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凶手》背后是中日韩三国犯罪片的根本差异
11月22日,新导演王煜的《你是凶手》、徐翔云的《追凶十九年》同日上映,前者是根据韩国电影《蒙太奇》(又名:《抓住那家伙》)改编,后者则被不少观众认为是“中国版的《杀人回忆》”,无不表现出韩国电影对于年轻一代编导的影响力。其中,《你是凶手》与《蒙太奇》之间的异同,也折射出了不同的人文、历史、文化,这点比起影片本身来说更值得深思。
《你是凶手》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仅就2019年的院线影片来说,《“大”人物》《龙虾刑警》《伟大的愿望》及《你是凶手》等都是直接改编于韩国电影。其中,《你是凶手》讲述十年前时,白兰的女儿铃铛被绑架后发生意外身亡,重案组警官陈浩许诺白兰一定要将凶手绳之以法,但多年追查依然是犹如大海捞针,白兰则在痛苦的生活中身患重病时日不多,陈浩带着遗憾离开了警队,但在探望白兰、前往当年事故发生地凭吊铃铛时,发现了新线索,这时候,另一起绑架案突然发生,而手法与十年前铃铛的案子几乎是一模一样,陈浩、白兰等想方设法要找出凶手……
与韩国原版《蒙太奇》相比,剧情、叙事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主要的改变则是,将韩国版的15年变成了10年。2007年时韩国《刑事诉讼法》将杀人犯罪的诉讼时效修订为25年,但也规定适用于2000年以后发生的凶杀案件。上映于2013年的《蒙太奇》,故事背景便在于这“15年”的诉讼有效期,重案组警官吴清浩之所以能发现到新线索,是因为在15年期满的当天晚上前往当年意外现场凭吊,看到现场留有鲜花,他确定不是受害人的母亲来过后,猜到应该是当年凶手终于等到这一天时的所作所为,然后根据现场留下的各种线索追查疑犯。《蒙太奇》也显然受到了日本推理小说家横山秀夫的《昭和64年》的启发、影响,后者曾推出了五集剧集版、上下篇电影版。为了更符合我们的法律文化,《你是凶手》舍弃了“15年”这背景,改为受害人母亲白兰时日不多时,想要在离开前找出凶手给女儿一个交代。这点既规避了中韩法律文化的不同,也凸显了母爱;但同时也削弱了当年的凶手为何要在这一个晚上前往案发现场。
《蒙太奇》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更深的差异则在于影片背后的文化因素。韩国版突出的是受害人家属的“我要为女儿报仇”的怨恨、悲痛心情,一个主要原因是从十九世纪末韩国历史就充满着血与泪的家仇国恨的冲突,韩国的影视文化里也就充满着“悲歌一曲”、“我要报仇”,以及和平时代下阶级/阶层差距所带来的怨恨情结,林权泽的《悲歌一曲》、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李沧东的《燃烧》、奉俊昊的《寄生虫》等,也都是这种历史文化孕育出来的作品。而我国的历史里虽然也曾充满着血泪,但怨恨情结并不突出,反而更看重生死文化等,所以,《你是凶手》的支撑点便选择了“我要在死前给孩子一个交代”。
再看日本电影版的《昭和64年》,日本推理题材的小说、影视,崛起于二战结束后,创作者很多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而注重于挖掘背后的社会、人性因素,即使是和平时代也被延续了下来。而上下篇超过四小时时长的《昭和64年》便以幼女绑架案为缘由,以警察的追查案件为主线,不仅是表现了人性的善/恶间的灰色地带,还突显了媒体等社会因素。另外,即使不说《昭和64年》上下篇超过4小时的片长,《蒙太奇》也超过2小时,而《你是凶手》仅有94分钟,比韩国版少了将近半小时,减少了很多追查过程的交代、相关人物的刻画等,也就削弱了说服力。这点主要是受到香港电影的影响吧。对于投资者来说,90分钟的影片比120分钟的,每天每个厅至少可以多放映一场,而对于创作者来说,剧情的信息量也能减少很多,于是,港片日积月累后形成了以90分钟为主的创作方式,注重于快节奏的动作场面或者笑点,淡化叙事的逻辑性,淡化人物的刻画,再加上喧哗的或者很突然的背景音乐,形成了“尽是过火,尽皆癫狂”的港片特色。
《昭和64年》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后起之秀的韩国电影从好莱坞电影、香港电影等取经,并结合了自身的历史、社会文化,以120分钟为标准片长,更充分、深入的叙事,叙事性、逻辑性也就比大部分港片都更胜一筹,这点也给后来者的改编带来了更多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新导演更喜欢改编韩国电影,而不是香港电影或者日本电影的主因之一吧。(阿木)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