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互联网型社会组织入驻武汉基层法院服务群众
荆楚网消息(记者张城)“曹律师,太感谢你啊。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问题。”10月13日,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立案大厅内,家住汉阳区的凃先生握着曹红玲律师的手,不断的说着感谢的话。荆楚网消息(记者张城)“曹律师,太感谢你啊。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问题。”10月13日,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立案大厅内,家住汉阳区的凃先生握着曹红玲律师的手,不断的说着感谢的话。
买的房子开发商却迟迟不给办证,包括涂先生在内的55名业主将开发商告上法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引入第三方法律服务平台参与调解,作为调解员的曹红玲律师介入后只用了20余天,就实现案结事了。“我的案子从9月6日立案,到法院最终出具民生调解书,只花了20余天,如果按正常审判程序,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结案。”原告业主涂先生领取民事调解书后说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6月29日,最高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关于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和《最高关于特邀调解的》。对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明确。
2015年12月,武昌区居民调解研究中心(调解网)正式入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参与诉前调解、庭前委托调解、执行和解、网上调解等法律服务。这是全国首例互联网型社会组织与法院合作调解纠纷。随后,调解网进驻武昌区法院,下一步将在武汉市所有市区二级法院中推行。
“这些律师充当了‘四员’的角色,一是充当诉讼导诉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二是充当诉讼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及诉讼调解。三是充当诉讼志愿者,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四是充当诉讼消防员,积极参与涉法投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负责人介绍,自从去年,法院立案由审查制变为登记制后,大量的案件涌入法院,每天由居民调解员驻点值班,缓解了接待工作压力,了诉讼快速有效运转,提高司法审判工作效率。居民调解员因第三方的身份地位,极大提高了调解率,丰富了纠纷解决方式,让当事人更加信服。
据悉,调解网创建于2012年,有530余名热心公益的居民调解员,获评“全国青少年岗”等众多荣誉。居民调解员作为法律专业人士、的第三方,实现了社会法律资源与机关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为法院与当事人、人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居民调解员作为法律专业人士、的第三方,参与调解有着天然优势,实现了社会公益法律资源与机关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在法院与当事人、人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调解网受法院委派或委托后成功调解的案例,由法院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或司法确认书。目前,调解网共出具调解书63份,120多件案件正在调解中,平均每个月接受近60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