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咽拭子采集员:再危险,也要勇往直前
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治愈出院,都离不开核酸检测,而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的一个关键步骤。患者在接受咽拭子采集时,需张口暴露咽喉部位,呼出的气体很可能是含病毒的气溶胶和飞沫。可想而知,咽拭子采集员工作风险很高。
武汉市第一医院芦丹:
冲上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能想咳嗽,也可能会有恶心、呕吐的感觉,我尽量轻柔一点,请您忍耐一下。”每次为患者采样之前,芦丹都会轻声提醒。
38岁的芦丹,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已经工作了16年,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芦丹所在的两个病区,患者最多时有80多名。为减少感染风险,她和另外一名同事包揽了采样工作,“冲上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她累计采样300多次,“我们之前经常做咽拭子采样,但这次疫情是未知病原,我们从无到有慢慢总结经验。”
一次采样平均需要3分钟;但一些耐受力差的患者,中途要反复漱口、休息,最长的一次采样花了10多分钟。咽拭子比普通棉签要长一点,采样之前,要先让患者漱口,然后将咽拭子在患者咽喉后壁用力刮几下。“手上用劲要小心翼翼,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咽喉的刺激。”
从1月21日开始,芦丹一直在隔离病区工作,24小时待命。作为护士长,她还要操心护理排班、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日三餐、物资保障等工作。
3月8日,芦丹所在两个病区的130多名患者已经全部出院,她又加入了支气管镜小组,对患者开展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等疫情过去,再好好休息、陪陪家人。”她说。
雷乐莺给患者做咽拭子采集,图片来自:中国青年网
宁德人民医院雷乐莺:
每一次采集,不敢有丝毫疏忽
让患者张开嘴,将压舌板伸进患者口腔压住舌头,然后将棉签小心而迅速地伸进咽部,飞快轻拭。棉签带来的不适感让患者干呕、咳嗽,肉眼难见的飞沫裹挟着病毒扑面而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这样的操作,雷乐莺和其他5名组员每天要做近百次。
1991年出生的雷乐莺是福建来武汉支援的国家医疗队成员、宁德人民医院的感染科护师。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她担任A舱咽拭子标本采集组组长。雷乐莺带着组员每天上午8点进入方舱工作,下午4点下班。他们除了要穿上靴套、隔离服、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双层口罩外,还要戴上4层防护手套和全护屏的面罩。“因为穿得厚,感觉憋得慌,手掌被手套勒得轻轻一握都很疼,额头和鼻子上也都会破皮,汗水一浸也很疼。”她说。
每一次采集,雷乐莺都不敢有丝毫疏忽。“如果采集出了问题,导致阳性病例漏诊,不但会影响这名患者,还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疫情传播,后果非常严重。”她说。
3月8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宣布休舱。雷乐莺终于有时间和1岁的女儿视频见面了。
武汉同济医院刘英:
看到患者好转,一切都值得
3月12日上午,武汉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取样室,4平方米左右的密闭房间里,紫外线灯亮起,刘英走出房间,准备休息片刻。“刚做完一组鼻咽拭子采集,需要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消毒。”
刘英是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护士,2月5日接到通知后,便主动请缨承担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身为一线护士,刘英深知其中风险,却选择迎难而上,“看到各地医疗队远离家乡前来支援,作为武汉医护人员,我更义不容辞。”
每一次咽拭子采集,都是一次与病毒的面对面。刘英告诉记者,为患者做鼻咽拭子采集,要用无菌棉签探入到鼻腔内部,在鼻尖到耳垂连线的一半位置处,停留几秒,来回擦拭。“虽然全过程只有短短几秒,但多数患者会感到不适,直打喷嚏,喷溅出许多飞沫,感染风险很大。”
刘英记得,2月5日刚开始做采集时,来了一名60多岁的老年患者,棉签刚伸到鼻腔,就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当时真的有点慌,在脑海里立马回顾了一遍应急处置方案,便战胜了恐惧。”刘英身体往旁边稍微挪动避开,接着安抚患者坚持一下马上就好。
“在发热门诊工作要穿二级防护服,做核酸采样要做到三级防护。”一组采样往往要持续半小时以上,戴上一层防护面屏,原本吃力的呼吸变得更加费力,尽管如此,刘英没有丝毫动摇,“看到患者好转,一切都值得。”
湖北省荣军医院邢利嫦:
咬紧牙关也要全力以赴
“啊
- 标签:尾田荣一郎突发疾病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