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大院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文化品质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精神需求的重要产业。当前,旅游需求更注重强调精神内涵与文化品质,旅游者需要的是一种沉浸感,一种触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心灵娱乐的精神感召。旅游越是具有在地性或地方性,就越能给人以一种跨文化的冲击和体验。
晋商大院是我国明清时期形成的主要集中于山西晋中一带的商贸民居院落。灵石的王家大院、祁县的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太谷的孔家大院和曹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大院,从南向北鱼贯而列,见证了晋商五百年的辉煌史,极具本土化、本地精神和商业文化特色。大院本身即是人类实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度、观念、社会习俗的承载物,又是道德文化的依托形式,说到底,晋商大院是制度、观念和器物三层文化的集中体现,极富历史性和情趣性。晋商大院文化体现了19世纪中叶以来山西宏大、厚重、古朴、静雅的民风,以及近代山西人观念上的特性。因此,晋商大院在开发中要注重文化的顶层设计理念,深度挖掘大院文化内涵,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的旅游需求。
紧紧抓住游客的院落文化情结。中国民居院落是富有人情味的场所,宜于人居和家族成员交往。院落不仅是一种建筑空间形式,更是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生活艺术和人文精髓。院落情结是人与院落之间的情感纽带。院落不仅承载着过去的传统,对院落的依恋亦是对过去的寻求,也承载着抒情性的场所精神和人文主义的审美意象。抓住院落的文化情结,就是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来满足游客探索院落主人的成长史、发家史、院落风格、家风家训等的感知,满足游客对院落的具身体验,并有所启迪。
向游客尽情展现大院文化内涵。山西大院群落的出现,是晋商巨额财富积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晋商大院充分体现了山西民居院落文化的精华,同时它也是明清山西商人五百年辉煌史的见证,晋商文化交织于各个大院的每个细节局部之中。一要充分体现出晋商大院“古”的韵味,保持建筑统一的古典风韵。保持风格统一的原始状态能够最大化地挖掘出晋商大院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晋商大院独特的文化旅游景观,在完整地凸显出大院风貌的同时,要特别突出“古”的文化特色,让游客尽情享受其古色韵味。二要为保持大院原貌,应保留当地原有的社会和精神实践活动、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环境。保护和传承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遗产地特性,尤其需要传统文化群体,因为他们通常最能够理解和保护遗产地。所以,晋商大院开发后应保留本地村民,可以充当原始居民的角色。很显然,这些居民在私下的日常生活中用方言聊天,保持了晋商大院幽静、恬淡的环境和气质,从根本上保留了原貌,营造了原汁原味的特色。三要让游客明了晋商大院的商业经验、家风家训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他们在经商过程中凝练了许多到目前为止,依然有高度商业价值的经验;其独特的家风家训,即使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要让游客了解这些商业经验、家风家训对晋商大院家庭成员心灵、人格的塑造和影响,还要对这些商业内涵进行价值提升,提升为企业管理的一些,成为商人成功的一种心理寄托。在讲好晋商商业经验和家风家训的同时,还要讲好、弘扬好晋商大院背后的历史故事。四要把大院中植物及其背后典故的意蕴讲述给游客。结合各大院中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举办不同季节植物的相关展览,为游客提供天然的休闲场所,让游客感受到大院的生气,让晋商大院“活”起来。要将植物的寓意与大院文化联系起来,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每年的清明前后,常家庄园十亩杏园内,满园杏花依次绽放,如烟如雾,花香袭人,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定格这醉人的美景。殊不知,常氏取意寄情修建杏林,有三层典故和含义:其一,常氏崇尚儒学,而孔子最初讲学于杏坛,开创儒学。其二,杏花开于二月,报春最早,其时也是各地举子赴京会试之时,故而杏花又名及第花,取吉祥之意。其三,相传东汉名医董奉为人看病不收分文,只让患者家属在他门前栽植杏树为报,年久成林,董奉也以其医术医德被尊为仙,故常氏建杏林,也含有对品德高尚者的崇敬之意。
给游客打造一种沉浸式文化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追求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别样的旅游体验,以实现情感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和谐交融。这种体验能够提升游客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并为其留下持续性的回忆。一要通过高科技让游客感受晋商风情。复原晋商风情古韵味特色的实景地建设,可以借助高科技、智能化方式来实现。借助听觉、视觉、触觉可以实现晋商历经艰险、贩运货物的实景模拟。通过光、电、声、热等的调控,让游客体味当年晋商赶着带货的驼队在沙漠中艰难行走的经历;通过借助AR技术或者5D电影放映方式再现昔日晋商大院商业繁华景象,让游客与晋商一起生活和对话,让游客作为“当事人”感受行商的艰苦,手推肩挑游走叫卖货物;让游客体味坐商忙碌繁杂的生活,或是在醋坊里酿醋、在酒坊里酿酒,或是在豆腐坊里磨豆腐,或是在皮革坊里制皮革产品等等;让游客感受体验晋商在衣锦还乡后祭祖、听戏、吃家乡菜、享受生活的种种情感;让游客去参与票号汇兑业务,先把人民币兑换成换铜钱、银两或汇票,然后去消费的种种经历;让游客在“明清瓦子”里欣赏参与曲艺、说唱、杂技,感受当时艺人生活的不易等等。二要引进当代艺术激活晋商大院的深邃文化,让游客尽情享受大院景观与现代艺术奇妙融合之后的独特文化体验。将“浸没戏剧”元素与本土特色相结合的大型室内实景体验,这种全新的戏剧艺术形式会给游客一种独特的“穿越”体验。可以分成几个章节,将中国传统历史故事装进“浸没戏剧”这一崭新的艺术表现形态中。观众可以自由行走在由不同主题的戏剧场景组成的剧场空间中,自主选择想要参与其中的故事场景,并且可以直接和其中的演员进行亲密互动,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之中,打破观众与舞台的“第四面墙”的界限。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沉浸体验的戏剧场景中,观众仿佛穿越到晋商的历史中,亲身感受着大院文化,从而可以获得一种比传统式观光游览更为深刻的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感受。(作者: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韩秀兰)
