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教育

让创新创业教育独辟职教育才“超车道”——访云南经管院国赛夺金项目“蜜思优”团队

  10月15日,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浙江大学落下帷幕。这一天,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云南经管院”)沸腾了。电话那头,杭州西子湖畔传来捷报:由盛忠华、王蕾迦、杨夜菊、自王曦文、孙丹5名学生组成的蜜思优蜂项目,从来自全球五大洲124个国家和地区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团队中脱颖而出,摘下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创业组全国金奖。项目负责人盛忠华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指导教师焦艳军获得全国优秀创业指导教师奖。

  消息令人振奋,为拿到这一在云南省职业教育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全国金奖,云南经管院自10年前入驻安宁职教基地起,便稳步做出谋划,更率先作为。学校瞄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新的教育目标,从校内办赛到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不仅培育出一批精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学子,更构建起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团队,不断奏响云南省职业教育的新时代强音。

  10月15日凌晨两点,窗外一片寂静,代表云南经管学院,代表云南省参加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盛忠华却辗转难眠。几个小时后,他将带领自己的蜜思优蜂项目团队走上国赛舞台,推介自己的养蜂项目。虽然,他已带着这个项目在各赛中斩获不少奖项,但他还是没把握这个农产品项目能在众多的机器人、无人机等高科技项目中脱颖而出。

  第二天,就快上场时,盛忠华越发焦虑不安。这时,在场外等候的指导老师焦艳军打来电话:“忠华,忘记路演稿,回到项目本身,回到你做这个项目的初心。”焦艳军的话就如一颗定心丸,让在全国各大名校学子、名校团队、高科技团队下渺小如尘的盛忠华镇定自若地走上赛场。他果然“忘了”路演稿,短短4分钟的路演中,他用最质朴、最真实的话语推介了蜜思优蜂项目。

  评委霎时被他打动,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你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单一药蜜的酿制稳定吗?”“多王群是怎样实现的?”原本只是两分钟的提问环节,由于评委们不间断的提问而延长。最后,组委会工作人员不得不走上赛场“拖走”盛忠华。谁想,两位评委又追出来,就说了一句话:“两个月内,我们会去云南,去禄丰,去看你的蜂场,我们要为你投资。”

  当蜜思优蜂项目喜获金奖的消息传来,一向冷峻的焦艳军抱着盛忠华流下激动的泪水。盛忠华却坚定地说:“师傅,我感受到了,比赛仅仅是个起点,蜜思优蜂项目要上真的战场了,谢谢您,带我走向这个关键的起点” 。

  2008年,从商业管理转行职业教育的焦艳军进入云南经管学院,并被学校委以重任——打造学校创业教育品牌。为此,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展校园创业比赛,让学生们将书本所学回归到实践,从一份调查问卷做起,从一份商业计划书写起,真真切切地去感悟、去体会创业。

  这一想法立马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学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搭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孵化平台,成立大学生网商创业园、安宁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创业教育雏形渐显。从那以后,老师和学生在一次次的项目构建和实施中不断地吸纳知识、开拓思维,学校请来的企业大咖评委们犀利的点评,项目落地后的实施创新创业在经管学院创业教育这片土地上深耕勃发。

  2018年,盛忠华的蜜思优蜂项目首次参加学校比赛。3页PPT,去掉错别字和废话,信息量仅一页纸而已,最终惨淡收场。那时的盛忠华,是个带着创业项目走进大学校园的小土豪,他的养蜂场每年为他带来几十万的收入。所以,尽管自己的项目没出线,但他一点都不觉得失落,比起赚钱,这个简直是浪费时间。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焦艳军却敏锐地捕捉到盛忠华身上那股很多人缺乏的坚持。“有创意有梦想的学生很多,但能坚持的又有几人?”从此,焦艳军把盛忠华带在身边,他希望这个吃苦耐劳,又有生意头脑的学生慢慢地学会金融思维,构建自己的人生大格局。

