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南京文化  文化

为什么家长对职高没有安全感?

张子芸

近日有关于张子芸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张子芸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张子芸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张子芸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张子芸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职高真的没前途吗?”

“没考上高中,父母不让读职高怎么办?”

“高中没考上,爸妈说上职高没有用,想让我去打工我该怎么办?”

……

这是某平台“职高”话题下,部分15、16岁孩子们提出的疑问。

某平台截图

未来还没来,但是家长已经替孩子们做了决定:未来可以在普高里,甚至可以在打工的工厂里,但是不能在职高里。

为何家长对于职高如此没有安全感?

对此,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近期专访了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德生。卢德生表示,家长们的所谓“不安全感”,主要还是来自日常对职高的一些“乱象”新闻,但是客观来说,这些所谓乱象只是少数,而且并不是职高的“专利”,更不能代表所有职高。因此,家长和社会对职高的普遍印象,还是来自于多年来的刻板印象。

那么,该如何改变家长对职高的印象?又该如何改变职高所面临的现状?这一系列改变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冲突:

学生愿意读职高

家长坚决反对

“如果有得选,哪个愿意让娃娃去读职高?”

对四川的刘先生而言,同意儿子小羽去读职高,实是无奈之举。

小羽在四川一乡镇初中读初三,临近毕业,成绩始终在360分左右,离当地普高线差了一百多分。

中考前两个月,班主任建议小羽读职高,遭到小羽父亲的坚决反对。刘先生觉得,职高就是个收容差生的地方,乡镇里的其他不少家长和他持有一样的看法——如果考不上普高,就让孩子学手艺,等成年了出去打工。

但小羽不乐意,不想做学徒,更不想放弃读书。反复抗议后,父亲最终妥协,小羽得以进入一所职高学习计算机。但父亲对此依然不看好,“那么多研究生、本科生都在学计算机,凭啥要你一个职高学生?还不如踏踏实实学一门维修手艺,以后到哪儿都不愁没饭吃。”

但小羽并不这么认为,一来自己喜欢计算机,打算将来从事相关职业。二来,入学一年后,他对职高的认知也发生着变化,“职高并不是家长认为的那么不堪,(我们)一周四十三节课满满当当,早上八点二十上课,晚上九点三十五下课,平时上课收手机,老师管得挺严的。”

小羽的课程表

高二开学后,学校还专门对4个班、160余名同学进行重组,按成绩分成四个班,其中包括一个专门冲刺升学的重点班。同时,根据学生意愿,安排一部分学生开始外出实习。

但学习氛围不够浓郁,也是事实,“我们班41个同学,上课有一半在开小差,剩下的一半里还有一小半在发呆,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在努力学习,还有人进校就定下来考本科院校的目标。”

他以此反驳父亲:公办普高里还不是一样有同学“摸鱼”,只是比例高低问题,想学习的人到哪里都想学习,不想学的到哪都一样。

小羽从职高老师那里了解到,去年学校共有3名同学考上本科院校,超过80%的同学通过单招和高考都考上了专科,只有很小一部分最终还是随父母外出打工了,“父母不支持他们读书,(这部分人)就算读普高也未必能考上大学”。

眼下,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小羽的计划是参加对口高考,目标是成都某公办专科院校。

变化:

职高普高学生大致四六开

中职学校管理进一步趋严

家长口中的“中考分流”,从时间上可以追溯到2012年。

这一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了下滑,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到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职教开启发展新纪元。

▶ 2014年,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管理机构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一系列的政策,强势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
▶ 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出台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重点落脚于“终身”二字。意在解决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供给不足、层次偏低、缺少个性化和延伸性服务等问题,真正建立起利国、利企、利民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开始逐步完善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与部署,到2020年,我国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渐向高等教育靠拢。
▶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要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完善中职生均拨款、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 2020年,针对中职招生减少、职普比下降引起的质疑和争议,教育部发布《坚持职普比大体相当 巩固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强调职普招生五五开。

那么,政策落实得如何呢?

长江证券以2019年静态数据分析,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以后,1465万毕业生中有66万人放弃升学,达到法定用工年龄便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95.5%则继续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并发生第一次分流,约37%的毕业生进入中专、职高、技校接受职业教育(俗称“三校生”),约57%的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

事实上,自2011年起,中职招生人数始终少于普高,而近年来,职高与普高的招生比例大体四六开。

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2020年,中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896所,比上年减少182所。招生644.66万人,比上年增加44.30万人,增长7.38%,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38%,职高普高仍然维持四六开的比例。

图源新华社

而从学历教育结构演进来看,2019年高职招生超额完成政策指标,实际扩招116万人,高职招生近十年来首次超越本科,再结合2020年“两年扩招200万”政策指引,2021-2023年高职毕业生人数预计大幅增长。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发展潜力与弹性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也在进一步趋严。9月23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深入实施“阳光招生”,严禁注册“双重学籍”。

专家:

正视中职教育基础性转向

家长也需要改变一些观念了

研究职业教育多年,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德生很担忧,娃娃上职高,家长觉得没面子的现象非常普遍,“有家长将孩子读职高,错误地理解为是孩子一生的失败,家庭的失败,甚至是家族的失败”。

但现实已经在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也需要做出改变了。

Q:新闻经常看到,职高学生廉价实习、打架斗殴……家长的不安全感其实也可以理解,主要就是担心娃娃到职高受欺负、学坏,但这就能说明职高在管理上普遍存在问题?

