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生活

没去过武汉的他们,为何确诊新冠肺炎?真相大曝光

广东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们抽丝剥茧,“挖”出真相

讯 记者谭铮、符畅、丰西西,通讯员穗卫健宣报道:没去过武汉,为何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一栋居民楼里,为何相继出现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们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犹如抗疫战场上的“尖刀兵”,用科学的分析、缜密的“侦查”手段,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搜索着所有和病毒有关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挖”出真相,为疫情防控争抢更多的时间,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

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找到真相的?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在同一家餐馆吃饭,互不相识的他们都染病?

一个辖区内,从未有交集的两个陌生家庭,家中所有成员近期没有出远门的记录,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疫区人员,却齐齐被确诊染上新冠肺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广州的两个本地案例引起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高度关注。

2月初某天夜晚,广州市某区疾控中心收到了一份来自某三甲大型医院的送检病例标本,经检测,此病例标本结果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疾控专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感染的来源。

确诊患者A女士是广州本地人。她表示,发病前14天没有到湖北或武汉的居住或旅行,一直生活在广州,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疫区人员。疾控调查人员按惯例,对其发病前的活动经过,以及和朋友同事的接触情况,进行了解。除了提到年三十有外出用餐的情况外,在她身上,找不到任何证据,确认其感染来源。

很快,A女士的先生和女儿同样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经过采样、检测,同样被确诊患上了新冠肺炎。经调查,A女士的先生和女儿,同样在发病前14天,一直在广州,没有出远门,也没有相关疫区的人员。

这让疾控专家们有些困惑,因此,A女士一家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时也没有结论。

就在此时,同一个辖区内的另一个家庭的女主人B女士也被确诊了。和A家庭相似的是,B女士也没有疫情重点地区人员的接触史,更没有出过远门。

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当中,B女士表示自己很多事情都记不清。只记得年三十下午去了花市,到一个亲戚家中吃了饭。她甚至怀疑自己是被80多岁高龄的母亲传染的。因为母亲1月下旬就出现了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就医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但在检测中,B女士母亲的结果,却呈阴性,并未被感染。

那B女士到底是怎么被传染的呢?疾控专家们再次陷入了“谜团”。在流调过程中,B女士一度情绪不稳定,专家们只好问她的丈夫。经过仔细询问,B女士的丈夫突然提到:年三十晚上,他们一家曾到某餐馆吃饭。

“某餐馆的名字引起我们一个工作人员警觉,有人说,这个名字很熟,好像在哪里听过。疾控调查人员表示,他们想起在调查A家庭时,他们也提到一家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到某餐馆用餐。

这条线索,给了疾控专家们信心。他们再问A女士一家,终于发现,这两个陌生的家庭,在不经意间,在年三十的同一个时段,选择了同一个餐馆,同一楼层的临窗位置用餐。

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同时感染呢?疾控专家开始回溯之前的经手案例,一个湖北10人到广州游玩,后确诊的案例,进入他们眼帘。这家人居住的酒店就在这个餐馆附近!

专家们马上调取了C家庭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再次打通电话。经对方确认,大年三十同一时段,这一家人也在A家庭、B家庭就餐的餐馆聚餐。根据收集的资料发现,C家庭就坐在A、B两家中间,且三个家庭间,相聚不超过1米。

谜题终于揭开,A、B两家并非本地病例,而是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与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有了接触。

无意间感染上病毒的,并不止A、B两家。此前,佛山一名57岁的阿伯发烧被查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得知,原来他在两周前参加聚会,被5名自武汉前往广州的朋友敬过酒,在一张饭桌上被感染。

疾控专家提醒,非常时期,聚集性活动应避免参加。毕竟友情、亲情,不会因为少见一面而减少。见面事小,生命事大。

同一栋楼多人确诊,“真凶”竟是“它”?

近期,广州市某区一栋居民楼内,相继出现了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人分别来自两个家庭,其中一家有人曾乘坐火车经停武汉,另一家没有接触过明确的新冠肺炎病人,也没有接触过疫情重点地区的人,他们是怎么感染的呢?

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们还原推理过程,抽丝剥茧,寻找真相。

5例病例中有3例(广州市确诊病例A、B、C)属于一号家庭成员,他们是一家三口,住在该栋楼。病例B是在1月中旬开始陆续出现流涕、发热等不适。随后,病例C和病例A也相继出现发热症状。一家三口一同就诊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三人均表示,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及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但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疾控专家得知,病例A和病例B两夫妻曾在1月中旬从外省坐火车来广州找其孩子(病例C)。火车中途经停武汉,该站人流密集,上下车旅客多,推测可能因同乘旅客中,有未知的新冠肺炎病人,两人因车厢内密切接触而感染,后再通过家庭密切接触传给其孩子(病例C)。

二号家庭是同一栋楼的另一层住户,是一对夫妻(病例D、病例E)。病例E1月下旬出现发烧,后被确诊新冠肺炎,病例D是病例E的丈夫,作为密切接触者在集中医学隔离观察期间,也被确诊。两人也表示,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及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

同一栋楼接连两个家庭“中招”,其中有何蹊跷?但经过询问了解,一号家庭和二号家庭平时并没有交集,互不来往,似乎没法找到这两家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难道二号家庭是通过其他途径感染的?调查一时陷入了困局。

为了查明这起聚集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真相,疾控中心专家对该楼的电梯、空气、门把手等采样分析,结果发现,一号家庭大门把手的标本,检测结果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其余标本结果都为阴性。这提示,一号家庭的病例可能通过咳嗽、打喷嚏、接触等方式将带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播散到大楼的外环境中。

随后,广州市、区疾控中心专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病例的溯源调查。结果发现:1月23日前,该楼的住户基本没有戴口罩,会徒手按电梯按键,并习惯按“关门键”以加速电梯闭门;通过细致观察,病例B有在电梯擤鼻涕的现象,这可能导致了新冠病毒在电梯内部播散;病例E在发病前曾两次在病例B前后1分钟进出电梯,且在按完电梯按键后随即使用牙签剔牙。

将这三个发现联系起来,疾控中心专家推断,病例E极可能是因为和病例B同乘电梯,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而接触新冠病毒导致感染。之后,再经家庭密切接触传染给病例D。

那么,为何电梯的环境采样检测为阴性呢?疾控专家表示,可能是由于时间过去太久,电梯内部也经过了多轮消毒,因此无法检出病毒核酸。

至此,这起“离奇”的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最终水落石出,原来“真凶”就是居民每天上下楼都要使用的电梯!

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新冠肺炎病人如果没有做好自我防护,佩戴口罩,其通过咳嗽、打喷嚏、接触等方式将飞沫等散播在外环境后,极有可能使新型冠状病毒残留在物品表面或密闭空间的空气中(例如上述案例中的电梯密闭空间及电梯按钮)。专家呼吁,广大市民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他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