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生活  网事

旧事作品:笔下的芷江

  芷江,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它有一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忆。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最终以侵略者无条件投降而结束,日本政府就是在芷江这片土地上接受了中国政府关于日军投降的规定和命令。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而芷江受降为八年抗战写上极其光辉的最后一页。地处湘黔交界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曾有一度受到世界的瞩目。

  芷江,一个多么芬芳的名字啊。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知道芷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兰科植物。我知道,这座侗乡小城也和这种兰科植物一样,有着悠久而芳香的历史,远在汉朝,这里就是舞阳县的治所,唐五代时,为沅州府所在地……

  芷江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远东的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纪念馆,有熊希龄、沈从文故居,有侗族浓郁民俗风情的世界最长的侗乡风雨桥--芷江龙津风雨桥,内陆最大的妈祖庙--芷江天后宫,有公坪侗文化城,侗乡吊脚楼,景星寺,文庙,奎文阁等。有迷人的蟒塘溪库区风景区、五郎溪林海等,有神秘的槐木洞、鼓桑洞、水山洞等。

  火车在湘西丛山中穿行,我的眼前似乎又看到了当年中队在湘西同进犯中国大后方的日本军队激烈战斗的场面。

  为什么会选择在偏僻的湘西山城芷江受降呢?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芷江地处湘西边陲,群山环抱,舞水奔流,地势险峻,有“西南门户、黔楚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第二,抗战时期,芷江建有当时全国第二大秘密飞机场,中美空军混合联队500多架飞机、6000多官兵驻扎于此,对日军具有较大的威慑作用。当时日军还有相当实力,并有拒降心态,受降地选择芷江,有利于战略机动和安全警卫;第三,1945年,日军调集8万兵力发起以摧毁芷江机场为目的、企图打通西南大通道的“湘西大会战”,经过2个多月的作战,日军伤亡二万八千多人,日军的帝国梦在芷江彻底破灭,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大获全胜,顿时芷江名扬四海。

  抗战时期,中国政府自从迁都重庆以后,日本军队就把重庆当做主攻目标多次空袭,并企图从湖南经贵州,在陆地直取重庆。理所当然地,中国也把湘西当做重点防线年盟军成立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为陆军总司令,总司令部机关就设在素有“黔楚咽喉”之称的芷江。当时的芷江,还有一处号称远东第二的军用飞机场,威震长空飞虎队的战机,就是在这个机场上频繁起飞降落,有时,还可以长途奔袭日本本土。到1945年,中国的空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此时的日本人,就像赌输的赌徒一样,孤注一掷地投入8万多兵力,拼命要夺取芷江机场和摧毁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于是,湘西就成了举世瞩目的战争焦点。发生在1945年4月和5月,历时55天的湘西会战,中队在湘西击毙日军12490多人,击伤日军23300多人。以阵亡7700多人、伤1100多人的代价,终于守住了湘西这道重要防线。

  湘西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向日军败退阶段转变的转折点,从此,这伙强盗再也无力向中国的大后方进攻了。3个月之后的8月15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中队在接受日军投降时,举行了一个历史性的受降谈判,谈判地点就是中国陆军司令部所在地的芷江。因此,芷江就有了“受降城”的称号。1947年,政府还在芷江修了一座“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简称“受降坊”),摆脱日本人奴役的中国人便把这个纪念坊称为“中国的凯旋门”。

  第二天早早起床,我漫步城中,不知不觉来到舞水江边,去看素有中国最长的风雨桥——龙津桥。美丽的舞水在芷江画了一个弧形的大弯穿城而过,明万历19年(1591年),一个芷江出生的云游僧人为了两岸人民交通方便,多年四处化缘筹款,在舞水上建了一座风雨桥。长桥横跨舞水,江水从桥下流淌,如龙吐津,因而命名为“龙津桥”。此桥全长250米,宽12米,17个桥墩、7座桥亭有廊棚相连。修成后成为湘、黔交通要道,备受百姓欢迎。它的人性化设计也让人叫绝,长廊和廊亭相连,边上还有长凳,行人可以避雨可以休息。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直奔七里桥的受降坊公园。说起机场来,据说它是“先落飞机后有机场”呢。据说1930年2月,守卫芷江的军阀企图割据一方,得到消息后,湖南省主席何健立刻派人乘一架军用飞机去视察,飞机还突然地安全降落在七里桥这块冲积平地上。

  受降坊公园是在原陆军司令部的旧址上兴建的,进了大门,是一个不太大的水泥牌坊,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了。牌坊由四个柱子组成,呈血字型,它的寓意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因此人们又称它为“血字碑”。牌坊上题着不少对联和横批,都是当时重量级人物的文字。

  其中蒋中正的题字是:克敌致胜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李宗仁的题字是: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何应钦的题字是: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那是在1945年8月14日上午50分,日本天皇在皇宫宣布无条件投降。15日上午,蒋介石给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发电,敦促其投降,受降地点设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的位置——芷江。双方来往了几次电报,终于定下来在8月21日举行受降谈判。

  1945年8月21日上午11时许,历史永远记住那一刻,芷江机场秋高气爽,碧空万里,机场上停着上百架中国飞机,5000多军民聚集在机场。11时15分,日本飞机一改往昔不可一世的气势,在中国3架战机的“押解”下低着头降落在芷江机场。日方派出了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为代表的一行来到芷江,中国人都伸出了表示胜利的手指头成“V“型,可以想象,那一刻人们的心情一定是激动万分的。

  受降会议会堂设在原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的板房内。在中外记者的闪光灯下,历史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镜头。8月21日下午4时,受降仪式正式开始,会议由中方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代表中队签字的是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肃毅上将。当天的会议从下午8点才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谈判,一直到23点30分结束。第二天又对受降的细节问题继续商谈,直到23日商谈完全结束,共进行了3天零52小时。主要内容包括: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封存一切日军的武器弹药、兵船飞机、仓库码头等一切物资及设施,保持完好等待中国政府接收;释放被俘中人及被扣中国民众并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医药等;凡日占区的各类伪政权人员、档案、票据、土地房屋、银行、学校、医院、工厂、商号、矿场及公共事业等一律造册,负责保管,听候验收,不得迁移破坏或藏匿;一切现钞、准备金、债务及粮食、工业产品物资等立刻造册列明分类数量,等待接收……

  在芷江受降中,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共签发了24份备忘录,这些备忘录的首段文字是,正告日军司令官冈村宁茨“除以后另有命令变更者外,一律视同命令。”这些掷地有声的命令,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让芷江小城生辉。

  可是,人们不要忘记,是中民用鲜血换来的这一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呀!上海保卫战时中国八百壮士坚守闸北的悲壮、台儿庄的浴血奋战、血战昆仑关的枪炮声、武汉保卫战的枪林弹雨、赴缅远征军的泣血悲歌、湘西会战的同仇敌忾,血汗筑成的滇缅公路、撒满飞机残骸的驼峰航线……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全民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民族作出了可歌可泣的牺牲——这是血字的记忆,谁也不要忘记。

  如今,受降会堂的布置还是过去的样子,会场的中间墙上是孙中山画像,画像两边是孙中山的“尚未成功,同志应须努力”对联。会议桌子上铺着白布,放置的座席牌上写着受降代表的名字和日方投降代表的名字。我在里面驻足很长时间,空空荡荡的屋子虽然一点声音也没有,但我仿佛听到了中国代表义正严辞的话语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