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专业教育是让孩子远离溺水的好方式

  暑假临近,又到了每年青少年和儿童溺水事件的高发期。从3月开始,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秘书长、“大手拉小手防溺不松手”防溺水教育进校园公益活动负责人洪峰就忙碌起来。2014年以来,每年从暑假来临之前的几个月一直延续到暑假开始后,洪峰与同事都要在浙江省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针对孩子、家长的防溺水教育。多年下来,防溺水教育在浙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项活动也入选了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主办的2021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这让洪峰感到欣慰。但同时,对于部分家长、学校依然认为防溺水教育属于可有可无的现状,也让洪峰深感防溺水教育任重道远。

  河网密布、湖塘众多的浙江省,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洪峰回忆,他在2012年曾经向浙江省教育部门了解过,当时,浙江省每年因溺水事件丧生的青少年和儿童大约有300人,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数字。作为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省份,浙江发生的青少年和儿童溺水事件主要以外来打工子弟和留守儿童为主,而针对这一群体的防溺水教育显得比较迫切。

  洪峰介绍,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内的温州、绍兴等地开始举办防溺水教育进校园的活动,2014年,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举办防溺水教育进校园的公益活动。2017年以来,随着浙江省游泳救生志愿者服务总队的成立,目前浙江省已有数百名志愿者投身在防溺水教育进校园公益活动中。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孩子只要学会了游泳或是叮嘱孩子不去危险水域,溺水事件就会离孩子很远。实际上,孩子对危险的判断能力和对危机的处理能力,绝不是只靠老师、家长的几句叮嘱就能获得的,专业、系统的防溺水教育对孩子有着重要意义。

  洪峰介绍,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防溺水教育也有着不同的指导理念。比如,针对幼儿园的孩子,主要是教育孩子远离危险水域,如果发生同伴落水,要学会呼喊大人帮助;针对小学生,主要是教育孩子避免群死群伤。洪峰表示,小学生溺水事件的一个特征就是群死群伤事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和小学生所处的热心助人、最讲义气但判断危险的能力尚显不足的年龄阶段有着直接关系。近几年国内发生的小学生溺水群死群伤事件并不鲜见,每一起事件都让整个社会为之悲伤和痛惜。我们要教育孩子,救人的方法不对,不仅无法救助落水的同学,还会将自身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在疫情之前的2018年至2019年,洪峰与同事们每年要在浙江全省进行1000多站的防溺水教育进校园活动,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活动的举办数量有所减少。洪峰与同事们也考虑使用线上教学的方式,但是相对来说,防溺水教育还是以线下的方式为佳。洪峰介绍,比如,只有在水里,孩子才能体会到如何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顶在自己的脖子下面,去帮助自己更好的呼吸;以及如何用两个空的矿泉水瓶,各放在左、右腋窝下一个,使自己获得浮力;也只有在水里,孩子才能体验和学会大字漂。

  还有一些情景模拟,如同伴落水如何施救,孩子只有亲历过现场,才能在危机真正发生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使用合理的救助方法。这些体验,都是孩子们无法通过线上方式获得的。

  让洪峰感到欣慰的是,防溺水教育在浙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洪峰说,“目前浙江省每年因溺水死亡的青少年、儿童已经降到50人以下,虽然很难做到零发生,但我们正在努力将学生溺水的发生率尽可能降到最低。”洪峰记得,曾看到一条新闻,说是一个孩子在杭州西湖落水后,用大字漂的方式平躺在水面上,成功获得了救援。洪峰说,这个孩子显然接受过防溺水教育,因为如果他像通常的落水者那样情绪慌乱、身体紧张,是肯定做不出大字漂的。

  浙江全面开展防溺水教育进校园活动的这几年,打工子弟、留守儿童群体一直是活动面向的重点人群,但是这部分人群对防溺水教育的重视程度确实还有待提高。

  洪峰就遇到过,有的打工子弟的家长认为孩子上防溺水教育课还不如多上几节文化课;有些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防溺水教育课程,家长会缺席。洪峰说,我们的防溺水教育进校园活动是与学生免费游泳培训活动配套的,只要是打工子弟、留守儿童都可以在参加了防溺水教育之后学习游泳,但尴尬的是,“我们的免费游泳培训班还时常招不到孩子。”

  在一次去一所山区学校做防溺水教育活动时,洪峰还遭遇过学校老师的责难,老师很奇怪为什么还要专门办一个防溺水教育,言语中透露出似乎只有文化课才是教育的意思。

  不过,在洪峰看来,整个社会对防溺水教育的关注、认知和重视程度还是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教给孩子正确、专业的防溺水知识和技能是保护孩子应对溺水危险的最好方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