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文化

皖南千年古县安徽“徽”字出处文化昌明之邦

  安徽,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简称皖。安徽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南北分界线秦岭穿境而过,使得安徽一半属于南方,一半属于北方。在清朝以前安徽与江苏为同一个省,统称江南省,直到1667年两地分家,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组合成安徽省。

  安徽省最南端的千年古县歙县,古称歙州,公元前221年,秦朝置歙县,宋朝时设徽州府,是古徽州的、经济、文化中心。它北倚黄山,东临杭州,南接千岛湖。关于歙字的由来,有说是因县南有歙浦而得名,有说是这里高山环抱、河流纵横山水集聚,萦回曲折而得名。

  坐落在歙县的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所在地,所以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地方三大学派之一“徽学”的发祥地,有“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美誉,与阆中、丽江、平遥同列中国四大古城。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角牌楼,也是唯一的一座八角牌楼。

  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中的徽墨、歙砚主要产自这里,先后得到“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牌坊之乡”等诸多荣誉。“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灰 。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曾极言一代代徽商少年离家,外出经商的心酸与苦楚,马头墙、小青瓦寄托了无数的乡愁。

  他们穷尽一生追求梦想,回乡修宅、敬念先祖、教化后人成为世世代代相传的理念,从唐宋到明清的1200多年里,上百座书院拔地而起,这里先后走出800余名文武状元,朗朗的读书声和笔墨纸砚一起深深融入歙县人的血脉中。

  渔梁霸始建于隋唐年间,是古代徽州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江南第一都江堰”之称,到了明清两代这里成为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路,更是重要的水路码头。这座码头带动了整个市场,也成为歙县的发迹之处。渔梁霸的繁华一直延续到初年,直到铁路、公路兴起,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古徽州的美食除了名菜臭鳜鱼,徽州毛豆腐,问政山笋,火腿炖甲鱼之外,还有深藏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小食店。有一种薄脆酥香的豆黄饼是走南闯北的徽商最常携带的干粮之一,因制作中需要用砚石压制被称为石头粿,而徽州臭豆腐到今天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末传入宫廷后更是名扬天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