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网络上也有人说法院判决“不近人情”。这不同声音的冲突让我困惑,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声音?法理和情理该如何平衡?近日我读了《乡土中国》一书,拨开了中国乡土性的面纱,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独特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作用。

  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是存在冲突的。一是社会不同文化模式的冲突。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文化模式,它有地域性的限制,人口流动率小,新生事物较少,他往往只要懂得地方性的知识就足以凭祖辈和自己的经验应付此地的生活,不用追求抽象的普遍原则。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文化模式,它急速地变迁,往往需要我们学习普遍原则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二是无讼与诉讼的冲突。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也成为了一种规矩,大家都遵守礼俗,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在自身的良心,越出规矩就是破坏了礼俗。乡村的调解也偏重教育甚至是教训,也因此使打官司变成了一件羞耻的事情。现代社会中维持信用并不靠熟悉而是靠契约,因此诉讼就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它不是在教化人而是依靠法律去厘定权利。三是长老统治与法治社会的冲突。乡土社会中长老或是乡绅等有名望的人掌握着大部分的权力,这种权力是教化式的权力,他熟悉各种礼俗,用礼俗教化并管理人。现代社会文化不稳定,传统的方法并不足以应付新的问题,因此教化权力也开始缩小,教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时需要用法律从外部进行约束,所以现代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

  在分析了乡土社会的形成原因、特质、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后,我对文章开始时的几个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因此也更能理解诉讼当事人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

  作为新时代青年法院干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有以下三点改变:一是强化“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更加细致耐心地完成本职工作,夯实工作基础,做到工作响应快、落地实。二是坚持勤学苦练,强化工作本领。知道了群众诉讼的不容易,就更应当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用高素质的业务水平服务群众。三是思想和态度上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的本质是理解他人,是共情能力,只有真正和群众共情,才能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积满灰尘的故纸。”

  《苦难辉煌》开篇的这一段文字,映入眼帘、刻在心里。全书共分16章,金一南教授从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力量、事件、人物入手,具体讲述了20世纪20至30年代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史,深刻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中国党人如何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最终取得了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金一南教授在书中明确地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让我深深理解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真谛,更让我理解了“中国党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这一精辟的论断。

  书中问道,“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根本原因是中国在中国党的领导下走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言中讲到:“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团体像中国党这样,拥有如此众多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奋斗者。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展现了空前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富民强国的理想一直进行着艰苦探索和不懈追求。我们党在成立之初,也缺乏对世界潮流和中国国内形势的研究和认识,在选择道路的问题上也接连失误,党和红军也曾陷入迷途,损失惨重,甚至不止一次地险些葬送中国的。以同志为首的一批党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阶级的现状,在的实践中,最终走出了符合中国民族特色的道路,星星之火终于形成燎原之势。

  无论是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党挽救红军的遵义会议,还是九死一生的大渡河铁索桥,乃至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哪一步不是先进的党人提出了并践行的。可以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成功,没有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走不出历史的局限,中国人民就渡不过这么多的劫难。无数的党人牺牲在的道路上,他们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气魂”,是中华民族最先进、最伟大的力量。

  习总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党人,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不忘来处,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继承先烈遗志,永葆为民本色,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是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刘统所著,以追溯的笔法,上迄20世纪初清廷的虚假“立宪”,下及1929年古田会议,剖析这三十年间中国大地上的升降浮沉。全书以“寻找”这个角度出发,深刻揭示出中国党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寻路”的过程。

  曾说过,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在“奔溃前的改良”中康有为、梁启超希望以不流血的方式将旧制度改变成新制度,但清王朝早已摇摇欲坠,官僚集团依旧在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蔡元培、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胡适提倡白话文,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唤醒大众,让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先生创立三义,领导辛亥,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带头起草《中华临时约法》……虽然这些并未能改变国家的衰弱、民众的苦难,但使得人民懂得如何争取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也为中国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力挽狂澜“寻路”埋下伏笔。

  1921年的夏天,一群年轻人在嘉兴南湖一艘船上,以迥异的各地口音,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改变中国的火种开始点燃。一大让者高举中国党的鲜明旗帜,像一道光划破了黑暗的夜空,为在漫漫黑夜中的有志之士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的第一枪,同年8月7日召开“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后,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党也在压迫与反抗中将的脚步走的更加的坚实有力。

  1929年的古田会议成为中国党历史上的转折点,古田会议总结了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的经验,找到了建立农村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确立了的领导地位,因此古田会议在党史称为“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2021年,习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道:“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历尽艰难完成,如同一座大厦,是从一砖一瓦铺垫积累而形成的。

  读此书,我们在感怀先烈的同时,更应筑牢爱国爱党之魂,赓续他们的红色血脉,砥砺奋进、上下求索,主动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