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热点

htc会议室不雅视频台湾摄影家庄灵:故宫深藏梦田 光影情系两岸佟大为晒毁容造型

  中新社台北8月7日电 题:台湾摄影家庄灵:故宫深藏梦田 光影情系两岸

  中新社记者 李欣 路梅

  台湾摄影家庄灵的人生,与故宫、与两岸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他,出生在故宫文物南迁途中,睡在装运文物的铁箱上渡海来台;成年后,两岸风物被他收进镜头,是追忆、是记录,也是见证。

  “我是在南迁途中,1938年出生在贵州的。”刚从贵州安顺返回台北的庄灵,在寓所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打开话匣子,时空穿越到70多年前。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危及华北。故宫博物院决定将分属古物、图书、文献三馆和秘书处的重要文物南迁。两年后,庄灵的父亲庄严(192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进入“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宫文物)带着家人,参与护送80箱故宫文物,离开北京踏上南下“避难”之路。

  幼年的庄灵在贵州安顺与家人一起守着文物生活了5年后又一路辗转到台。“文物在哪儿,父亲就在哪儿,家也就在哪儿。那漂泊的十年,生活虽苦,精神却很富足”。

  庄灵回忆道,南迁途中,为了不让书画类文物受潮损坏,护送人员需将古画拿出来通风。孩子们没条件上学,父亲就在晾画时给孩子们讲解。“那时,我们每晚睡觉前的家庭游戏是‘古画接龙’”,庄灵说,父亲和四个孩子以古画的年代、作者、意境出题。《洞天山堂图》《闲忙图》《山路松声图》等世人难得一见的珍贵古画,于庄灵兄弟几人却再熟悉不过。

  庄家四兄弟后来分别成为文化学者、作家、画家、摄影家,与幼年的文化熏陶不无关系。庄灵笑言,“或许是当年睡在装运故宫文物的箱子上,沾了国宝们的宝气”。他本人受父亲好友、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启蒙迷上摄影,并逐渐走上专业道路,记录了台湾许多文化界知名人士互动的珍贵镜头。

  1980年,庄严在台北过世。庄灵说,父亲临终前,仍念着盼了一生的北平;他从未料到,1933年一别,就再也没能回去。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庄严,最大遗憾就是没能在有生之年将渡海来台的文物带回北京。

  1987年,两岸开放民间交流。50岁的庄灵次年独自背着相机回到父亲魂牵梦萦的北京,算是替父还愿。第一次参观北京故宫,第一次到父亲当年的办公室,第一次回父母生活的旧居三槐堂……庄灵回忆说,儿时听来的北京记忆走进了现实。“终于替父亲回到了求学、工作、成家的地方,心里五味杂陈”。

  从那时起,庄灵几乎每年都回大陆,跋山涉水,找寻家人随故宫文物南迁的记忆,也拍摄两岸人文风物。他参加了许多两岸摄影家创作、联展。从名山大川到城乡变迁,都被他一一收进镜头中。2010年,庄灵还随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路考察团,再度找寻记忆。

  庄灵好几次回到出生地贵州,到安顺探访曾经收藏故宫文物的华严洞,“总想回去看看,也希望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两岸隔绝让父母一生不能再回故土、遗憾终老,庄灵说,“两岸从分隔到聚合,百姓重新团聚,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两岸交流不能走回头路”。

  两岸开放交流如今已三十载。庄灵希望台湾当局不要迟滞交流。教科书改编、“去中国化”是偏窄的少数人的看法,不符合中华文化的发展主流。“台湾应该将眼光放远,心胸放大”。

  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两岸已有许多相互启发、合作的成功案例。庄灵认为,创新能够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两岸现在出现政治僵局,文化艺术更应发挥作用,为和平发展贡献心力。他希望,台湾青年不要忘了中华民族文脉根基,多去大陆看看,与大陆青年交朋友,真正了解历史,找到自己的位置。

  2016年,庄灵在台北参与策划“百年回眸——故宫禁城及文物播迁影像特展”,通过400余幅历史影像展现百年前的紫禁城及文物播迁实录。“要让人们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不是在台湾凭空长出来的”。他计划着,今后还要为那段历史做更多的事。(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