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影视

老北京“东富西贵”的来由

老北京有“东富西贵”的说法,“富”和“贵”两个字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一直以来,老北京的“东”和“西”到底指哪里,可谓众说纷纭。

“东富西贵”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明朝时期。那时漕运是京城的主要交通方式,京杭大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上商路,南来北往的物资,集中在北京城的东部,所以东城的粮仓非常多。

为了便于商业交易,商人富贾和殷食人家都渐渐在东城扎根。长此以往,就有了“东富”的说法。

到了清朝末年,满族学者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提到:“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其中指出粮仓多在东城,贵人多住在西城。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都在西边儿。沿着这些水域,随处可见深宅大院、王府花园,多是清朝显贵的王府官邸,因而被人们称作“西贵”。

再之后,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西指老宣武区,东指老崇文区,因清制汉官非功不得居内城,故汉吏多住崇文,他们与商人暗中勾结,多成富人,而汉官多住宣武,清室为汉功臣赐第也多在此。

二、以前门大街为中心,它东边多票号、大买卖,故称富,西边多会馆、戏园等,故称贵。

哪个更准确呢?

首先,因清代城市规划巨变,内城皆为八旗驻地,就算明代有过“东富西贵”,至清也全部被推翻。

其次,既然清末才有“东富西贵”一说,则不可能指前门大街,前门大街明时商业已很发达,当时它东边多是粮店,也谈不上“贵”。前门大街宽阔,游商占路交易,后期甚至修建房屋,使前门大街窄了一半左右,如果是“贵”,岂能如此操作?此外,东边的大栅栏一带也很富。

第三,老崇文区商贸发达,但老北京好多个城门附近都是商业区。清末老地安门一带的繁荣虽比不上前门,但内务府多个重要采买部门都在此办公,官商结合尤其密切,只因后来前门修了火车站,地安门才相对衰落。

可见,“东富西贵”可指老东城区和老西城区,这在典籍中可得到印证。最早记录此说法的是清末学者震钧,此后崇彝在他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也有讨论,他罗列了东城尚存的27所王府与官宅,多于西城的20所。他认为,因西城荒凉,与东城有差距,提西城是为了铺陈“东富”。而老崇文区和老宣武区为“东富西贵”的记载,出自民国,皆是汉人记载,很可能沿用了清末的传说,附会以当时北京城的状况。当时崇文、宣武迅速发展,已成北京城市重心,传统的东城区、西城区相形见绌。

以北京目前的城市格局来讲,如果从地理位置上划分,现在的“西部”所指的是石景山区一带,而“东部”则是朝阳区一带。如果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东”还是指的东城区,“西”指的则是西城区。

总之,北京历史悠久,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的民间文化,类似于“东富西贵”这样的说法,只是仅仅停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罢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