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王玲玲:幼小衔接是孩子人生第一“坎”
为了传递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引领亲子阅读风尚,昆明女声邀请云南财经大学教授、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玲玲老师为您讲授《幼小衔接是孩子人生第一“坎”》,敬请关注。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云南省红十字会心理救助专家、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家庭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专家。
幼小好理解,主要是衔接问题。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法国的幼小衔接从2岁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有专门法律规定的责任划分。英美德等国是从5岁开始纳入义务教育,即K--12.K相当于我们说的学前班。我国的幼小衔接在法律上是由小学负责。开学前3个月不上课,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上学?为什么要懂规矩?3个月后才正式上课。
幼小衔接是孩子人生第一“坎”,这个坎的底层逻辑就是: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轨。一年级是孩子人生系统学习生涯的开端,这是孩子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是孩子从自然人开始转向社会人的初始阶段。这个开端影响人生的整个过程。因此幼小衔接由国家或政府来制定法律,足以见到它的重要性。2.孩子的身份发生本质变化
幼小衔接首先体现在身份发生本质变化。身份指的是从自然人的“小孩子”到社会人的“小学生”。这种身份变化主要带给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六大压力。
一是权利的部分丧失产生的压力。幼童上车会有人让座,但背书包的小学生上车就没人让座,反而被教育要给老人让座。幼童任性,大家会觉得很萌、很可爱。小学生任性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二是学习形式发生变化产生的压力。学前教育跟学校教育有本质的区别,“比如2+3=6”,幼儿园主要是调动孩子们的形象思维,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学校是把算式的知识和概念教给孩子,要求的是抽象思维。幼儿园没有学习的要求;但小学不仅有学习要求,而且要求学生严格的跟着课程走。测验、考试都有统一布局。
三是竞争带来的压力。幼儿园没有竞争,自由度比较大:但在小学有严格的纪律要求,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孩子们明里暗里都处于竞争状态。
四是自主意识形态变化的压力。幼儿园的自主要求是低层次的,老师主要是教孩子们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吃饭穿衣等。但到了学校以后,学校老师要求孩子自律。上课不准讲话,不举手不能发言。按时完成作业。要学会服从、听指挥。要有集体观念等。要求的是高层次的自主意识。
六是游戏和学习严格分开的压力。幼儿园寓教于乐,学习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习。但学校教育十分正规,游戏和学习是决然分开的。40分钟的课堂教育不能用游戏方式进行。这就导致一部分孩子静不下心来,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作业磨蹭等一系列问题产生。
幼小衔接还体现在环境的突变。幼儿园是以“保育”为主,以孩子的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为衡量标准,这是一个自然标准。学校是以“教育”为主,是以国家标准、社会标准为主,是社会人的标准。
我们经常会形容幼儿园老师像妈妈,说明幼儿园是家庭的一个自然延伸。学校教育是管理为主,老师使用规则和纪律来要求学生,是为孩子们将来步入社会做最基础的准备。
幼儿园是一个服务性质的机构,老师基本上是为孩子们服务的,没有更多的硬性要求,家长基本不焦虑;但学校是管理机构,按社会标准来要求小学生。很多管理的设置是刚性的,如:课程的设置、成绩达标的要求等要求不可更改。家长和孩子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所以进入一年级后,孩子们无一遗漏的都要去面对这些压力。
从以上的讲述给了大家一个幼小衔接主要框架。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完全照按社会的规矩来成长,这对孩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孩子们从“自然人”进入“社会人”这个初始阶段,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孩子考100分,而是一定要保证孩子的起跑姿势是正确的。通俗地讲,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的任务是在孩子过坎的阶段,学会避免失败的套路,增加以后家庭教育成功的概率。
“学业语言”:指的是儿童在学习语境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比日常用语更抽象、更精确、更客观、也更复杂,与孩子在家中和幼儿园中使用的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是因为对这套语言的不熟悉,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后都会遇到大小小的挑战。
字就好比高质量的水泥。它是保证建筑牢固的基础。我们把孩子学识字的过程比喻成一个长跑,孩子要随着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前进,从对汉字完全没兴趣,到最终可以独立识字,孩子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孩子的背景知识不足,上课就只能囫囵吞枣地背下来,很容易就忘记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比如:孩子认识动物这两个字,但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不知道这是一个抽象概念,也不知道此动物和自己在动物园里看的具体的老虎、狮子猴子、孔雀是什么关系。这类孩子在低年级阶段,仅靠记忆,学习成绩也可以很优秀,但进入3.4年级成绩就会掉下来。因为背景知识不足的孩子,他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能迁移的。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4年级以后,所学的知识很难迁移到作文中和应用题的理解上。孩子之间就会产生学习上的差距:有的孩子疲于奔命,有的孩子一通百通。前者越学越困难,后者越学越轻松。
孩子上学后,家长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教学思维进行及时的辅导。汉字有自身的规律,家长要根据规律来辅导孩子的汉字,才可以提高孩子识字的效率。
最简单的玩法,就是“说不同的词”,在孩子词汇量还不大的时候玩最合适。刚开始,只要求这个词跟上一个词不同,就可以;慢慢地随孩子记忆容量增大,可以进阶“说相关的词”,在词汇意义上练习分类,孩子说什么都可以,但别忘了跟他讨论一下,为什么他觉得这两个词是相关的。这种玩法也可以稍微改一改,“说同类的词”、“说相反的的词”、“说相近的词”,这也是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的好机会,体会词汇的细微差别。
这个游戏要求小朋友注意听别人说的内容,接成语最后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比如:马到成功,功在千秋等。
学业语言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基础。阅读是获得书面语言的最好办法。亲子共读是儿童从口语学习到书面语学习的过渡,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亲子共读的技巧:
对于孩子来说,重复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故事的情节,而是在一遍一遍的加深理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无聊,但实际上,他们的小脑袋里每次都在发生变化。,每读一次都可能有新的想法。要表达这些想法,就要熟练的使用学业语言。
书本除了可以读,还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对话材料,在已知的基础上,孩子会很乐意接受新的扩展,也非常乐意交流和表达。
新的知识更多地同旧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同生活经验、场景、情感联系起来,就越不容易遗忘,也越容易被提取,进而同更多的知识建立联系。这样的背景知识,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知识迁移的问题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总之,要想让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的环境,父母就要花大功夫去陪伴,不仅要了解孩子会遇到哪些问题,还要了解培养孩子自己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让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的新环境。这个适应期的长短对孩子是有很大影响的。不同孩子的适应周期是不一样的,但总体上来说,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能尽快缩短这个适应过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
-
【家庭教育】王玲玲:幼小衔接是孩子人生第一“坎”
为了传递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引领亲子阅读风尚,昆明女声邀请云南财经大学教授、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玲玲老师为您讲授《…
-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学校、老师和父母各自的责任是什么?
- 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差异该怎么解读?
- “英语教师线上教学技能与支持”网络研讨会精彩内容回顾
- 家长不满语文老师的教育方式误伤数学老师
- 中师生一个最悲情的词
- 教育亟待形成分层次分职责分领域体系教育
- 教育分层次 破解“一刀切”
- 职教法首次大修 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之变
- 创新成语文化载体引领育人新风尚
- 书写一部永不完稿的育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