  去年夏天,盛忠华远在河南的一个蜂场突遭几十年不遇的一场大雨,一夜之间,整个蜂场全部浸泡在大雨之中,损失80多万。时隔一天,外出备赛时,由于当日气温变化较大,没能及时开关蜂门,另一个蜂场的马蜂死了成百上千,再度损失70万。与此同时,盛忠华投资养蜂的一户父子俩外出时因故而亡,设备和资金血本无归。一个星期,总共损失170多万。备受打击的22岁的盛忠华对焦艳军说:“师傅,我放不下养蜂,可又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当时,蜜思优蜂项目正进入省级预选赛事的关键时期,焦艳军也很着急,但他坚定地告诉盛忠华:“不怕,不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陪着你”。就这一句“陪着你”,盛忠华顿感力量加持,他知道在创业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他并不孤单。

  第二天,本着产品“质量为王”的师徒二人又各司其职,奋勇备赛。盛忠华沉浸在蜂王迭代、多蜂王同处、单一药蜜酿制、宠物蜂养殖等核心技术的开发中,焦艳军则为项目报告书的精彩呈现多方寻找素材,琢磨方向。

  这些年,盛忠华转换过多重身份。曾为警校学生,后从事特警工作,因伤退役后再次回到校园。他的养蜂事业启于高中时代的一次偶然。他花两百元钱向一个养蜂人买下一个蜂王和设备,一个月后,蜂箱引来一群群蜜蜂,甘醇的蜂蜜注满蜂巢。他立即去和养蜂人交流,发现了养蜂这个投资小、利润高的项目,便正式开始养蜂。

  高中毕业后,盛忠华进入云南经管院学习商科。他一边学习商业理论,一边潜心研究养蜂。第一年,通过网络销售,蜜思优纯正蜂蜜创收100多万元。初尝甜头的盛忠华有点沾沾自喜,他开始接受预定,用定金来养蜂酿蜜。直到遇到焦艳军,他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进一个商业死胡同——销售需求猛增和周转资金的矛盾。焦艳军适时地向他讲授融资概念,这让他茅塞顿开,开始尝试整合多方资源,蜂场也逐步从云南走向四川、河南、内蒙古等地。蜂蜜销售也逐渐进军超市,凭着蜜纯价优、单一药蜜的独特性,短短一年的时间,蜜思优蜂蜜已抢占云南蜂蜜市场份额的40%。

  面对这可喜的成绩,盛忠华却很淡然,正如他在大赛上所说:“这只是开始,我要通过蜜思优蜂项目,让农民学会养蜂,让国人爱上吃蜜。”

  “让农民学会养蜂,让国人爱上吃蜜。”盛忠华的这句话,也深深打动了评委。他们在这个个头不高、身形瘦削的青年身上,看到了做农产品的初心。一个评委问道:“你将如何实现?”盛忠华诚恳地说:“目前,我有蜂群3500群,未来5年,只发展到6000群。”评委们愕然了,面面相觑,“你拥有独立的蜂群培养技术,几年内发展到几十万蜂群都有可能,为什么只做6000群?”盛忠华掷地有声:“未来,我们公司的发展方向不是养殖,而是输出,输出我们的养蜂技术,让更多的农民,更多的养蜂企业学会科学高效养蜂。”

  曾经的那个小土豪盛忠华,今天,心里却已经包纳了“云南蜂产业”这样一个宏观概念。“如果任何一个项目有了点名气后就搞独大,那将会成为整个产业的隐患,一旦形成恶性竞争,受苦的还是农民。”

  看到盛忠华的成长,焦艳军备感欣慰,他说:“创新创业教育或将是一条另辟的超车道,助力职教人才参与竞争。在这条超车道上,我们更需要培养像盛忠华这样敢想敢做、奋勇坚持、不忘初心的青年创业者。”

  比赛,已划上句号,但盛忠华人生的创业大赛才刚刚启幕,云南经管院如何将创业创新教育完善成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构建起应用型知识人才培养培育的有效方法,进而服务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才拉起大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