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这位妈妈摸索出“独家秘方” 封面故事
13岁的南开两江学子丁胡洋又斩获一座奖杯。在6月落下帷幕的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重庆赛区,他摘得初中组冠军。但是比起拿奖,妈妈胡敏更看重的是儿子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家国情怀。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胡敏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外语能力。在她的精准滴灌下,儿子丁胡洋迎风生长,曾获“我读我秀·2016 年中国日报社‘21世纪·VIPKID 杯’全国少儿英语大赛”全国总决选(小学一、二年级组)冠军、第十届“泡泡杯”2017 年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冠军等奖项。面对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胡敏却认为,“冠军却不意味着天赋异禀,我相信,任何一个小孩进行英语早教启蒙都能成功。”
在孩子出生时,胡敏就开始研究、总结好的教育经验,拟定教学计划,开启双语模式。丁胡洋10个月大的时候,胡敏一边用全英文交流,一边给孩子听简单的英语绘本及儿歌,看动画片。等积累到一定的单词量后,再由简至难慢慢进行亲子共读、自主阅读。丁胡洋3岁的时候,基本能用英语进行日常基础交流。
胡敏强调,家长可以酌情增加目标难度,“比如,丁胡洋4岁时,我帮他报名英语演讲比赛,结果上台就开始‘站桩’,一句话都没说。我想孩子可能没有这个天赋,或者没到时机,就暂时搁置了比赛计划。”
过了一年,同事随口一句话无心插柳,胡敏萌生了让丁胡洋参加“希望之星”演讲赛的念头,结果孩子状态大好,一举夺得重庆赛区幼儿组冠军。
“赢了之后反而松懈了,丁胡洋一年级第一次参加 21 世纪杯英文演讲赛全国决选,不知如何准备,只拿了个二等奖。我们不放弃,全力备战同年的新东方‘泡泡杯’英语风采大赛,最终斩获全国冠军。这段经历也给所有父母提了个醒——教育如逆水行舟,松懈则退。”
语言学家弗洛拉·刘易斯有句名言:“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仅是学会用另一种文字去表达一个意思,而是用另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事情。”
学好英语,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而是“睁眼看世界”带来的一种国际视野和思维。就像此次“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重庆赛区的主题“What I believe in”,丁胡洋立意新颖,论证了中国从古至今环保事业的各项举措,并展望了中国环保事业的美好未来,以出色的语言能力展现了极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
平时外出,胡敏非常注重细节培养。比如言传身教引导孩子让座、说谢谢等等,小文明塑造大品德,“我希望孩子是一个内心温暖、善良的人。”
在家里相处,胡敏常常会找一些近现代史的纪录片、影视剧和书籍,陪孩子一起观看,让孩子知道中国的崛起之路,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我经常会让孩子看国内的正能量新闻,比如钟南山院士这么老了还奋战在抗疫一线,为国贡献。同时,我们每天都会读一篇中外媒体报道的英文新闻,了解中国最新的发展,明辨外媒的一些歪曲报道。在多元声音下,孩子养成了思辨能力,也慢慢懂得了什么是‘文化自信’,怎么做才能‘强国有我’。”
——学英语不会影响母语。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年纪越小辨别语言的能力越好。(具体视个人能力而定。)
——学英语不会崇洋媚外。但需要家长进行正确引导,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即学英语的目的除了向西方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少年的风采。
——家庭是最好的培训班。英语不好的家长可以参考网上的成功范本,多学多听多看,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学方法。实在不行,就把培养中文的方法,依样画葫芦套在英语教学上,只要坚持,一定会“量变导致质变”。
“外语是一种工具、一扇大门,随着知识面、思考深度不断拓展,我相信孩子一定会成为品行好、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胡敏说。
◎丁胡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听”“说”是最基础的,想要快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敢于开口和营造一个英语环境极为重要。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说英语,也会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丰富的学科活动和全国、市级英语演讲比赛。
◎丁胡洋:93 分。扣分点主要是有时候他们不能很好地倾听我的观点。但是总体来说,大方向是对的,整个家庭氛围比较开明,他们“鸡娃”不走极端,不内卷,我的学习生活很丰富,偶尔弹钢琴、打篮球和看看书,没有超负荷地刷题和补课。因为现在竞争比较大,学习压力当然会有,但我对考试的心态很健康——我知道一场考试不能改变命运、决定生死,所以全力以赴后,平常心看结果。
◎丁胡洋:“国民学长”李柘远有本书叫《不如去闯》,非常激励我。我的理想是从事金融行业,有能力读国内好大学就留在国内,或者出国——当下哪条路最好最适合,就去做选择。求学路顺其自然,但即便在国外留学,我也会利用自己的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做好中西文化交流大使。最终,我也会像邓稼先一样回国,因为我也有我的故乡明月,我有我非实现不可的中国梦。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