卢德生: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问题只是少数,而且并不是职高的“专利”,更不能代表所有职高。家长和社会之所以会对职高有这些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由于近些年的新闻报道,将职高的小概率事件放大成社会现象,致使职高被污名化。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职高因生源问题等在管理上的难度,更不能忽视职高以通过改革来优化校园管理的社会责任。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近些年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改革力度很大,在硬件设备、师资培训等方面都投入颇多,广为诟病的实习乱象等问题,也正通过管理优化加以解决。

图源新华网

所以,为什么家长依然没有安全感?因为看得见的改变相对较为容易,看不见的刻板印象更难消除。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宣传上,相比普通高中高考后的火热,关于职高的正向宣传非常少,但其实,职高学校出来的孩子,也有比较有出息的,但宣传却寥寥无几,如何通过正向的宣传,让大家看到一个更真实和全面的职高,值得职高管理者和社会深思。

Q:其实大部分家长对职业技术教育其实并不排斥,但为何职高尤其让家长没安全感?

卢德生:大部分家长的心态是,若孩子高考没能考上本科,也还有复读和高职可选,即便最终去读专科,他也会天然归因于自己孩子成绩不好,不会责怪制度;但中职不同,一次考试失利,孩子读普高和职高的命运就定下来,有些同学离普高线就差几分,但由于没法复读只能上职高,致使很多家长和同学心有不甘。

从更深层次看,还有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思维定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虽然已经到了2021年了,但很多家长依然固执地认为,坐办公室工作,始终比在工地上和工厂里工作更高级,职业教育因此“比不上”普通教育。

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很多家长和同学对职高并不了解,不清楚学些什么、有哪些升学途径和就业途径,天然就带有“有色眼镜”。

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观摩现场

所以,这又回到了那个问题,职高需要更多的信息宣传和有效的信息抵达,这才能解开家长心中的死结。

Q:很多家长也很关心,娃娃读职高学些什么,未来能考上大学吗?

卢德生: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从一些职高学校了解到,职高学生现在升学的比例很高,甚至不少学校达到90%左右。职高本来担负着培养技术人才的使命,尤其是国家现在在倡导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赋予了中等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使命,即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教育。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教育、专科教育、应用型本科已然形成了职业教育的升学路径。

职高的这一转变可从两方面进行探讨。从大的宏观环境看,较长时期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数量相对缩减,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然趋势

再从具体的人才需求看,随社会经济的整体提升和劳动中技术含量的增加,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远大幅度增加,受此影响,如全国知名职教专家徐国庆所言,“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基本完成历史使命后,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正在出现,即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教育”。

因此,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现在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直接进入就业岗位,而是为接受下一个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

图源新华网

Q:还有家长在呼吁,既然中职教育发生基础性转向,娃娃能从职高转到普高读书吗?

卢德生:关于普职融通、搭起职教和普教的“立交桥”的呼吁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不少地方已有这方面的尝试。

2017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出要从制度上解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改变考试制度,让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在一定节点上实现转换,搭起一座“立交桥”。

但尝试的效果主要呈现“立交桥”单向流通的问题——流动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从职高到普高,反向流通的极少。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有待提升。

Q:家长们目前还有一个呼声,就是认为初中毕业生普遍才十五六岁,此时分流会不会太早了?

卢德生:从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看,分流肯定是要分的,至于15、16岁会不会太早,哪个年龄段适合分流,这个确实不好界定。

我看网上有报道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专生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性价比秒杀高中和大学,是很多人特别农家子弟的首选”,而那一代中专、中师毕业生,很多都成为了后来的社会精英。由此看来,分流跟年龄关系其实并不那么大。

今年,关于15、16岁分流会不会太早的议论也有很多,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社会焦虑。为什么这个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出来,又该谁来解决?肯定不是家长能解决的。

图源新华网

当然,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比如,相比年龄,我们应该更关注事实上的需求。目前学术界对于普职相当的讨论和争论很多,一些学者认为如果社会对职业技术劳动力的学历和技术含量要求更高,对中等职业技术劳动力要求的相对比重下降,初升高强制分流50%并不科学。其实关于普职相当的政策是否合理?是否还需要坚持?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与国家的产业类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关,也与国家的技能获取途径的结构有关。

Q:但是抛开理论层面的道理,如果职高升学后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优质的、对口的工作,家长们对职高的接受度会不会依然没有起色?

卢德生:事实上,职高的孩子升学途径一直是畅通的,比如对口升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职业技能高考招生等。

并且,随着高职的扩招,高职院校对职高生的生源竞争越趋激烈。目前,升学对于职高生来说几乎不是问题。但问题在于,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职教高考统筹层次难确定;职业技能考核的科学性难以保障,影响职教高考权威性;普职融通尚不健全,制约职教高考生源结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有限,难以满足中职学生升学的需求。

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统一、开放的“职教高考”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另外,学非所用也不仅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出现的现象,普通教育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也有这种情况。

去年有一个研究中提到,“约70%的青年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将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全消失。如果采用现有技术,我国51%的职业活动可被自动化技术替代,其中可预测的身体活动、数据收集和处理等活动被替代的可能性最大”。我们既要理解这些现象,更要理解家长和学生的关切,不能把发生的事实理解为“理所当然”的“常态”。

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颁奖现场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迁移能力也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事实上,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一些职业院校中已经有所尝试,比如重视提升职教基础课程的水平和质量、重视培养职教学生综合素质、开发群集概念的职教课程等。

blh动画 http://www.xinzhiliao.com/bj/jianfei/1751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