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路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联合国宣布在2005年至2014年这十年的时间中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这十年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人他们国家各个相关层次的教育战略和行动计划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在其于2003年4月举行的第166次会议上批准了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议案,并以行动支持将十年议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一个两年期的行动计划结合在一起。本文提供了一个纲要,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与联合国和合作者的协商制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国际实施方案草案。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一致认同和广泛支持。在中国,党的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的战略要求,教育界作为培育人才和萌发思想前沿阵地,也必将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落实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去。这就向我们的教育部门提出了十分明确恶要求。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分为广义与狭义概念,狭义概念就是特指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传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促进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的形成,提高受教育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场所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二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区域性、阶段性和社会性,其目的要求和教育内容受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现状所制约;三是指明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即在学校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来进行。在本文我们只把可持续发展教育限定在狭义的范围内。

  首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改造和重塑学生的自然价值观,来重新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全面提升学生生活与生存的基本能力。

  其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战略、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促进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理论科学。

  再次,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具有学校教育活动共同的基本特点,两者之间既存在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其学科课程应该属于教育范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会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作为全国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大西部地区,一方面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另一方面其发展速度却又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经济在全国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进入八十年代,国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成为发展重点,在投资、税收、信贷、进出口贸易等许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西部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大量向东部地区逆向流动,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呈急剧扩大态势。

  教育是某个共同体、社会或民族以特定的方式和特色向下一代传递在这个团体中形成的文化、习俗和观念。它的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或至关重要与文化传统发生一定的互动作用,因而有人给教育下了一个定义,即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或习得文化的一个过程。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认为文化是教育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种观念和实践活动同样必然会受到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文化统一性的基础上会存在着文化的多样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水准也参差不齐,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从而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各种地域文化内部的文化特质,都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会影响到教育领域,对我们今天所提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西部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状态,形成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保守,并最终成为推进改革开放的心理障碍。这些因素会渗透到人们心中形成或促进或阻碍“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的接受和实践。

  任何上层建筑的部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作为文化一个方面的教育也是如此,同时它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只能是我们在总结历史和当今现实的基础提出的教育对策,然而作为历史发展过程的教育却要求我们不仅能都做到及时应对,还要求我们要有前瞻性的去考虑问题,要在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未来方案。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它的要求是高出我们今天教育的状况的,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待,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面发展。

  如我们前面指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非独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其内容应由理论模块、案例模块、课程研究模块和操作模块构成。虽然从2001至2003年,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及实施指南,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新课程强化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加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赋予了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任务,但是现在我们的课程结构远远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首先是高考机制不能很好的强化了评价学生的量化标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考评。其次,中国的“学而士则优”的思想仍在作祟,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强调学子学习是为了仕途,所以也造成了今天教育的局面,而不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2、教师队伍的问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必须做到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并能深入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做到把教材、学生融入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真正融会贯通的领会教材、感悟学生。目前中国的教师队伍普遍有教师年龄构成偏大,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真正沟通与互谅。我们的制度没有给教师们提供一个轻松的搞科研的环境,像教师必须为自己的经济生活问题奔波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当中去,而每一个学生又有诸多的差异性,所以也就造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落实的困难性。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也是促进教育公平与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研究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所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所要做到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实施必须保证有强有力的领导,同时要保持社会主要特色代表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高度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要保持我们民族的独立、统一、完整就要要求全国人民行动一致,团结共进,保证这一切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的原则的方向,但同时要适当扩大其灵活性,以免陷入僵化。

  在上面我们讲到教育受到区域和历史性的制约,所以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现状不一样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将一个笼统的概念套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求我们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因地制宜的实施教育方针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所以要坚持扩大地方的灵活性,放权予地方,使各级教育部门能够根据的本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实施策略。

  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如果要强有力的获得执行必须要有上级领导的支持的鼓励,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促进其发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有长远眼光,着眼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其次,要引进具有先进观念的年轻教师队伍。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存在大量思想僵化,应试教育观念浓厚的教师。这就严重阻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顺利实施。要改进这一现象,必须引进一批具有先进理念的年轻教师,优化现在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改造通过先进理念的培训来使其更像观念。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