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为什么特别重要

  在20世纪社会文化的话语中,和“传统”相对的概念就是“现代”,至于“传统”的定义,芝加哥大学教授爱德华·希尔斯对传统提出了几个定义性的理解,最广泛的定义指从过去传延到今天的事物,这个事物可以是思想,可以是精神,也可以是制度。他认为,对人类有意义的事物传承三代就可以成为传统。传统最主要的意义是指文化传统,而敬重传统是传统能够发挥历史作用的最重要条件。

  第四点,文化传统的核心部分是它的价值的体系。它提供给这个社会价值规范、价值理念、价值追求、价值理想,提供给它最基本的价值观。

  传统这么重要,为什么我们近100年有很多批判传统,甚至全盘反传统的主张呢?为什么这些主张一度相当流行呢?原因在于,传统不是绝对的,需要在传承中吐故纳新。传统跟着时代不断变化,在历史转折和文化转型的时代,传统往往表现出它的惰性,因此就会被革新者、者视为历史的包袱,引起很多讨论。

  应该说,传统里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从1915年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前期所发起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把中国文化的传统全部看作是历史的包袱,认为中国人只有跟他的文化传统做彻底的决裂,才能够走向明天,就比较激进和偏颇了。

  第一个误区是以富强作为判断文化的唯一标准,代表人物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袖人物陈独秀。他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国要学习西方,最重要的是学习西方以战争为本位,以鲜血书写历史。所以他说法兰西的文明,整个欧罗巴的历史,没有一个字不是用鲜血写成的。他说英吉利的霸权怎么得来的?是鲜血筑成的。他把这样的观点放在文化教育上,提出的观点就是要“保存兽性”。

  今天来看,他是有为而发,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他要唤醒民众,所以他发表了这样一番感慨的言论。他评论文化的高低上下,用的是外在功效的标准,而不是内在于我们人类文化的、平等、友爱、和谐、和平的理想,所以得出比较激进的结论。

  第二个误区是以科学和作为判断文化的根本标准,或者唯一标准。五四时期的人,把叫作“德先生”,把科学叫做“赛先生”。陈独秀讲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要拥护‘德先生’,我们就不能不孔教、旧伦理、旧,我们拥抱‘赛先生’,就不能不旧艺术、旧宗教。如果我们既要拥抱‘德先生’,又要拥抱‘赛先生’,我们就不能不国粹和旧文学。”

  但是今天我们知道,科学、的作用和地位是有限的,文明、和谐、正义,甚至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价值都不属于、科学。中国的古典文学,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自然无为,也无法用科学和确认价值。事实上文化遗产中包含的哲学、美学、伦理、文学上有普遍价值的成分不可能在科学、的典范下被承认,衡量人文价值的标准必须从内在于人文文化本身的来取得。

  第三个误区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学者和知识分子,缺少价值理性的视野。价值理性就是着重于道德价值,重视道德价值的理性。工具理性就是着重于功效、效果的理性。你对行为的选择是从道德价值去看,还是从工具效果去看,这是两种不同的理性的运用。

  文化传统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人们提供文化认同的方式、载体和内容。在现代社会,如果人们丢掉了自己的文化认同,变成一个游离在世界上一无所系的人,那是不可想象的。人对于他所居住生活的社群或者群体,不管是民族还是国家,都有一种认同和归属感,这是一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得以自立发展的一个根据。

  当时的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这个问题,说我们仅仅请了“德先生”“赛先生”还不行,我们还要请一位“穆小姐”,就是Moral,道德。今天我们必须重新明确辨识传统的标准,突出价值传统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弘扬中华文化的价值传统,也才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根源。

  全世界在追求现代化的历程中,对传统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为了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必须把传统全部抛弃、连根切断,做最彻底的决裂。另一种相反的看法,在西方文化学被称作“文化的保守主义”,就是我们要追求现代化,要走向世界,但要保持文化认同、承继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

  二战以后,美国出现了一种现代化理论,即非西方国家彻底转变固有的价值观,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但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有悠久传统文明的国家,如果跟传统彻底决裂,我们就会面临价值的解体、文化的失落和人民民族自尊心的贬损,我们就失掉了民族的自信,特别是文化的自信。这会伤害我们的现代化,使之缺少一种正常的文化秩序。

  其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东亚的历史上已经出现了重要的发展——工业东亚的现代化兴起。日本和东亚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他们走入现代化没有一个是先革了自己传统的命,反而都恰当地延伸了自己的传统,利用了自己的传统,通过这样的路径走入了现代化。

  延续传统跟现代化改革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它们可以整合在同一个过程中,相反,破坏自己的传统,并不必然就走向现代化,反而可能导致价值结构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工业东亚的现代化经历,证明了中国人是有现代化的能力的,中国人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一定能够建设新的现代文明,这不仅被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小龙”的发展所证明,也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所证明。

  今天如何看待文化传统的价值?应该从人性和人生的需要,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需要,从文化自身的内在价值来看传统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新阶段,我们开始体会到现代化国家中的人们遇到了问题,也就是人生仍然需要终极关怀,包括人生意义、价值理想、社会交往,这些需要怎么满足?

  正像希尔斯讲的,仍需要依赖我们的传统,从内在于人性、人生、社会文化和文化价值去看的传统。比如说我们已经碰到了现代化的很多问题,突出的就是物欲横流、价值解体、人性异化、文化商业化。人类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重新认识传统、了解传统、激活传统、唤醒传统、弘扬传统。传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范导现实、重建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跟外来的宗教和文化相比,我们自己的文化,它所提供的那种生活的规范,人生的意义,德性的价值,文化的归属感,是任何其他的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在这个社会,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心灵的稳定、精神的向上、社会的和谐方面,它所扮演的作用是其他的东西难以企及的。弘扬、利用文化传统的积极面和精华,提高文化自觉,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成熟民族的文化心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