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长江水生物名气很大BR—鼍怎么读
祥瑞神兽——
《隆庆·仪真县志》、《万历·扬州府志》、《雍正·扬州府志》、《道光·仪征县志》、《光绪增修甘泉县志》均记载了鲥鱼,嘉庆十五年刊《新修扬州府志》记述最详:鲥鱼,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内多细刺如毛……才出水即死,最易馁败。
白鳍豚和长江江豚
鼋和扬子鳄都是很古老的动物,在古中都是祥瑞之物,明孝陵的龟趺坐石碑、故宫里的赑屃雕像,其原型都是鼋。
居涛表示,中华鲟是古老珍稀大型鱼类。《万历·扬州府志》、《雍正·扬州府志》、嘉庆十五年刊《新修扬州府志》、《光绪增修甘泉县志》等均有记载。《雍正·扬州府志》载曰:鲟鳇,大者数百斤,江海所产,间至瓜洲上,人以为鲊。看来,那时候的扬州人已经把这种大鱼制作成腌鱼了。
“这两种奇特的鱼,都曾在扬州段发现过。”居涛表示,对于鯮他曾寻了几年,很多渔民都还有印象。
对于河豚,《雍正·扬州府志》、嘉庆十五年刊《新修扬州府志》、《光绪增修甘泉县志》等均有记述,《光绪增修甘泉县志》这么说:大者河豚,小者斑鱼,肝有毒,出海者尤甚。扬人向来绝不食,近始染指……可以看出,扬州人吃河豚的历史可能始于光绪年间,距今也就100多年。多年前,河豚也已基本绝迹;近年来,归功于长江禁渔的施行以及人工增殖放流,河豚资源有所回升,在扬州江段偶有捕获。因其肉味鲜美,野生河豚价格一直较高。
中华鲟和白鲟
扬子鳄在古代称为“鼍”,俗名猪婆龙、土龙。很多人根本想不到,扬州地区也曾有鼋和扬子鳄生活。嘉庆十五年刊《新修扬州府志》、《光绪增修甘泉县志》都对扬州地区的鼋和扬子鳄做了记载,其中《光绪增修甘泉县志》里有这样的文字:鼍鸣如朴桴鼓,江淮之间,谓鼍鸣为鼍鼓。这段记载传神地描述了扬子鳄发声的特征和发声时的样子,以及扬州人对于扬子鳄的认知。可以想象,当时扬子鳄常繁多的。
居涛称,中华鲟扬州人对它更不陌生,至今还有渔民误捕到。去年7月底,江都一市外捕获一条中华鲟幼鱼,他人高价购买,将其放生。
4
5
鯮和鳤
1
3
对于鳤,居涛说,其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各水系,俗名有刁子、刁杆、麦杆刁等,体呈长圆筒形,头小而尖,口小。不像鯮,鳤的性情温和,有江湖洄游的习性。鳤最大体重可达10余公斤,肉质优良。
长江三鲜——
长江江豚是全球鼠海豚科的唯一淡水种类,头部钝圆,体色青灰,如同扬州老房子上的青瓦,体态丰腴优美,嘴角总是挂着微笑。最新科学研究显示,长江江豚已经在长江生活了超过10万年。嘉庆十五年刊《新修扬州府志》载:海豚鱼,其状大如数百斤猪,形色青黑如鲇鱼。有两乳,有雌雄,数枚同行,一浮一没,谓之拜风,其骨硬,其肉肥不中食;其膏最多,和石灰艌船良。这一段甚为传神,精妙地描述了长江江豚的青黑体色以及集群行为,又可见“江豚拜风”一说由来已久。在古代,扬州人发现江豚油多,不好吃,但可以用其体脂和石灰来填补船缝。
奇特的鱼——
居涛表示,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珍稀鲸类。世界上拥有两种淡水鲸类的大河只有长江和亚马逊河。白鳍豚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000多万年,是白鳍豚科的唯一现生代表,在扬州一带,白鳍豚又被渔民叫做“白夹”、“江马”,长着长长的喙,体色浅灰苍白,体态高贵典雅,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尔雅》中已有记载,是我国特产,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和美学价值,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对于扬州曾经的鼋,因为古文献里没有详细的记述,所以不能确定究竟是目前的“鼋”还是“斑鼋”。两种爬行动物体型都无比巨大,且非常珍稀。
居涛介绍,现在很多人对“鯮”这个字都感到陌生,而如果说有一种鱼叫“吹火筒”,或许年纪大一些的还能有些记忆:这个鱼长着尖嘴,身子细长,性子凶猛。
鼋和扬子鳄
长江三鲜指鲥鱼、刀鱼、河豚,因为滋味鲜美,历来是鱼中上品。居涛说,对长江三鲜,古来的记载就更多。
鲥鱼、刀鱼和河豚
中华瑰宝——
长江鱼王——
2
刀鱼在古代称作“鮆”。《光绪增修甘泉县志》记曰:鮆,狭薄而长须,一名刀鱼,味腥而美。
鯮以前在扬州一带常能捕到,其肉质细腻、少刺,加之个体较大,又可药用,故为鱼中珍品。因为饕餮成性,往往是渔业养殖的清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