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份《通讯与读报》---伯父往事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东至县尚未建制之前,我在原东流县乡镇一所学校工作。难忘的是一九五六年由东流县委宣传部负责主办的《东流报》,是全省最早的县级报纸,它是双日版,与现在的《九华晨报》版面大小差不多,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当前中心工作,其中有评论、散文、诗歌、小品、漫画、小故事等多种文体,内容极为丰富。各乡镇、村、队都有订阅。那时,我结合全国开展的扫除文盲工作,写了篇题为《朱大妈夜晚学文化》的小文章,稿子寄出不几天,文章就见报了,我喜出望外,写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此,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除写本单位好人好事外,还到附近村队采访新闻,力争每星期都要寄出一篇稿子。
由于我长期坚持写稿,积极认真,一九五七年编辑部给我寄来了一本《通讯与读报》小册子,并附有我的通讯员证。我欣喜地捧着它,细细端详,9×6公分大,鹅嘴黄硬纸壳子上印有大红色草书字体的“东流报通讯员证”七个字,反面有我的姓名、工作单位及通讯员守则。那份《通讯与读报》由东流报社编辑部主编,盖有公章,内容覆盖面广,主要是指导通讯员写稿,如介绍写稿方法,转载了著名《吕梁英雄传》作者马烽《我是怎样写作的》一文,还有读者评报、读者活动、写作小故事等。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编者的两篇评论,一篇题为《大家起来参加反对客里空斗争》,主要是针对少数人名利思想严重,缺乏责任心和不肯深入实际的不良作风,使党报在群众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同时一针见血地批评个别同志给党报写稿,捕风捉影和扩大事实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必须坚决予以批判。这也教育了我以后给党报写稿,注意调查、研究、核实,实事求是,不夸大事实,不添油加醋,必须亲眼见、亲耳听。多年来我一直遵照通讯员守则要求,坚持通讯报道内容的真实性。
另一篇是表扬文章,题为《姐姐劝弟弟去参军》,立意好,构思巧妙,主题鲜明,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借用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主人公大姐敢于勇挑家庭生活重担,用真情感动父母,使全家人明确参军的意义。除此以外,还有“编稿漫谈”栏目,要求通讯员克服公式化写稿方法,从中领悟写稿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使大家能信服和有指导价值。我对小册子公布的优秀通讯员评选条件进行细心琢磨:第一条,积极进行采写活动,及时和出色地完成编辑部各个时期给予的采写任务;第二条,深入了解材料,核对事实,不可发生差错。这两条我都基本做到了。做得不够的是第三条“能热心帮助和组织别人写稿”与第四条“关心报纸改进、发行和运用,经常向编辑部反映读者要求和提出改进意见,宣传报纸和组织读报活动”。因而自我评价暂不具备“优秀通讯员”评比条件。但我不气馁,因为我是当时全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十二个通讯员中之一,我要珍惜这份荣誉,感谢报社对我的信任。《东流报》虽停版五十多年了,但我对保存的那份《读报与通讯》仍情有独钟,倍加爱惜,时有翻阅,怀念它当年对我写稿的启迪和帮助。
- 标签:本站
- 编辑:瑪莉
- 相关文章