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南京文化  教育

对90后来说做公益就像呼吸空气一样

原标题:对90后来说做公益就像呼吸空气一样

  打卡式运动,早就成了90后的日常生活方式。

  每天晚上固定时间,微信都会提醒我今天走了多少步,以及在朋友中的排名。一时间,“刷步数”成了最让人“沉迷”的小游戏,没有之一。参加晨跑的年轻人,把手机绑在胳膊上,为的就是不落下运动征程上的每一小步。每晚的排行榜上,总有一些让我望尘莫及的“大神”。很多时候,我不知道他们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是怎么做到时刻位移的。

  走路,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社交化的机制设计,让人们更直观地找到健康的获得感。然而,后来我发现,在很多朋友眼中,记录运动步数,不仅是为了自我存证,更为了公益活动里“小小的目标”。用户可以把运动步数捐赠出去,相应的慈善机构就会把步数转化为善款,帮助有需要的人。

  久而久之,很多朋友不再拘泥于运动榜单排名,而更关心运动记录能否转化为真实的力量。类似互联网微公益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很多人在玩种树游戏,看着远方自己“种”下的树,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这种喜悦感和收获感是难以被替代的。

  运动,对年轻人来说就跟阳光和空气一样,一天都不能缺少;做公益,在很多90后眼中,同样也是。

  在90后的成长记忆中,“捐”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上学时,每逢国家遭遇重大灾害,以及身边的人遭遇不幸,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当时还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我们,以为捐款就是做好事,就是公益慈善的唯一形式。

  改变我们这代人对公益理解的,还是要追溯到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地震发生以后,许多90后成为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他们不光是抗震一线的战士、志愿者,还是从四面八方汇聚善意的普通人。震灾普及的现代慈善精神,在当时刚成年的第一批90后心中种下种子。随着他们的成长,现代慈善精神开花结果,把新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以前,我们认为,公益慈善是名商巨贾的事儿,普通人顶多锦上添花。但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这么看。他们敢于成为“甲方”,主导公益活动的话语权。比如,有几位工作没几年的朋友一合计,以当初一起奋战的院刊命名,在母校设立了奖学金,奖金不高,却代表校友浓浓的温情,传递了他们所认同和呵护的母校的价值理念;还有大学同学和朋友开展公益创业,以答题App的形式集聚慈善力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只要敢想敢做,公益就能更年轻、更精彩。

  有人说,年轻一代是精致的利己者,其实,这代90后最被忽视的优点恰恰就是善良。90后确实有自我的一面,但个性张扬与做好事并不矛盾。就像有人通过玩游戏获得爱心值,向贫困地区的儿童捐献营养餐,在娱乐中同样能够自我实现。

  公益的范畴更广了,捐钱不再是唯一的手段。俗话说得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说,“围观”也是一种力量。普通人的爱心汇聚起来,不仅可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形成不容小觑的公益力量,更能够创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监督慈善行为,营造积极向善的舆论声势,同样是公益精神的体现。

  9月5日是慈善法确定的“中华慈善日”,几天后,又是洋溢互联网精神的“99公益日”。在今天,公益慈善不光是社会责任感的履行,还是时髦和潮流。年轻人不懂公益、不谈公益,恐怕就“Out”了。当然,就像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所说的,99公益日应当是检验和持续提升公益生态的好契机。我们的公益慈善生态还谈不上健全,一些“诈捐”“骗捐”的插曲,更在腐蚀人们的信心。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说几个小女生看了电影《烈火英雄》以后,买了20多杯奶茶,悄悄地放到附近消防队门口的台阶上。记者采访时,消防部门才透露了一个秘密:消防队多次收到匿名礼物。“礼轻情意重”,年轻人力所能及地表达对守护家园平安的人们的敬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才是一起做好事的应有状态。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运动榜单上一小步,或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无数人的善意以健康的姿态表达出来,就是迈向美好公益社会的一大步,就能改变千千万万有需要者的命运,进而撑起理性、透明、专业的公益新生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