2022年8月13日,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国网安徽电力党员服务队队员正在对当地一家企业大负荷生产设备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指导企业节能(错避峰)生产。
8月9日,来自中国、越南、尼日利亚、也门等国的摄影师和留学生,在澜沧江昂赛大峡谷体验漂流。
2022年8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选手在那达慕大会上参加射箭比赛。日前,兴安盟那达慕正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举行。本届那达慕大会期间将举办诗歌那达慕、传统美食那达慕、音乐那达慕以及、射箭、搏克比赛等活动。
2022年8月8日,在重庆万盛经开区南桐镇金兰坝村,青山绿野与金稻田和鱼塘相互映衬,田野的线条在稻田中穿梭,美不胜收。近年来,当地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将绿色还给矿山,昔日采煤沉陷区,今日放眼满山绿。
近几年,青海省不断加大投入和保护治理力度,持续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显著提升,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随着暑期到来,天台山进入旅游旺季,当地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挖掘提升太阳文化资源,聚力打响日照太阳文化品牌。
暑假期间,东港区充分发挥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招募老师、志愿者等深入到268个乡村书屋,为学生开展各类教育服务,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在灼灼其华的紫薇花和翻着金浪的水稻点缀下,恰似一幅恢宏绚丽的锦绣画卷。
2022年8月3日,由中铁十一局施工的湖北省襄阳市环线提速改造工程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顺利实现转体。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蜜蜂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闫乡东吕店村农民为铁棍山药进行管护作业。盛夏时节,豫西大地黄河南岸广袤的田野里,红薯、铁棍山药、葡中药材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管护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2022年7月2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条沿村1500亩梨园内,脆甜可口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运输,呈现一片繁忙的丰收美景。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市场行情看好,预计全村梨子总销售超千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
2022年7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30余位小学生在辽宁猎鹰国防教育基地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学生们通过军事拓展项目训练,培养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防意识。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天子山索道工作人员对索道运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该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预约游览等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景区内高空客运索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高温天气下旅游接待安全。
2022年7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在废弃尾矿上修建的景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022年7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印象·袁家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跑驴(丁嘴跑驴)非遗传承人在为游人表演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挖掘大院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文化品质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精神需求的重要产业…
- 汉字的源头是什么?
- 他主要负责耍帅
- 说文解字在讲述文明?甚至能查你的姓氏来源?汉字有自己的故事
- 《说文解字》它没你想象的那么难看这本书的前世今生
- 《说文解字》第571课:细说“殳”字“殳”是啥样的兵器?
- 专访黄日涵:蔡英文数典忘祖伤害两岸同胞必须给予警示
- 英语成其交流主要工具
- “中华民族”是“Chinese nation”那“中华儿女”怎么翻译呢?
- 许进委员: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
- 关于民族一词以及相关术语的翻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