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教育

隐秘角落的少年

华北电力大学回应

近日有关于华北电力大学回应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华北电力大学回应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华北电力大学回应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华北电力大学回应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华北电力大学回应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路上总会有阴影,抬头就会看到星光。

——电影《少年的你》

华龙网消息,在南坪街道水云路社区,有一间8平米的工作室,这是黄迎港工作的心理咨询小屋。仅半年时间,就有50多名少年推门求助,多数年龄在十六七岁左右。进门前,他们的人生被分为两半,前一半充满阴影,后一半模糊不清。

那些留在年轻身体上的疤痕,以及青涩眼神里的躲闪,都投射出藏在隐秘角落里的内心。黄迎港和同事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过去,并帮他们抬头看见未来。在这里,少年们藏在隐秘角落的心门慢慢敞开,从此有一束光照进生活,伴着他们成长。

校园欺凌、亲子关系、家庭问题、情绪调控等成为困扰孩子们的主要因素。视觉中国

自杀后的求救

短信只在手机屏幕上亮了一下,黄迎港就从办公室冲了出去。同为心理咨询师的熊韦锐知道,“又有孩子出事了!”

自从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在南岸启动“春和计划”项目,在3个街道社区设心理咨询室以来,不到10个月的时间,熊韦锐和团队接待162名来访者,其中青少年占到1/3。校园欺凌、亲子关系、家庭问题、情绪调控等成为困扰孩子们的主要因素,有的人甚至出现了自杀行为。

果然被熊韦锐猜中,黄迎港收到的是一条求救短信。1分钟前,南坪某小区,17岁的李峰吞下一整瓶抗焦虑药,决定和这个世界说再见。药片刚下肚,他就后悔了。

“我自杀了。”从手机里翻到心理咨询师黄迎港的号码,李峰发出几个字。虽然两人相识不到一个月,但他相信,这是仅有的会想办法救自己的人。

黄迎港当然会去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从第一次见到李峰开始,他就从这个17岁小孩眼中看到了数种不加干预的结局——自杀。

李峰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爸爸是个哑巴,他由奶奶带大。畸形成长环境,导致他患有焦虑症、强迫症。黄迎港还记得,去李峰家走访时,李爸爸就呆呆地坐在窗台旁,望着窗外,仿佛这一屋子人和事与他都没关系。

李峰吞下一瓶药那天,医生赶到时,李爸爸坐在屋里喝茶,奶奶也在旁边休息,嘴里念叨着“孩子我管不了”“洗胃要花好几千”。

李峰,在放弃自我中纠结,自杀了却又盼着有人来救他。和李峰的犹豫相似,老师同学眼中的“乖乖女”周瑶,也动了自杀的念头。

第一次电话交流中,周瑶泣不成声:“老师,我要崩溃了,坚持不下去,想要自杀!”

周瑶从小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成绩优异,上的是重点高中清北班。因为生病,周瑶休学两年,今年重新回到高中上高二。

“我的目标是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但现在只能考个普通‘211’。”在与心理咨询师熊韦锐的交流中,重返校园的周瑶总是不自觉地流露出焦虑:“我19岁了,却还在读高二,周围同学都小好几岁,我的成绩也不如以前。”

“成绩不是重要的,身体要紧。”回到家,父母的一番宽慰让她觉得像一种暗示:你考不上的,放弃吧。

“自杀”从周瑶嘴里蹦出,随后又念道“我走了,妈妈怎么办?”

城市特别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需求分层次、呈“多元化”特点,不仅需要物质帮助,也渴望心理关爱。视觉中国

封锁的情绪

和李峰和周瑶不同,16岁的男孩陈晓宏没有自杀的冲动,甚至连说话的冲动都没有。

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小屋,陈晓宏是妈妈带来的。1米8个头的大男孩面无表情地坐在沙发椅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处,只有脚上那双棉拖鞋不时发出踩打地面的声音。

“我儿子以前成绩很好,有数学天赋,还获过许多奖状,可现在他动不动就情绪暴躁、抑郁……”心理咨询师曾新欣还没提问,陈妈妈已打破沉默,一连串地讲起儿子的经历,像是在背课文。

多年来为孩子病情奔波,这样的情况介绍,她已不知说过多少次,言语中难掩难过,但已没了眼泪。

陈晓宏3岁时父母离异,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打临工将他拉扯大。初一下学期,寄宿在校的陈晓宏和室友因为换床铺的事发生矛盾,两人都动了手。再后来,陈晓宏发现室友在传播他的谣言,还联合其他同学一起捉弄他。

陈晓宏感觉自己越来越被孤立,流言蜚语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从小缺少父爱,性格内向、敏感的他话更少了。他把心事藏在心里,最初上课总走神,后来感觉记忆力也在下降,以前读写几遍就能记住的课文,那时背了半小时只记住几个字。

陈妈妈带着孩子去看了不少医生,可情况并没有好转。到初三时,陈晓宏已完全听不进去讲课,有时在公共场合突然就破口大骂。陈晓宏住进了医院,休学了。

长期吃药后的副作用,加上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缺少人际交往,陈晓宏身体发胖,体重接近200斤。医生给陈妈妈建议,孩子除了接受药物治疗外,最好还能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但单次几百元的心理咨询费是陈晓宏家庭无法承受的。得知社区开了免费的心理咨询,陈晓宏跟着妈妈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

