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舍镇自然环境
地处宜兴西部,境内西南是地势较高的烟山山地,其余为水乡圩区。地壳厚度为32千米,除烟山为出露地层外,大部分地层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全境下伏地层为侏罗系、白垩系灿岩。土壤植被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多种类型。主要气象要素与宜兴全境略同。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冬春季少雨为枯水期,夏秋季多雨为汛期。境内除烟山周边外,东中部为低洼圩区,地面高程与外河水位平均为3.2米(吴淞口海拔,下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徐舍地区素称“洪水走廊”,汛期防洪压力较重。全境总面积约18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493公顷,水域面积5803公顷。农副业兴盛,盛产粮油水产品,素负“鱼米之乡”美名。烟山丘陵的矿产资源有优质石灰石、建筑石、煤矸石等,周边平原高地老粘土土层厚,制坯烧砖历史悠久。自然灾害以旱、涝为多发,曾遭受龙卷风、冰雹侵袭和地震影响。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由于工业崛起,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影响,人民政府大力保护自然环境,加强治理监督,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节 地质·地貌
一、地质
1.地层 徐舍境域属扬子地层区东段南部。出露地层的有志留系中上统,泥盒系中下统、上统,石灰系下统、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上统,三叠系下统、中统,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上统,上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更新统和全新统。境内烟山为基岩出露地层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以含燧石灰岩为主,夹燧石层,硅质岩、页岩,底部为炭质页岩夹煤线,富含珊瑚、蜒、腕足类、腹足类、苔藓虫等化石,层厚183米;孤峰组以硅质页岩、页岩、燧石层为主,含磷质结核,中部夹薄层锰土,厚20米~40米,产腕足类化石。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以深色砂岩、页岩为主,含羊齿、蕨类等植物化石及珊瑚、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厚350米以上。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中统(上青龙组),侏罗系上统(龙王山组、云合组、大王山组)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境内地壳原度为32千米,除烟山为出露地层外,大部分地层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1996年3月4日至4月25日,江苏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在芳庄镇西南2.5千米处胡家圩进行的地质地层普查资料表明,自地表至地下1000.4米所钻遇的岩性层计有35层,地层对比划分与时代归属如下:0~30米(第一层)为浮土,即为第四系。30米~712.5米(第二层~第二十七层),为一套棕红色、棕黄色为主的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4层砾岩。这一组合与下状地层岩性在颜色上、颗粒分选性、岩性稳定性上都具有明显的区别,且底部有一层较厚的底砾岩。时代属早第三纪渐新世中晚期。712.5米~1000.40米(第二十八层~第三十五层),为一套砖红色粉细砂岩,局部含小砾石,厚层状—块状,胶结较松,颗粒细,分选性好,成份单一,岩性很稳定。于762米~1000.40米间采的10件孢粉、微古分析鉴定样,经江苏省地矿局调查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分别处理检查,虽未发现孢粉、微古或化石碎片,但仍可分析推断为赤山组的地层。这一套岩性为干燥炎热的氧化沉积环境的产物,应属赤山组地层,时代为白垩世。
宜兴地区岩浆活动较弱,主要发生在燕山期(距今约1.8亿~0.6亿年),既有岩浆的侵入,又有火山喷发作用。境内烟山为燕山期火成岩。烟山花岗斑岩岩株,分布胜山和金山之间,出露面积约1.8平方千米。同时,烟山亦为火山岩主分布地之一。
2.地质构造 宜兴境内地质有褶皱、断裂和推覆构造等。主要出现在西南山区。徐舍境内烟山部分为铜官山复背式背斜褶皱缎构造;部分为北、北东向断裂,一般是东南盘向北西盘逆中,两侧次级张性断裂有花岗斑岩侵入;部分为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全境下伏地层为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岩。境内地震强烈度为6度,稳定性尚好。境内工程地质有两种,烟山山地为老粘性土,其他地区为一般性粘土。一般性粘土含水量33.1%,地基允许承载力每平方米12吨~20吨。老粘性土含水量22.4%~26.2%,地基允许承载力每平方米22吨~35吨。是良好的工程地质层,潜水位1米~3米,水质为淡水,无侵蚀性。
二、地貌
1.丘陵 境内地势由东、北、西向中南部逐渐趋高。中南部为烟山山地,烟山山峰海拔173.6米。烟山为石灰岩组成丘陵,地势起伏,小丘众多,北面的锅底山,西南的大金山、小金山、藕山、鲤鱼山、黄安山,植被茂密。山体由石灰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灰岩组成,呈剥露褶皱断垣状。单斜岩,水系不发育,有格状或树枝形伏流。山间各地与盆地区为自由河曲。20世纪70年代初,江苏省地质勘探队在烟山脚下找矿钻探,钻孔内水出喷射状,质量上乘,后被封。
2.平原 境内烟山山麓东至鲸溪河,北、西至
- 标签: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