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百年来,党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正是由于坚定文化自信,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不断地走向胜利,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党只有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文化特质,牢记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文化价值,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理念,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开拓创新的特质,赓续于中华5000多年历史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淬炼于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筑牢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信念之基。
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深层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比如,先秦时期的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和理念既有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随着时代变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和任务,继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推行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吸收“正人正己”“修身治国”的思想,重视党性修养和党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借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推行绿色发展,提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想,形成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标识,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开拓创新的文化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实指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中国党民群众在、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淬炼的思想精华。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中国党人的精神谱系。“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以精神为内核的文化深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理念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党人精神风貌、精神气质的集中反映,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充分印证。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高度的人民情怀,坚持地位,将维护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担当作为的特征,历来讲求“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的民本思想,将“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作为永恒的价值底色,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筑牢人民之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规范,赋予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民性”的特质。中国古代先贤注重民本,倡导“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张“为政以德,德主刑辅”,推崇“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中国党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把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作为中国党百年来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借鉴“政者正也”的传统智慧,推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继承和发展“选贤任能”的传统智慧,选拔任用为民服务、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文明以止,人文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了人民性的文明观,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了新质、刻画了新貌。
中国党民进行、建设、改革的事业中秉持担当作为的文化价值,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群众基础。中国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遵循群众路线,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党依靠人民,推翻了近代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党领导依靠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党领导依靠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享有更广泛、更真实、更有效的,以中国梦凝聚力量、提振精气神。习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装在心里,深深融入党的血脉,成为中国党人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筑牢人民情怀。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意义,标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上的历史方位,为发展中国家正确选择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启示,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活力、新动力和新推力。中华文化素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谋大同”的优良基因,蕴含着“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和“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中华文化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不断交流互鉴,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价值选择。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包含“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观。“大同”成为中国古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治理理念。《论语》主张“君子和而不同”,《中庸》提倡“君子和而不流”等和合智慧,与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一脉相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发展中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吸收外来文化先进成果。如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使优秀的精华更好地转化为对中华民族有益的文化资源。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使中华文明绵延不断,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归向。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价值遵循。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更加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大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合作理念,以此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不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给世界上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系2020年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福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研究”(FJ2020ZTB049)的阶段性成果】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坚定文化自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高校传统文化必修课的核心是修身做人
- 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听说周迅这部新剧,击穿了现实生活中最残忍的一面!
- 听我讲了假靳东事件,我妈哭了
- 同样演过《三十而已》,童瑶扶摇直上,毛晓彤才轮到演女主
- 同样门不当户不对,吴聘凭啥打败沈星移赢得周莹心?
- 听歌就能回忆起的经典剧,其中3部将被翻拍,全看过的暴露年龄了
- 听剧名觉得是烂片,看一集却被打脸的剧,你看过几部?
- 同样都是经典,《西游记》被彻底玩烂,可这五部经典没人敢玩!
- 同样有鳌府匾额,为什么张一山版被骂,周星驰版却成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