“害怕住院、害怕出门……”和曾新欣对话时,陈晓宏习惯性地双手手指交叉,说话时低着头,说完就目光呆滞看向一旁,只有提到篮球时,眼睛里闪过一丝光。

曾新欣为陈晓宏制定了小目标:每天饭后出门散步一次;每天看一页书并摘抄一个句子证明认真看过;克制打游戏,改为集中注意力去看电视剧,并且用自己的话总结每一集的剧情;出现强迫行为的时候,如反复关门关水时,用便利贴打钩的形式记录下来提醒自己已经做过这些事。

一周过去,陈晓宏除了咨询后的第一天出门散步一次,用本子记录电视剧剧情外,就没有继续坚持了。

“我没有信心去一步一步地完成这些目标,也没打算一定都把它们完成。”陈晓宏依旧低着头。他告诉曾新欣,这些小目标对他来说有难度,要想改变实在太难了。

心理咨询师与少年交流。 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供图 华龙网 发

暴力后的报复

陈晓宏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包括上学,但刘奎休学不是因为没兴趣,而是为了他口中的“报复”。

在心理咨询小屋,几次交流下来,15岁的刘奎终于吐露心事:自己休学是在和“那个人”赌气,要报复他!

“‘那个人’喝了酒,耍酒疯,大声吼我,还凶妈妈……”在刘奎口中,“那个人”是他父亲,每每提及,他都咬牙切齿,脑子里甚至闪过要是“那个人”死掉就好了的念头。

在刘奎的记忆里,爸爸一喝酒就发脾气,酒后还拿钥匙砸他,运气好自己能躲开,钥匙砸在墙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记。刘奎曾养了一只小猫,因为爸爸喝酒发脾气,小猫也跟着挨打,甚至被揪起来狠狠地摔到地上,他却什么也做不了。

不止一次的深夜,“那个人”歪歪斜斜地走进家门,混乱中,或是声嘶力竭地争吵,或是拳头落在妈妈身上。刘奎站在不远处,默默地,一言不发。

那些拳头也会落在刘奎身上。成绩落后,挨打;没按时回家,挨打。拳头、皮带,“那个人”一样样“招呼”着儿子。

失望、伤心、无助……初二时,刘奎赌气地选择了休学,每天就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虽然拳头还是少不了挨,但刘奎的倔强父母也无可奈何。

在获取信任后,刘奎告诉心理咨询师邹容,来之前,他有很强烈的冲动:想拿刀把爸爸砍死。但很快,这个小孩意识到自己这种想法不太对劲,所以他来找到了邹容。

对于心理咨询,刘奎在内心反复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希望获得帮助,改变现状。”“要是‘那个人’看到,会觉得是我和妈妈找来的,又要挨打。”

陪刘奎来咨询时,妈妈总是痛哭流涕。她很想改变三人间的关系,但找不到方法,又不好对外人讲,自己憋在心里,已出现了抑郁情绪。

“和刘奎独处时,他还是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看到有人进来,便欲言又止,基本上是谈什么回答什么。”邹容记得,有次去刘奎家家访,孩子迟迟没有开门,电话联系后才知道他不想开门,还说“那个人”回家会发现。邹容分析,刘奎的突然拒绝,可能是又受到爸爸的酒后暴力。

“解铃还须系铃人。”邹容决定,找刘奎爸爸谈谈……

心理咨询师入户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 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供图 华龙网 发

等待治愈的少年

到第七次咨询时,刘奎爸爸终于到咨询小屋来“玩一玩”。此前,刘奎爸爸总觉得家丑不可外扬,看心理咨询师很丢面子。但心底深处,他还是希望得到一点帮助儿子、帮助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不只刘奎,改变,也在这间小屋悄然而始。

第四次到心理咨询小屋,做什么事情都没兴趣的陈晓宏跟着妈妈提前到了。他换下了棉拖鞋,穿上了运动鞋。“特意换的。”陈晓宏告诉曾新欣。

聊天中,陈晓宏的话明显多了起来。离开时他把制定的小目标认认真真地手写了一份带回家。那天正好是感恩节,他说要回家感谢母亲。对于改变,他下定了决心,哪怕现在他对药物仍有很大依赖性,但他想先把自己喜欢的篮球捡起来。

“初中时,有一学期我很努力,现在想起也羡慕那时候很有冲劲的自己。”渴望学习,但李峰也对生活充满焦虑。黄迎港教给李峰腹式呼吸法缓解焦虑,为他制定计划,引导他一项项完成,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有焦虑的情况出现,就用学会的方法放松。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一起努力。”黄迎港说,李峰一直坚持来咨询,这本身就是一个变化。每当看到孩子们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他们都会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小屋成为了这群心理咨询师和这群少年们联系的纽带,一次次交流、倾听,即使疫情期间,交流也不曾中断,从线下到了线上。

“通过对重庆南岸区830个有效样本和代表性社区的20户困难家庭的深度访谈与调查分析发现,城市特别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需求分层次、呈‘多元化’特点,不仅需要物质帮助,也渴望心理关爱。”熊韦锐说,现在“春和计划”项目在南岸的设点还计划增加,将心理咨询服务深入到社区基层,打通“最后一公里”,使需要的人能就近获得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等服务,这也是大家在努力的。

他们相信,那个藏在少年心里的“隐秘角落”,终会在你我之间互相摩擦中,发出一束光,照亮未来。

(为保护隐私,文中少年均为化名)

华龙网记者 刘艳 黄宇/文 黄宇/主持 重庆市社会救助基金会/图

四分半丨隐秘角落的少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华北电力大学回应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