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中国水下目前能确认的古代沉船有这么多!你知道“拜码头”一词的由来吗?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究竟有多大规模?它对今天有哪些深远的影响?请听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在宁波博物馆“东方讲坛”上,讲述考古学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以法国水下考古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例,法国水下考古目前已发现沉船1.9万艘。一条沉船有多少出水的文物呢?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沉船博物馆,比如瑞典的瓦萨博物馆、英国的玛丽·罗斯博物馆、中国广州的“南海1号”博物馆和韩国的新安沉船博物馆。其中,“南海1号”的出水文物就超过10万件。

  中国的水下考古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能够确认的古代沉船有240多艘,相信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会有更多的沉船被发现。“小白礁1号”是近年来水下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船上发现了各种瓷器和来自日本、越南、西班牙的银币,它们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见证。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尔德马尔森号”货船,于1752年沉没,1984年打捞出水。其货物清单包括23.9万件瓷器、68.7万磅茶叶、147根金条以及各类纺织品、漆器、苏木、沉香木等,总价值约80万荷兰盾。由此可见,从贸易额度、规模等方面来说,海上丝绸之路要远远超过陆上丝绸之路。

  海洋贸易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影响深远,比如我们熟知的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东印度公司发展而来的一种企业制度。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因为海上丝绸之路而发生了改变,如番薯、玉米、辣椒、咖啡等外来食物深受国人喜爱,而从中国传出去的茶叶等食物也风靡全世界。

  青花瓷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但青花当初却是来源于伊斯兰文化,唐代时传入中国,由洛阳巩县窑烧制成瓷,经扬州出海,运至中亚地区。17至18世纪,青花瓷传到欧洲,欧洲人开始仿制。在致远舰沉船的考古发掘中,有一个写着“致远”的青花瓷盘,为英国瓷厂定制。这些都是文化交流的体现。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人利用传统航海技术开展东西方交流的海上通道,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有中国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马来人和后来的西方殖民贸易者。

  古人开展海上交流,主要依靠季风和洋流,所以中国古代航海大多以一年为周期,进入印度洋的时候需要在马六甲等待风向转换。基于季风对航海的重要性,泉州这样的海港城市自古就有由官府主导的祭风仪式,祈祷出海平安。我们今天讲的“一帆风顺”就是由此而来。

  在古代航海史上,跨太平洋航行难度巨大。太平洋北部有个闭合的洋流圈,古人发现这个规律后,横跨太平洋航行才成为可能。大帆船贸易航线基本符合洋流方向,顺风、顺水,由此开启了约250年的繁盛的跨太平洋贸易,中国瓷器等货物就是从漳州等沿海港口出发,经菲律宾马尼拉横跨太平洋到达美洲。

  那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港口是什么样的?它们和其他城市有着不一样的布局,设有海洋贸易的管理机构、外交的馆驿等。

  泉州有一块“郑和行香碑”,碑上刻有“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忽鲁谟斯等国公干”等字样,碑上提到的忽鲁谟斯位于波斯湾湾口,至今仍是交通枢纽。泉州当时作为一个国际化的贸易港口,有很多人会说波斯语,波斯语是当时海洋贸易的通用语言,相当于现在的英语。泉州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海洋贸易的机构,叫“市舶司”,遗迹至今尚存。

  海上贸易的港口多为大江大河的入海口,这是因为外海区域的风浪特别大,所以一般会在入海口朝里的地方设置贸易集散地,港口的旁边往往还会设置一座庙。我们曾到福建地区做调查,发现不管是渔民还是做海洋贸易的商人,上船之前或者下船之后,都会到庙里拜一拜,祈求平安。这也是“拜码头”一词的由来。

  在泉州、广州、宁波等海港城市,那些接待外宾的地方多用“怀远”“柔远”“招远”等词命名,而海防设施则常常被命名为“镇远”“定远”“宁远”。

  在泉州有一个埃及人的墓,上面写着“番客墓”三个字,仔细一看这三个字都是错别字,因为这是外国人写的。在埃及的福斯塔特遗址中,发现了中国的唐三彩。所以,我们的唐三彩远涉重洋到了埃及,埃及人也到了中国,古代的双向交流是非常发达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